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科技创新驱动力已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因素.基于投入-产出-载体-绩效的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框架构建指标体系,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科技创新驱动力及其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科技创新综合驱动力呈现金字塔型等级结构,存在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的梯度化空间分异特征;投入、产出和载体分系统呈现与综合驱动力类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绩效分系统的空间分布更为均衡,头部城市在高投入背景下已显现边际产出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性总体偏低,但科技创新综合驱动力较强的城市耦合协调度相对更优,表明科技创新驱动力两极化趋势明显;长江经济带协同创新基础有待夯实,低度耦合-失调城市需首先建立和完善自身科技创新驱动力系统,低度耦合-协调城市需加强跨区域合作形成长板效应,良好耦合-协调型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自我强化的同时还需充分发挥区域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对中国2008-2017年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且引入物理耦合模型对双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最后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省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在时间层面,中国省市的双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在空间层面上,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即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各省市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效应,高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东部集聚,低耦合协调度省市在中西部集聚,影响因素主要有创新投入、创新结构、创新产出、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并且一个省域双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会带动周边省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最后基于研究发现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和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持久竞争力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ArcGIS、GeoDa软件,探究了2002~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6年各省市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呈"东中西"依次递减的空间演变格局;制约耦合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总体存在空间一致性,均属于科技创新滞后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在空间上两极集聚的现象明显,"高—高(HH)"集聚区的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低—低(LL)"集聚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且已发展为较稳定的空间格局.最后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9—2018年辽宁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关指标为研究样本,使用功效模型、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根据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机理及相关理论,对辽宁省的耦合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实证结果表明:耦合情况分为三个阶段,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呈山峰形态;2012—2014年开始大幅上升;2015—2018年上升趋势放缓.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增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管理协调、开创政府支持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发展新模式、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耦合政策法规、加强科创企业内部管理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国城乡发展及研究现状,构建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发展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线性加权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2008—2020年城乡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发现:耦合协调度方面,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稳步提升,农村发展指数明显落后且稍有起伏;障碍因素方面,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是目前山东省乡村振兴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6.
黄昶生  张晨  王丽 《河南科学》2019,37(12):2034-2040
利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下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AMalmquist方法,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下经济发展方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发展方式尚处于技术投入驱动的粗放发展阶段,一定技术水平下社会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现有技术潜力尚未被完全挖掘.  相似文献   

7.
立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实际,分析智能制造产业特点,筛选影响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因素,构建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指标体系,以山东省137个县市区为研究样本,运用综合评价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探测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的优势度指数与空间集聚特征,进而提出智能制造业产业前瞻性布局方案。结果显示,山东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具有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特征,智能制造产业布局优势度呈强的空间正相关分布,并显现出初步的集聚发展趋势,未来可通过强化沿海产业集聚区、打造省会产业聚集区、完善济青发展轴带和启动鲁南发展轴带的布局方案加以引导培育。  相似文献   

8.
研究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特征,为星级酒店业空间布局提供理论参考.该文基于2010—2019年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指标数据,通过熵值-耦合协调模型测算综合评价指数与耦合协调度,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揭示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主要结论如下:1) 空间等级性:耦合协调度由东部沿海地区经由中部地区向西部内陆地区递降.2) 空间地带性:耦合协调度次高值以上区域为东部沿海地区;中值区为华北、华中和西南地区,并围绕三区域动态调整;次低值区总体缘中值区周边插值分布,形成“T字形”空间分布格局;低值区长期聚集在甘肃、宁夏、青海和西藏等地区.3) 空间聚集性:耦合协调度全局正向空间聚集性和局部空间聚集性显著,冷热点分布具有规律性.4) 空间方向性:耦合协调度重心总体有自东向西迁移趋势,在空间上沿东北—西南方向分布,并向东—西方向倾斜.协同路径包括: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发展规模调控;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发展效益提升;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星级酒店业与旅游流系统结构改善.给出的建议为:强化星级酒店业开发建设政策调控力度;提升旅游市场规模与推动优质旅游发展;建立省际旅游合作与区域旅游协作机制;提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与优化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9.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技术预见作为科技创新的战略导航系统,在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遴选方向作用突出。本文在分析技术预见与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重探讨福建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并给出技术预见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是"十三五"期间重要的经济工作,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双创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引擎切入点,依据经济增长理论,对1990—2016年山东省资本存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等相关指标进行测量,以意识创新→创业活动→价值创造为线索,表述了如何用开放、合作、绿色的理念进行双创发展以助推新旧动能转换,最后对双创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空间演化特征及效应,为加快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重心迁移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中国经济新旧动能演化的空间特征及效应进行多维分析.[结果]中国经济新旧动能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理重心从东部向西南方向迁移,区间差异有逐步收敛趋势;新兴动能比传统动能扩散迁移速度更快;新旧动能各项指标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促进效应,但部分动能指标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优化中国经济动能,需要发展新兴动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程;增强外溢效应,缩小新旧动能区间差异;逆转弱势动能,提升新旧动能整体效应.[结论]从空间结构视角来研究能更好揭示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演化路径及真实效应,从而找到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了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了两系统评价指标的权重,综合应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解析了2006-2017年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长态势;在时序上,北京两系统同步发展,天津、河北科技创新系统存在滞后;在空间上,各地区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线性拟合显示,北京耦合协调态势良好,天津耦合协调趋同且潜力巨大,河北协同效应不明显;未来天津、河北两地区应重点考虑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吴迪  徐政 《科学管理研究》2021,39(4):98-104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而如何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成为新格局下需求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深入剖析新旧动能转换着力点,对标目前转换过程中存在问题,"对症下药",探索顺畅转换路径.旧动能向新动能转换需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发力,供给端依靠要素、企业、产业和社会四大着力点,从微观到宏观层层推进,并由宏观渗透至微观;需求端从扩大开放、释放消费需求两个着力点拉动.创新要素支撑不足、人力资本错配、金融支持力度弱化、需求动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是目前新旧动能转换不畅的主要原因.应从优化创新要素支撑作用、数字技术融合产业发展、释放消费需求、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入手,扫清新旧动能转换障碍.  相似文献   

14.
考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是量化分析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及其时空变化趋势。运用系统协调度和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我国省域高等教育投入、产出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协调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度不断提升,但始终处于低水平状态。高等教育投入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东部凸起""中部塌陷"特征,高等教育产出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中部居中的梯度分布态势。高等教育协调度在相邻省域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局部空间依赖关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省为例,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16个城市2008—2017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了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7年安徽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整体耦合度较高,协调度也随着时间由勉强协调类向良好协调类提升.(2)2008—2017年安徽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和协调度由"中南部高、北部低"转变为"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布局.(3)2008—2017年安徽空间自主相关主要以芜湖市为中心进行高值聚集,以亳州市为中心进行低值聚集.(4)未来安徽省北边城市应以旅游业发展为契机,协调推进旅游经济发展;中南部地区应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实现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之间的协调情况,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首先在厘清区域创新与科技服务业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区域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1—2020年华东地区各省(直辖市)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对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借助耦合协调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华东地区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演化情况及其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年来华东地区创新水平与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耦合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各地区之间差异明显,表现为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创新环境、服务平台、资本投入、科技服务业集聚对两大系统协调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各地区应强化各省(直辖市)间的联系,积极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区域创新水平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两大系统的均衡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华东地区及其他地区提升创新水平和高效发展科技服务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赋予了硬科技新使命——对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发展升级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研究以西安为例,构建了城市层面高质量发展以及硬科技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在测度西安2012—2020年高质量发展以及硬科技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两系统以及两系统子要素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西安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硬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从2012—2020年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且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经历失调、初步协调、中度协调的演化之后最终达到了高度协调的水平。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经济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甘肃省14个市(州)的经济环境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时空格局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从空间看,甘肃省经济环境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呈现梯次化、组团化特征,东部和南部地区的耦合度高于北部和西部;甘肃省的经济环境协调度整体处于低协调阶段,10 a间基本没有变化.从时间序列看,甘肃省大部分市(州)的经济环境耦合度出现了缓慢波动下降的趋势,市(州)之间的差距在缩小;经济环境协调度绝大部分处于缓慢上升的阶段.根据耦合度和协调度,可以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经济环境高耦合低协调地区、经济环境拮抗区以及经济环境低耦合低协调地区3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19.
综合运用计量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对2000—2018年内蒙古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有大幅度提升,但仍表现为"弱势型"占主导类型,空间不均衡性较为显著;2)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较为明显,但整体水平偏低,勉强协调和中度失调占主导类型,具有较大上升空间,两者耦合协调度表现为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空间差异表现为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3)生态安全和新型城镇化耦合格局分异较为显著;4)生态安全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演化的驱动因素渐趋复杂,东、西部地区驱动因素日益增多,城市驱动因素各异,但大部分城市都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剖析2011-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旅游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的演化特征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发展水平持续上升,但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均呈现出“上游低下游高”的分布格局.2)2011-2021年耦合协调度呈持续上升态势,耦合协调类型实现了由勉强协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度上游低下游高.3)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环境是制约其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黄河流域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且各障碍因子对不同地区的制约作用也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