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u2(OH)3Cl-CuO纳米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铜为原料,采用沉淀法制备了Cu2(OH)3Cl-CuO纳米粉体,并借助XRD、TEM及IR等技术对粉体结构和催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体的最佳合成条件为:CuCl2浓度为0.5-3.0mol/L,NaOH浓度为4.0-6.0mol  相似文献   

2.
复合稳定剂增加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改进了现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的稳定性,由1mol·L-1MgCl2稳定性改为1mol·L-1MgCl2+0.5mol·L-1磷酸盐缓冲液复合稳定剂(1mol·L-1MgCl2+0.5mol·L-1PB).采用复合稳定剂后,大大增加了疫苗的稳定性.22℃保存时间比1mol·L-1MgCl2稳定剂延长了一周,即保存时间从12d延长至18~21d.疫苗于4℃保存了6个月,滴度降低甚微.在37℃保存3d,疫苗的滴度降仍符合WHO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米曲霉激发子刺激滇紫草细胞10min内快速释放活性氧,同时胞内具活性氧清除作用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也相应增加,活性氧组分中OH^1和O2^-自由基不利于紫草色素的合成,而外源的活性氧组分H2O2在低浓度(0.1mmol/l)时可促进紫草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描述了三元络合物Cu2(EGTB)(bpy)Cl4·8H2O(以下以Cu2(Ⅱ)L代)与二氧的反应.在含0.1mol·dm-3四丁基高氯酸铵的DMF溶液中加入Cu2L,使得O2/O2-的可逆伏安图发生变化对。O2的Ip.c增大,并在比O2还原电势更正的地方产生一新峰.当[Cu2L]大约为2.4mmol·dm-3时,仅存在唯—一个峰且基本不变.结果表明Cu2L能与O2-反应产生O2,有良好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性质.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含有Cl-桥联配体的两个新的双核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ampy=α-氨基吡啶)和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bzac=苯甲酰丙酮).通过元素分析、IR、ESR和室温磁化率表征,测定了这两个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与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导出的磁化率理论曲线拟合很好;求得了交换积分,对于配合物Cu2(ampy)2Cl4·1/2C2H5OH,J=-4.76Cm-2;对于Cu2[N,N’bis(ampy)-bzac(H2O)]Cl4·C2H5OH,J=-4.72cm-2,表明两个配合物中Cu(Ⅱ)-Cu(Ⅱ)核间有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In(Ⅲ)-桑色素(morin)配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特性作了研究,确定了电极过程。在ClCH2COOH底液中,有桑色素存在下,用1.5次微分吸附伏安法测定铟,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分别为3.5×10-10~1.5×10-7mol/L和5×10-11mol/L。用此法测定了氢氧化铝、银粉和铅粉样品中的痕量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油菜素内酯促进滇紫草细胞产生紫草色素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对培养的滇紫草细胞产生紫草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滇紫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中加入最适浓度的BR(10-5μg/mL)可以显著促进紫草色素的形成(增长73.4%),并且在低浓度下BR可以轻微促进细胞生长,但BR并不能代替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如IAA、NAA和BAP.实验中BR对植物次生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之一苯丙氨酸裂解酶(PAL)的活性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别利用K3Fe(CN)6,CuCl2·2H2O-DMSO,Cu(NO3)2·3H2O-CH3CN,CuCl2·2H2O-DMF,CuCl2·2H2O-NaOCH3,等5种不同催化体系制备了阻燃剂聚二溴苯醚,并详细地研究了其中3种催化体系中的单体浓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找到了合成的最佳条件,并讨论了几种催化体系的反应机理。5种催化体系所得产物存在着分子量由大到小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在NH3·H2O—NH4Cl──二乙胺硫代甲酸钠底液中,用示波极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铜,峰电流与铜浓度在1×10-6mol·L-1─4×10-5mol·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血清及生物样品中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循环伏安法和阶跃电位法研究铜微电极在HCl和H2SO4溶液中的点腐蚀行为结果表明,Cu在HCl和H2SO4溶液中腐蚀机理不同。Cl^-对Cu氧化膜具有破坏作用。Cu在0.1mol/L H2SO4溶液中的I-t曲线的初始部分呈性关系,为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