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五常市为例对水妥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穗/穴>粒/穗>结实率>千粒重>穴/m^2,说明每穴穗数及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宜选择穗 大粒多及分蘖力强的品种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为五常市的水稻生再上新台阶了理论依据。表5,参1。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经济性状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单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为玉米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百墩虫数〉穗长〉每穴穗粒数〉每穴穗粒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保持每穴一定穗粒数的前提下,应把百墩虫数最多而穗较长的类型作为中华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危害的主要防治因素。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7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位高。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保持一定株高的前提下,应以果穗粗而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穗位高适中的类型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蓖麻7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穗长〉株高〉一级穗结果数〉一级穗长〉百粒重〉主要结果数,为蓖麻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在甘薯高产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联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应用关联分析的这一原理,通过各种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研究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甘薯的主要性状与单株薯块产量之的关联度依次为上薯重>单薯重>上薯数>蔓粗>分枝数>结薯数>藤叶重>蔓长,为甘薯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粳稻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高原粳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北部高原粳稻区多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北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全生育期、结实率、穗总粒数,为云南中北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表3,参10。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主要数量性状选择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是: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为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9.
西藏地区不同年代春青稞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首先计算了西藏地区不同年代13个参试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与加权关联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退化小穗数。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0(12)-4〉94(08)-1〉藏青148〉藏青690〉藏青85〉喜玛雅19〉白青稞〉QB-1〉品比15〉98042〉藏青3179〉山南60天〉97139,加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4(08)-l〉藏青148〉90(12)-4〉藏青690〉QB~1〉白青稞〉藏青85〉品比15〉藏青3179〉喜玛雅19〉97139〉山南60天〉98042。根据两种关联度的大小,分别于1990、1994年与1992年育成的品种90(12)-4、94(08)-1与藏青148表现居于前3甲。加权关联度显示的评价结果比等权关联度更接近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表7,参13.  相似文献   

10.
应用春小麦亲本和杂种一代的调查数据,估算了亲本与F1的相关系数,所调查的7个性状均达到显或极显水准。并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春小麦主要性状五主穗粒穗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穗长〉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抽穗期。试验结果为春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灰色关联分析在水稻育种主要经济性状选择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成水稻全生育期、株高、亩穗数、穗实粒数、千粒重等5个主要经济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水稻育种主要经济性选择,克服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需大量原始数据、计算复杂的不足,对指导水稻育种性状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全国玉米制种规模及供种量的波动对玉米种子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涉县玉米制种规模的主要因素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供种量>销售量>制种面积>制种产量>收购价>玉米价>销售价>购销差价。同样,全国玉米供种量对上述因素也有关联影响,可为研究玉米种子市场波动要素,以确定经营战略选择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丰产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氮肥,氮肥施穗肥的比例,栽秧密度为试验因子,运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所得资料,建立了中日合作水稻合系28号的产量、有效穗,穗粒回归模型,通过计算模型,筛选出亩产量指标在600-650kg,650-700kg和700-750kg三个类型的栽培技术优化方案。其实用性广泛的是亩产650-700的方案,即氮肥亩施尿素25-29.4kg,其中穗肥占19.5%-28%,亩栽秧4.0-4.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浙江省水稻产量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地理信息系统引进到水稻产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它能定量、直观地表达水稻产量空间变化。1987年与1977年相比,有87%的县市增产,而1997年与1987年相比,有76%的县市减产,而且减产幅度大。水稻总产变化的驱动力,1977~1987年水稻总产增加以单产为主要驱动力,而1987~1997年水稻总产减少以面积为主要驱动力。浙江省水稻单产呈上升趋势,水稻播种面积变化呈抛物线型。近10年来水稻总产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氮肥,磷肥,密度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建立了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函数模型,获得了夏玉米亩产>600公斤同时亩净产值>250元的优化栽培方案。在本试验条件下三个因素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  相似文献   

16.
粮食产业是基础产业,具有弱质性,实行政策扶持是必要的。以我国水稻的主产区——江西省为例,应用OLS回归分析与灰色关联度分析(GRA)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农业政策相关变量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水平、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均对江西水稻生产有显著的影响,农业税收对水稻总产的贡献率为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粮食总产量指数呈负向关系,这正印证了作为价格弹性较低的现象。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政策性服务以促进稻谷增产政策建议。图4,表3,参11。  相似文献   

17.
江西中季种植巴西陆稻的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江西中季种植南稻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季种植巴西陆稻产量性状对产量的效应大小是:全生育期〉有效穗〉基本苗〉始穗至成熟天数〉结实率〉千粒数〉穗粒数〉播种至始穗天数。  相似文献   

18.
本利用关联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云南省农村各产业的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关系,各主要农产品产量与粮食总产量的关系,并且,建立了灰色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客流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旭敏 《系统工程》1994,12(5):68-72
采用土壤盒栽和稻瘟病菌接种,研究了施用高效硅肥对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高效硅肥,水稻叶瘟和穗瘟和病性指数分别降低50.5%%和26.8%;植株SiO2含量提高3-4倍,细胞壁增厚,全N、蛋白-N、非蛋白-N管含量减少,剑叶表现硅化细胞增加,而不施硅肥的则很少。统计分析表明:不稻植株SiO2含量与叶瘟、穗瘟的病情指数呈负相关,r=-0.9925和-0.683;水稻体内全N和非蛋白-N含  相似文献   

20.
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模型L1D和JPRICE的基础上,利用田间试验和文献资料,组建了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仿真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运行后干物质重、经济产量的仿真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水稻群体干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动态变化,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