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水稻抛秧技术对水稻产量、经济性状、生育特征等的影响。试验表明,抛秧稻和手插稻相比,有效穗、每穗着粒数、分蘖数、叶面积、根系数明显增大,增产5.14%以上。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淮稻5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通过实验表明,在秧苗播种后的质量方面,以钵苗机插为最佳,毯苗机插次之,机械直播效果最不理想。在分蘖成穗率、群体干物质生产能力等方面,钵苗机插发挥出了最佳效果,相比较另外两种种植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分布方式对不同穗型水稻群体茎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方式对水稻群体的分蘖数影响显著,有序群体可以提高群体的分蘖能力,在最高分蘖期有序群体的分蘖数比无序群体大,在成熟期有序群体的有效穗数显著高于无序群体.在灌浆中后期有序群体的茎鞘干重较大,茎秆的充实度较高,可以提高群体的抗倒能力.  相似文献   

4.
光照条件对紫叶观赏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光照条件下紫叶观赏稻茎、叶、分蘖等性状的生长差异,制定紫叶观赏稻种植技术,拓宽其应用途径。选取叶色为紫色的观赏稻品种B151和GY7作为试验材料,模拟家居庭院光照条件,设置正常光照、遮阳网下和墙边3个光照处理,以及分蘖前期和分蘖中后期2个移动时间处理。通过对叶色、叶片数、叶面积、剑叶性状、分蘖、有效穗、株高、抗逆性等性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正常光照时间的缩短和光照强度的减弱,导致紫叶观赏稻分蘖数、叶片数、有效穗减少,叶片紫色变浅,剑叶长宽增加,剑叶夹角增大,叶片披垂,稻株仍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适宜在家居庭院中种植。  相似文献   

5.
对冬小麦施用奥普尔液肥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奥普尔(OPAL) 能促进小麦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和干物质积累。返青期施用奥普尔可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灌浆期施用奥普尔可促进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穗粒数,增加穗粒重。不同奥普尔施用方法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2-85% ~17 .29 % 。奥普尔在播前土施待返青期和灌浆期喷施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公倾增产833 .0 kg,增收784 .5 元。  相似文献   

6.
以周麦18为材料,研究了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穗粒位籽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对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结实小穗率、不孕小穗率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分蘖穗各性状的影响不显著.追氮处理下,结实小穗数和结实小穗率均高于不追氮处理.随追氮量增加,分蘖穗基部不孕小穗数增加,而主茎穗基部不孕小穗数低于不追氮处理.主茎穗及分蘖穗各穗位结实粒数和粒重均随小穗位升高呈先增后降二次曲线变化趋势,拐点分别位于9~10和6~9小穗位.拔节期追氮,促进了小穗粒数的增加,但二者之间并非正相关关系.主茎穗和分蘖穗不同粒位的粒数,以穗下部差异最大,尤以高追氮处理下差异显著.追氮对基部、顶部小穗第1、2粒位和中各小穗第3粒位粒重影响较大.主茎穗和分蘖穗第1、2粒位粒重显著高于第3粒位,而第1、2粒位粒重差异不显著.适量追氮增加了分蘖穗第3粒位粒重.本研究中,底施纯氮120kg·hm~(-2)基础上拔节期追氮100kg·hm~(-2)时,主茎穗及分蘖穗不同穗位与粒位的结实粒数、小穗重和单粒重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山栏稻是海南特有的一类旱稻种质资源。利用相关分析和灰关联分析等方法对22个海南山栏稻品种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山栏稻群体的稻穗普遍较长,结实率、千粒重、出糙率、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普遍较高,水分含量普遍较低,糯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干基)含量均未超过1.6%且胶稠度均为100;山栏稻群体有效穗数、总粒数、实粒数、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与主要品质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线性关系的农艺性状有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穗长、千粒重、结实率与主要品质性状关联度较高,有效穗数与整精米率的关联度较高,株高与粒长(长宽比)、胶稠度、出糙率、整精米率的关联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山栏稻优良品系选育和水稻不同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型巨胚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巨胚1号为试验材料,比较了淹水、旱种、垄畦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的水稻产量性状,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垄畦栽培方式下,西巨胚1号产量比淹水栽培下增产24.33%,产量构成较合理,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旱种下产量各构成因素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导致减产显著。有效穗、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与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和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有效穗数与每穗粒数、有效穗数与千粒重、每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因此,生产上巨胚稻栽培建议采用垄畦栽培方式更有利于其产量形成,在制定巨胚稻高产栽培措施时,应加强稻田水分管理,在提高千粒重的同时,主攻并协调好有效穗数和每德粒数。  相似文献   

9.
选取6个燕麦品种在辽西半干旱地区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调查了株高、分蘖数、穗长3个生长性状,以及亩平均产草量、亩平均产籽量和千粒重3个产量性状.结果表明:品种间分蘖数、穗长、亩平均产草量、千粒重4个指标差异显著;株高与亩平均产草量、分蘖数与亩平均产籽量、千粒重与亩平均产籽量分别呈现出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坝莜1号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水稻始穗期施用赤霉素(920)可以提高喂叶的输出率,促进叶内C~(14)同化物的转移,施药后1—10天效果明显。幼穗形成期处理,亦可提高输出率。赤霉素能促进C~(14)同化物流向代谢中心,提高分配率。在出穗过程中,可加速C~(14)同化物流向茎部;而在灌浆过程中,可加速C~(14)同化物流向穗部。在幼穗形成期,可减少同化物流向分蘖,而增强对主茎营养物质的供应。始穗期施用赤霉素,可使茎部纤维素、木质素的合成比率提高;也能使淀粉、糖等物质的含量增加,但其合成比率却有所降低。在灌浆初期,穗部的C~(14)同化物基本上是可溶性与稀酸溶物质,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合成极少,且与对照几无差别。本研究提出了赤霉素(920)在水稻应用上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1.
罗克昌  李云平 《武夷科学》2002,18(1):310-310
1998 - 2 0 0 0年笔者在稻瘿蚊综合治理的连片改制技术推广示范区调查再生稻稻瘿蚊发生动态及对再生稻产量影响。结果表明再生稻主要受第 4、5代稻瘿蚊为害 ,标葱率明显比双晚、烟后稻轻 ,第 4代标葱率比双晚减轻 96 .7- 98.6 %,比烟后稻减轻 97.6 - 99.0 %;第 5代标葱率比双晚减轻 94 .6 - 96 .7%,比烟后稻减轻 91.7- 97.0 %。再生稻被害 ,87- 94 %的标葱发生在再生穗的分蘖上 (以下简称再生分蘖 ) ,而且 4 0 - 6 6 .7%是母茎倒 4节上的再生分蘖 ,而双晚第 1次分蘖被害率 (标葱率 )为 2 0 .5 - 38.5 %,因此稻瘿蚊对双晚产量威胁大。稻瘿蚊幼虫取食再生稻的个体发育远不如取食双晚好 ,百蛹重只有 1170 - 12 5 0 mg,比双晚稻株上发育的减轻 32 .4 - 34.3%,雄性个体数明显比双晚高。再生稻受稻瘿蚊为害后 ,穗粒数比健株减少 6 .8- 17.9%,千粒重减轻 0 .81- 0 .84 %,结实率介于穗粒与千粒重之间为 1.4 - 3.6 %,在不考虑单位面积总穗数条件下被害株产量比健株产量减 8.9- 11.9%。  相似文献   

12.
对旱作稻生育后期根系显微结构及产量形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孕穗期经过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根系,根表皮细胞脱落程度及外皮层细胞木栓化程度均减弱;皮层薄壁细胞完全裂解时间推迟且皮层变薄;根导管总面积/根横截面积增大。外皮层细胞在处理后38d,木栓化加厚成为褐色的机械组织,皮层薄壁细胞在处理后21d,互相分离、解体而形成气腔,38d后仅仅留下1~2层薄壁细胞。经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植株,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产量性状明显高于对照,其中穗粒数、结实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通辽地区沙地水稻生产上常用的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单穴产量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空粒数呈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呈不显著负相关;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实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具有正向效应,而生育期、株高、分蘖数却对水稻的单穴产量具有负向效应。在沙地衬膜条件下,应选择穗长、生育期适中、千粒重大、分蘖数较少、实粒数多、株高适中的品种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覆麦秸对盐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表覆麦秸和深埋麦秸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并使其单株鲜重、株高、公顷穗数、穗粒数、旗叶面积、旗叶鲜重、旗叶干重、旗叶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Na^+/K^+比降低,最终使小麦产量显著增加。地麦覆麦秸和深埋麦秸使耐盐小麦品种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对照,使前两者的每公顷产量分别达4422.45kg、3769.95kg,而对照的只有2850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地表  相似文献   

15.
燕麦表型可塑性与繁殖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不同的种植密度(种子数/m^2.D1,75;D2,300;D3,525;D4,750;D5,975)下,燕麦(Avena sativa L.)表现出较高的表型可塑性,其单株分蘖数、穗数、小穗数、不孕小穗数、种子数、植物体大小、繁殖体大小、营养体大小、穗粒数、穗粒重和单分蘖重等性状值均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密度依赖性。无效分蘖数及其占分蘖总数的比例、种子单粒重及株高在密度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这些性状是非密度依赖的,植物体几何形状的变化模式属异速生长型,繁殖分配比例为一恒定值,对性状间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处子数量和种子大小间不存在负的表型相关,植物单株与单分蘖大小依赖的繁殖输出以及繁殖体与营养体大小间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都是线笥的,由于单位面积上的繁殖输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植物个体繁殖输出的变化不足以补偿因密度变化而造成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水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选用4个杂交水稻组合,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熟制稻区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株高降低,主茎总叶数减少,单株分蘖能力增强,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大,分布于较深土层的根量增加,最终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但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直播条件下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生育特性适宜的杂交组合免耕直播可获得与育秧移栽相近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全国及河北省不同地区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表明在杂交小麦单位面积产量的构成因素中,千粒重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45.15%,单位面积穗数次之,穗粒数对单位面积产量的贡献最小.栽培管理中,在保证基本苗的基础上,适当促进冬前分蘖,合理促进拔节期生长,保证灌浆期的肥水供应,就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8.
高产优质稻分蘖力强,分蘖数多,分蘖期比低产优质稻和常规高产栽培品种双桂36吸收和分配~(32)P 到分蘖的比例增加。高产优质稻的有效穗多,每穗结实粒多,物质输出和运输能力强,抽穗扬花后,特别是灌浆至黄熟期,茎、鞘贮藏物质运转、贡献给谷粒增重多,因此,产量比较高。但优质稻开花前后谷穗分配~(32)P 的比例与谷粒产量的关系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小麦的个体发育与基本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随着基本苗的增加 ,小麦株高呈线性增加 ;单株的次生根数、分蘖数、结实小穗数和子粒重呈指数函数减少 ;单株成穗数、穗粒重呈幂函数减少 ;穗粒数呈倒数函数减少  相似文献   

20.
李平华  王宝山 《山东科学》2000,13(4):32-34,38
施用复合微肥能明显提高耐盐小麦德抗961的出苗率和冬前分蘖数,使其单株鲜重、株高、亩穗数、穗粒数和旗叶面积、鲜重、含水量、K^+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同时,使德抗961的产量构成因素明显大于只施基肥的对照,使前者的亩产量达357.73kg,而后者只有296.45kg。因此,选择耐盐品种,播种时补施复合微肥是盐碱地小麦丰产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