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以社会转型时期的文化心态为思考背景,通过新生代诗歌的主题特征,叙述模式,语言形式的透视,论述了平民意识与新生代诗歌的关系及其对新时期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诗歌要对存在作最大限度的敞亮,但随着文明的发展,语词意义的无限增殖,诗歌越来越远离了诗的本质,成了认识的阐释工具,通过对于坚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他的努力和贡献正在于通过对语言的解剖来抵达对存在的最在限度的呈示。  相似文献   

3.
曹操的诗歌以豪迈奔放见长,但豪迈奔放的诗风中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构成了曹操诗歌的情感基调。本就曹操诗歌忧患意识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等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4.
柯勒律治的诗歌语言风格特异,体现在他将神奇的谈话风致,古朴的风味和瑰丽的风韵熔于一炉,创造了诗歌语言的佳话。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柯勒律治诗歌在语言上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5.
普通语言转化成学作品语言,必须经过陌生化的作用。学作品中又以诗歌的陌生化语言最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因诗歌是主情的艺术.极富于想象,而诗歌语言最不及物.内指性最强.使诗最语言最有可能陌生化;并一方面,因诗人心中最容易形成独特审美意象,诗歌语言与普通语言距离最远,普通语言求“达”.诗最语言求“婉”,这又使诗歌语言最有必要陌生化。  相似文献   

6.
艾青在诗歌语言理论上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把“纯朴、自然、和谐、简约与明确”当作诗歌语言的最高规律,强调“绘画入诗”、“题材的语境”的重要性。从创作实践来看,其主要的语言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表现在三个方面:质朴自然.由于情感直达本质而产生了“动情”的艺术魅力;简约、明快,由于弹性强、张力大而给审美者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能够充分地释放审美着潜在的意蕴和情绪,从而获得极大的审美满足;艾青引绘画入诗使用色彩达34种之多,同一诗中不仅颜色间彼此协调,组织结构合理,而且与其主题也紧紧相扣,十分和谐、题材的变化导致语言使用材料的变化,语言为题材的运用创造了良好的语境。艾青在诗歌语言上对中国新诗的贡献表现在: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歌质朴自然的大众化语言风格;在新诗史上树立了精典大众化诗语的典范。艾青诗歌谣言对新诗的影响主流是正面的,但也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印度的诗歌艺术理论最早都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婆摩柯的《诗庄严论》,檀丁的《诗镜》等诗歌艺术理论都使用语言学话语。以皎然的《诗式》和欢增的《韵光》为标志,中、印的诗歌艺术理论形成了以诗学话语建构的诗歌艺术理论体系。中、印诗歌艺术理论话语的演变,反映了诗歌艺术理论发展的某些规律,其异同与它们的文化传统,语言信仰和思维方式等有关。  相似文献   

8.
唐诗英译与语言逻辑张庆路诗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形式。我们一般很难笼统地下结论说诗歌必须符合语言逻辑或诗歌不必符合语言逻辑。有些诗歌允许出现不符合一般语言逻辑的现象,但就中国的大部分唐诗来说,由于它们大多以质朴无华的写景、叙事、抒情、言志为主,其本身...  相似文献   

9.
雪莱与徐志摩都是浪漫主义诗人,他们都善于借用大自然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望,歌颂“美好”理想,反对“丑恶”现象,因为大自然总是赋予他们以无限力量,通过对他们的大自然诗歌进行仔细比较,试图找到中英两国诗歌之间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0.
诗歌语言源于日常语言,它灵活多变,涵义丰富。同时,它又因诗人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而具有显著的艺术性和变异性。“前景化”,作为诗歌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诗歌赏析和理解的过程中,是不能被忽略的。通过举例分析“前景化”的概念及类型,“前景化”与变异的关系,“前景化”与显著性的关系,“前景化”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和线索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向诗歌借一双灵动的翅膀,不仅仅指将诗歌中的语言直接拿来或间接拿来运用到作文中,除了诗歌的语言可以借用,诗歌中的内涵意境,诗歌中表现出的生活情趣,都可以借用到作文中来。  相似文献   

12.
本从诗人的产生、地位和诗歌的起源、功能价值等方面论述了中西诗歌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的差异,认为诗歌总是与时代要求和生命精神相连接,诗人只有站在时代的浪尖上,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伟大作品,才能真正体现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诗人只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才能真正属于人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杨晓霓 《科技信息》2008,(6):142-142
诗歌以其语言形式的独特性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格律、音韵、节奏、意象等的结合丰富了蕴藏其中的意义。图像诗作为诗歌的一个特殊类型,在诗歌原本形式的基础上融合了绘画艺术,把文字镶嵌在图像当中,使我们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得到形象的视觉享受,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同时这种图像也更加升华了诗歌的意义,将其推向更高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中语言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语言要营造语言环境,学习标准语音;培养学习兴趣,学习规范语言等。  相似文献   

15.
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是诗歌文本的主导构成成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源自于日常语言符号,日常语言符号的语符形式和语符内容组合而成的语符整体构成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的语符形式,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则构成了诗歌意象语言符号的语符内容。诗歌意象语言符号是以其语符形式和语符内容之间的相似性为生成基础的。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型从客观向主观的变化,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难度。过去,题目中选项对学生理解诗歌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而现在,对诗歌每个信息的提炼要靠学生自己的分析。我们知道,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从它不多的词语数量中分析它所蕴含的丰富意象,从它俭省的语言外壳中体会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7.
经典诗歌是中西经典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艺术样式。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经典叙事诗的欣赏而明确“诗情”、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经典抒情诗的欣赏而明确“诗情”、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经典咏物诗的欣赏而明确“诗情”、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经典朦胧诗的欣赏而明确“诗情”和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抓住情感的线索而运用诵读、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找出情感的燃点而运用诵读、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区分情感的烙印而运用诵读和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感知意象的营构而进入意境、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借助想像的展开而进入意境、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再现“景象”的方式而进入意境和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领略跳跃性的字句而紧扣语言、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品味含蓄性的字句而紧扣语言、经典诗歌的教育要通过琢磨奇颖性的字句而紧扣语言等几个方面的论述,基本上体现了经典诗歌的教育策略,用以指导欣赏者来欣赏经典诗歌,无疑有助于又好又快地培养出“求真”、“向善”、“崇关”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8.
菲华诗人在诗歌意象的营构方面颇为着力,拓展了于有限中见无限的无究艺术魅力;善于放飞想象力的菲华诗人在诗思、诗形等方面的用心锻造,为读呈献了不少颇具审美意味的艺术佳构。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否可译和应当怎样译是两个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尝试从Jef Verschueren(2000)的语言结构顺应理论这一全新视角出发,探讨诗歌翻译中声音的动态顺应,旨在揭示语言结构顺应对诗歌翻译实践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力求寻找诗歌翻译中声音处理的动态,灵活的标准,使诗歌的整体审美效果在译文中得到更好地体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一首英文诗歌Break,Break,Break的人际意义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揭示了这首英文诗歌语言模式的选择与其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的关系,从一个新的角度鉴赏了这首英文诗歌的含义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