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摩托车前减震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摩托车前液压阻尼减震器结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简化的物理模型,建立了基于结构参数的减震器阻尼特性数学模型,分别给出了减震器各腔中压力在复原和压缩行程中的变化规律和计算公式,利用计算机模拟了实际的125型摩托车前减震器外特性曲线,并与实测的示功图、速度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这为减震器性能的优化和结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几种典型减震器的结构,分析了减震器的示功特性、阻尼特性与行驶匹配对摩托车整车平顺和稳定行驶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主动型减震器在未来摩托车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对摩托车筒式液压阻尼减震器进行结构和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减震器在复原和压缩工况下液压阻尼特性的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对模型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与实测的125型摩托车筒式减震器的示功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拟计算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文中还讨论了阻尼孔直径和油液温度的变化对液压阻尼力的影响规律.当阻尼孔直径较小时,阻尼孔直径的微小变化将显著影响阻尼力的大小;随着阻尼孔直径的增大,阻尼力随孔径的变化趋于缓和.温度对阻尼力的影响程度主要由减震液的粘温特性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减震液粘度降低,液压阻尼力减小.在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选用较高粘度指数的减震液和开设合适的阻尼孔,达到要求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4.
安装新型铅减震器的500 kV氧化锌避雷器动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新型铅金属减震器对高压电气设备动力特性的影响,对安装该减震器前后500kV氧化锌避雷器采用单输入单输出(SISO)方法进行了动力特性试验和有限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安装新型铅减震器前后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基频在1~10Hz之间且相差很小,振型基本一致;反映了设备整体刚度较小,新型铅金属减震器基本没有改变设备的频率和振型。安装新型铅金属减震器后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阻尼比比原来增大了近3倍,说明这种减震器是以提供设备附加阻尼的方式实现减震控制的。新型铅金属减震器可使避雷器支持瓷套根部应变减少46%以上且可以明显降低其顶部的加速度和位移。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安装新型铅减震器前后500kV氧化锌避雷器的振型以水平振型为主,竖向振型和扭转振型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一种填补国内空白的摩托车配件产品——QM100摩托车前减震器最近由山东省莱州市汽车灯具厂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并通过了中国摩托车监督检验所和中国轻骑集团总公司研究所等11个单位的有关专家组织的联合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Q/LQD02·05-95摩托车前减震器行业标准要求,居国内领先水平,可替代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6.
双横臂扭杆悬架力学特性的非线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机构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精确分析悬架受力、刚度和阻尼特性的基本公式,给出了按选定的偏频和相对阻尼比确定扭杆刚度和减震器阻尼参数的设计步骤.以此为理论基础,开发出了简明实用的双横臂扭杆悬架系统刚度和阻尼参数非线性分析与设计软件.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冲击载荷下长测试管柱的减震问题,利用行波法建立了减震系统动力学模型,与以往研究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减震器在冲击载荷下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上部测试管柱的变形将增大减震器系统的阻尼系数,同时减小减震器系统的固有频率,从而增强减震效果;测试管柱材料系数和减震器参数比值影响减震效果,比值愈大,减震效果愈好.  相似文献   

8.
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的性能仿真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实现阻尼可调,工作模式比较单一,阻尼可调范围有限.为了增加阻尼可调的工作模式和调节范围,以某被动式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状态特性的阻尼可切换减振器.为了分析该减振器的性能,结合流体力学及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Simulink仿真分析了减振器输出力与减震器行程、频率的关系,并与减震器的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偏差较小,所建的减振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减振器阻尼状态变化明显,阻尼切换控制准确,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阻尼可调减振器,主要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实现阻尼可调,工作模式比较单一,阻尼可调范围有限.为了增加阻尼可调的工作模式和调节范围,以某被动式液压减振器为基础,设计出一种具有多状态特性的阻尼可切换减振器.为了分析该减振器的性能,结合流体力学及热力学理论,建立了阻尼多状态切换减振器系统的数学模型,运用Simulink仿真分析了减振器输出力与减震器行程、频率的关系,并与减震器的台架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阻尼力试验值与仿真值的偏差较小,所建的减振器数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减振器阻尼状态变化明显,阻尼切换控制准确,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ADAMS/CAR建立空气弹簧城市客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研究车速和随机路面对客车平顺性的影响.采用Behnken盒式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悬架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及优化,进而提升平顺性.研究表明:前悬弹簧刚度和前后悬减震器阻尼对平顺性影响较显著;当前悬弹簧刚度、减震器阻尼降低,以及后悬减震器阻尼增加时,整车平顺性得到较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介绍一种机动车前轮减震器,它由主减震部件、副减震部件以及减震弹簧组成,减震弹簧采用三个螺旋弹簧并联组成,在承受不同载荷时,减震部件上的弹簧刚度值随之变化,在副减震部件上安装副减震弹簧,有利于在主减震部件与副减震部件间产生夹角,改善了阻尼系数.这种结构能够提高驾驶时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结合减振器正向建模与关键参数计算反求的建模技术研究.根据有限元与最小二乘法结合的思想,建立基于大挠度变形的正向阻尼特性模型,并分析得出影响减振器工作特性的关键阀片参数;在减振器阻尼特性曲线的基础上,建立了以计算机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误差为目标函数,减振器阀片关键参数为待求参数的反求模型.最后采用遗传算法辨识出对阀片变形的关键参数,使优化反求后的参数模型能与试验特性良好吻合.论文提供的方法可以在减振器内部重要参数未知的情况下,对减振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为调试减振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种新型汽车扭转阻尼减振器的过流方式(阻尼孔的形状及分布位置和间隙)对减振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2种设计思路综合考虑以阻尼孔为主但含有间隙因素以及不设置阻尼孔只考虑各种间隙因素.分析其阻尼产生原理,基于流体力学有关理论建立了减振器的计算模型,并得到了外特性曲线.两种设计方案有不同的特性,为设计不同结构的扭转减振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麦弗逊悬架运动造成其翼子板内流场特性多变的问题。通过将该问题简化为绕流圆柱平面流场,首先利用 SST方程对静态的圆柱绕流体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和仿真,获得了稳定涡旋下的升力、阻力系数及斯特劳哈尔数等特征值。在此基础上,分析空气流速、减振器直径、横向振动频率和振幅等结构和动力学参数对涡旋动态特性的影响,获得了平均升力系数和瞬时阻力系数曲线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斯特劳哈尔数的最大误差为5%,简化模型忽略减振器结构的三维效应是可以接受的;脱涡频率与减振器直径的倒数成二次关系;横向振动频率则对动态脱涡频率起到了关键作用,且对流场的压力分布影响显著,而横向振幅对无边界流场条件下的涡旋特性及压力场分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以电流变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电流变流体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它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新型电流变液体减振器阻尼与电场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将压降分成流体粘性阻尼引起部分和控制电场引起部分,该模型为新型电流变流体减振器的力学分析与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油液减振器工作原理进行了剖析,对空化异响产生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对正常和空化异响减振器的活塞杆加速度的时域响应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与通过减振器异响检测设备所测得的活塞杆加速度时域信号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仿真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空化将引起减振器异响和异常振动,空化减振器活塞杆加速度的时域波形、功率谱、双谱等特征信号明显区别于正常减振器,并提出改善空化异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摩托车平顺性仿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摩托车整车的虚拟动力学模型,并对虚拟动力学建模系统中零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处理、动载荷的合理施加等技术难点进行了研究;通过输入路面载荷谱,分析了摩托车的平顺性能,并对结果进行评价和优化,大大提高了摩托车的设计质量,该方法为摩托车产品的开发及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金属丝网减振器的滞迟特性和非线性关系,利用金属丝网减振器的静态特性试验得到载荷-位移曲线,并由此建立了金属丝网减振器的滞迟恢复力模型,将恢复力gn分解为无记忆部分g0和记忆部分z(t),并分别用间接Fourier展开法和直接Chebyshev展开法对减振器双折线本构关系进行级数展开和参数辨识,通过参数识别数值模拟得出Chebyshev级数展开识别法的精度略胜一筹,为建立金属丝网减振器非线性泛函本构关系与动力学模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态挤压代替压力铸造生产摩托车的铝合金减震筒,不仅克服了压铸件内部易形成气孔和氧化夹杂物的缺陷,而且提高了成品率,降低了产品成本。在分析出减震筒液态挤压成形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形压力计算的筒化模型,并采用采形功法推导了成形压力计算公式,得到了适合实际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