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稼轩词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意象的大量运用。现有的研究多着眼于辛词中的战争和军事意象,而对辛词的自然意象关注不够。辛词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这些意象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和象征意味,与作者的人格交相呼应,集中体现了作者高洁、坚贞的个性特征。文章以稼轩词中的竹意象为切入点,分析其词竹意象的内涵,探讨竹和作者人格精神的契合点,并进而梳理辛弃疾对宋词自然意象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2.
琵琶作为一种与燕乐有密切关系的弹拔乐器,它对词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的"琵琶",这既包括一些琵琶意象,也包括对琵琶本身的描写以及与琵琶有关的词调。对《全宋词》中的"琵琶"进行了简略的分类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宋词中存在着大量琵琶意象的原因,以及与唐诗中的琵琶意象相比,宋词中琵琶意象细腻婉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庾郎愁”这个意象发轫于庾信,发展至宋代而成为宋人常语。它作为一个表达愁绪的综合体,是宋词抒情典范之一,并与其他意象共同构筑了宋词的抒情基调,即言愁风尚。宋词这种言愁的抒情基调,塑造了宋代文化含蕴深沉的一副面容。  相似文献   

4.
宋代歌妓词是中国古代“女性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歌妓词的情感内涵主要有:对坚贞爱情的渴望、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家主的感激和对被愚弄的绝望等。宋代歌妓词在情感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真切动人。这些歌妓词人以她们独有的女性的视角、女性的笔触与那些男性词人一起共同构成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宋词世界,对宋词的全面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笙本来是一种乐器,本身并不具有构成一种文学意象的条件,但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笙"和特定的词(字)相结合,渐渐构成了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意象。在对文学作品进行解读的时候,我们通常简单地将其注为一种乐器,而没有注意到它作为一种意象存在的文学意义,这就人为地破坏了这一意象的深层意蕴,使文学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消失殆尽。本文主要讨论宋词中的"玉笙"意象,通过对"玉笙"意象生成的溯源,分析"玉笙"意象的内蕴,并对前圣先哲关于"玉笙"的相关注法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发展流变是一个充满矛盾同时也是充满了活力的进程:在审美观念上,虽然雅化潮流成为一种强势往前推进,但是,俗词的创作传播作为一种源于市井民间的活力涵养着词的生命肌体;理性上的拒斥与实践的热衷这一心理矛盾使宋词从政治教化的重负中逃逸出来,保持一种感性鲜活的审美品质;执着悲哀与超越悲哀两极的情感趋向冲撞对流衍化出宋词丰富多采的审美形态;在性别上,一种整合了双性特点的的抒情范式使宋词具有了更为隽永的滋味;文体上虽有尊体与破体之辩,但在创作实践中,词的破体而行却为词带来了多元多姿的审美风貌;风格上婉约与豪放的消长变化这组过去探讨的最多的矛盾则更多的和以上五组矛盾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宋代节序词意象有其明显特征,具体表现为自然意象带有季节物候特点,而人文意象则是节日所特有的典型民俗活动,这些斑斓而特别的意象为后世展现了一副宋代的世态风情画卷,也为宋词抹上了一笔特有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8.
宋词中的"雨"意象是词人心灵的产物,展示着多层次、多侧面的内在蕴涵,渗透出词人难以言表的情感流程。"黄昏潇潇雨"、"愁云恨雨"则是常见的复合意象,通过"雨"的这两种复合意象能将词人心中的人生短暂、时光流逝、情感相思、闲情逸致、人生坎坷、壮志难酬、国破家亡等情愫灵活的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唐宋词的语言特点、以及意象在唐宋词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并归纳出中英文意象的四种对应关系,阐述了每种关系的意象宜用何种翻译方法,最后指出了这两者间的规律性应该与源于意象复杂性和诗词译文较高诗性的灵活性相结合,才能在唐宋词意象翻译中既减少意象的意义损失又保证语境的完整、统一和顺畅.  相似文献   

10.
由于宋代水路交通发达,宋人公私行旅多选择水路,因此宋词创作中的意象选择、内容表达多受其影响。其中柳永、周邦彦的羁旅词最具代表性。他们创作了大量表现行前送别、旅途孤苦、别后相思等内容的羁旅行役词,并借助舟、烟、云雨、灯等意象,表达了行旅中的宦游之苦和相思恨别之愁,显现出宋词的南国文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窗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宋词中的窗意象内涵丰富,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别具一格,揭示了宋词的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宋词窗意象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在语义方面指向家园,在审美形态方面则体现了宋代文人对现实世界的美学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词为一种具有浓厚女性色彩的歌辞,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词坛中,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往往是被男性词人改造过的女性情感。女词人李清照是词坛中特立独行的人,她的词真切地体现了女性对“词”这一体的深刻理解,反映了她的全部感情和生活。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两浙地区民俗诗创作十分繁荣,专题民俗诗大量涌现。专题民俗诗从纵横两个方面拓展了宋诗题材的表现领域和表现深度,并强调表现手法与民俗主题的契合度,其典型的表现手法有情境特写、全景鸟瞰、流程展示以及群像展览等,皆是对宋诗表现手法的丰富与拓展,增强了诗歌对于民俗文化的表现力度与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姜夔作为南宋词坛一大家,诗词兼擅,虽无专门的词论专著传世,但他在词的创作上以其诗学观为指导,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体现了其独有的艺术审美理想和文艺追求。姜夔的词学观体现在:精思高妙、幽韵无尽的审美追求;沉郁温厚、高格雅调的艺术风貌;协律填词的词乐观与诗法入词的词作观;穷尽野处,陶写寂寞的文化性格。姜夔词的创作虽未能如其所愿完全实现其艺术理想,但其创作观念中的真知灼见和思想火花仍值得我们去不断挖掘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李商隐几首悼亡诗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其悼亡诗情语、景语、心语的真挚感人、哀婉凄冷、如梦如幻和因比兴象征运用所形成的朦胧意境,以及其悼亡诗所特具的因身世感慨溶入而愈显感悲的特色,并简要分析了其对前代悼亡诗的继承和对后代北宋悼亡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必盛唐”是明代具有强势传播力的诗学观念 ,其消极影响是法唐而赝 ,自狭诗道。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 ,但难以形成趋势。明末清初 ,钱谦益以唐宋兼宗为新的诗学选择 ,具体途辙是以崇尚杜诗为由唐向宋的起点 ,在诗坛大力导入宋代诗风 ,融铸异质 ,求变创新。以沉潜深厚改变浮薄肤浅 ,以性情为本取代唯务格调 ,从而形成宏衍阔大的气局 ,使诗歌创作具有多元组合的美质。钱氏的这一诗学选择开启了清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17.
刘禹锡作为中唐独具特色的诗坛大家,其诗能于韩孟、元白诗派之外独辟蹊径,影响了晚唐乃至整个宋代诗歌。而刘诗传播的高潮时期正是在宋代,因而宋人在刘禹锡诗歌的解读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诗学观值得关注与探讨。宋人刘诗观可概论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政治讽刺诗:欲拒还纳之“怨刺”;其二,咏史怀古诗:精警深微之绝唱;其三,民歌体乐府诗:“奔轶绝尘”之天籁。可见宋人经过初期长达百年的仰视与模仿以后,已能冷静地阅读和分析唐人诗歌,从而拓展出了一套宋人自身的有关唐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18.
帖子词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诗体。作为一种宋代皇宫节日门帖用诗,帖子词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几乎贯穿两宋。但由于诗作散佚严重,今所存帖子词仅约六分之一。《全宋诗》漏收了《盘洲文集》、《后村先生大全集》中洪适和刘克庄帖子词共53首,兹予以补遗。  相似文献   

19.
"永嘉四灵"是宋代诗歌后期发展中有着一定影响的一个诗歌流派,按时间顺序厘清他们的诗歌结集刊刻流传情况对研究这一诗派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周紫芝、晏几道词作入手,梳理紫芝师晏源流。指出南宋初期词坛名家周紫芝所撰《竹坡词》,于风格与体裁间仿效晏几道(字叔原)《小山词》处甚众,二者词风格局递相承接,并峙词坛,体现出"青蓝相出"的词体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