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春小麦亲本和杂种一代的调查数据,估算了亲本与F1的相关系数,所调查的7个性状均达到显或极显水准。并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春小麦主要性状五主穗粒穗之间的关联度、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主穗穗长〉主穗粒数〉主穗小穗数〉抽穗期。试验结果为春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农艺性状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水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结实率>收获指数>生物产量>每穗总粒数>株高>有效穗>千粒重,为水稻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主要育种目标的灰色系统方法探讨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经济系数的提高和矮秆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对2倍体、4倍体、6倍体小麦49个品种(系)的重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千粒重与经济系数有最大的灰色相关性,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分别与小穗数具有最大的相关性;干重和分蘖及经济产量都有最大的相关。然后采用异速生长模型,对千粒重与经济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小穗数与株高的关系进行模拟分析。最后以千粒重和小穗数作为变量,对主要目标组合进行插值,得到千粒重和小穗数变化时,主要目标组合性状的变化情况。把灰色系统理论引入分析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把空间插值模型引入分析小麦的主要目标组合性状,计算的结果符合农业生产实际,促进了宏观研究思想在微观领域的应用。图1,表2,参22。  相似文献   

4.
灰色关联分析在油菜育种和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灰色关联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油菜育种在主要性状选择上应首先选择单株有效角果较多、株高适宜,每角果粒数较多,单株有效一次分枝较多,籽粒较大的类型;而在高产栽培措施上则应有增株、争果、争大粒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蓖麻7个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株粒数〉主穗长〉株高〉一级穗结果数〉一级穗长〉百粒重〉主要结果数,为蓖麻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灰色关联分析应用于大豆主要数量性状选择上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是:关联度大小依次为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为大豆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7.
高原粳稻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索高原粳稻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云南省2003和2004年中北部高原粳稻区多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北部粳稻的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序依次为穗实粒数、有效穗数、千粒重、全生育期、结实率、穗总粒数,为云南中北部高原粳稻品种选育决策和优质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表3,参10。  相似文献   

8.
灰色关联分析在甘薯高产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关联分析是灰色理论中的一种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曲线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应用关联分析的这一原理,通过各种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关联系数及关联度研究影响产量的主要性状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甘薯的主要性状与单株薯块产量之的关联度依次为上薯重>单薯重>上薯数>蔓粗>分枝数>结薯数>藤叶重>蔓长,为甘薯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灰色系统理论在玉米育种经济性状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玉米的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单穗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行粒数>穗长,为玉米育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玉米7个主要数量性状与单株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穗粗〉穗长〉株高〉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位高。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保持一定株高的前提下,应以果穗粗而长、穗行数和行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穗位高适中的类型为主要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1.
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五常市为例对水妥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几个因子中,其贡献率依次为穗/穴>粒/穗>结实率>千粒重>穴/m^2,说明每穴穗数及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宜选择穗 大粒多及分蘖力强的品种作为当地的主栽品种。为五常市的水稻生再上新台阶了理论依据。表5,参1。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了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联度的大小依次为百墩虫数〉穗长〉每穴穗粒数〉每穴穗粒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提高单株籽粒产量的有效途径是在保持每穴一定穗粒数的前提下,应把百墩虫数最多而穗较长的类型作为中华稻蝗对水稻产量损失率构成因素危害的主要防治因素。  相似文献   

13.
灰色系统理论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以对甘蓝型杂优油菜比较试验资料为分析材料,介绍了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引用并改进灰色关联度的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灰色关联度在选育新品种综合评估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了在作物性状间相互关系研究上的应用,分析结果与实际表现是一致的,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讨论了关联分析在作物育种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演变与预测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山东省及黄淮麦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性状之间的变化态势的异同及相互影响的程度。用GM(1,1)模型对90年代小麦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制定科学合理的育种目标,明确育种的主攻方向,提高育种效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了为小麦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西藏地区不同年代春青稞品种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首先计算了西藏地区不同年代13个参试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与加权关联度。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单位面积穗数〉退化小穗数。参试品种与理想品种的等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0(12)-4〉94(08)-1〉藏青148〉藏青690〉藏青85〉喜玛雅19〉白青稞〉QB-1〉品比15〉98042〉藏青3179〉山南60天〉97139,加权关联度按大小排序为94(08)-l〉藏青148〉90(12)-4〉藏青690〉QB~1〉白青稞〉藏青85〉品比15〉藏青3179〉喜玛雅19〉97139〉山南60天〉98042。根据两种关联度的大小,分别于1990、1994年与1992年育成的品种90(12)-4、94(08)-1与藏青148表现居于前3甲。加权关联度显示的评价结果比等权关联度更接近参试品种的田间表现。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表7,参13.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协同制造伙伴选择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首先介绍了协同制造模式对伙伴选择的需求,然后讨论了协同制造伙伴灰色关联选择模型,其中主要包括灰色关联数学模型建立以及协同制造伙伴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本文的另一个研究重点为协同制造伙伴选择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运用面向对象思想对系统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最后通过实例介绍协同制造伙伴选择系统的关键页面。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分析在水稻最优灌溉制度选择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水稻生长过程中除需大量水分外,对温度的性也特别强,而灌溉水层的厚度直接影响着水的生育期和产量,本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选择最优灌溉制度,为水田灌溉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曲线(系列)间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关联程度的方法,对冬青稞区域试验中的10个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西藏冬青稞育种目标及农业生产特点对性状指标做了探讨,以期全面、客观地构造“理想品种”,提高西藏冬青稞品种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从生物全息律的理论基础出发,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利用兴安落叶松有关资料,研究“母树--种子”系统性状关联程度。并根据母树、种子两个层次的相关性状对“母树--种子”系统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20.
灰色关联度公式的几种拓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灰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最成功的理论和方法。依据灰关联四公理,将一般关联度公式拓广到矢量序列、复数序列、矩阵序列、模糊数序列、张量序列情形,为扩大灰关联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