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针对西安市作为新晋国家中心城市,城市发展与土地监测信息不足的问题,基于遥感方法,利用1993、2003、2013、2017年4期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提取西安市4期建设用地和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扩张指数、象限分析法、同心圆分析法、植被覆盖度等方法分析西安市近年城市扩张的时空特征,并对西安市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安市在1993—2017年间城市扩张明显,扩张速度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加速阶段和稳定增长阶段;扩张方向整体经历了"向南—向北—向西"发展,扩张范围主要集中于以钟楼为中心的6~20km处,反映了城市区域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和空间开发受政策变动的影响。城市扩张规模影响因子主要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增长,扩张方向主要受政府政策影响。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张,西安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下降。因此,西安市后期应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促进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大耕地的保护力度以及对林地、水体、草地等生态用地的维护与改造,维持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内容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城市经营成本问题、人力资源转化问题、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增长空间控制问题;同时也要将构筑可持续发展度量体系、建立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循环型社会体系和建立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等具体的内容统筹规划,从而使城市的生态设计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区域内城市间的竞争程度及变化情况。方法运用生态学中生态位及生态位重叠模型计算城市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以关中地区为研究范围,根据2004年39个工业行业产值数据,计算出关中地区4城市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结论 (1)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位宽度形成3个类别,分别为西安、宝鸡、咸阳、铜川,其中,西安市生态位宽度最大,所占据的资源空间最多,其余两种类型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所占据的资源空间逐渐减少;(2)关中地区4个城市生态竞争缓和,竞争中形成西安市处于优势地位,宝鸡、咸阳次之,铜川位居最后;(3)西安和咸阳、西安和宝鸡、咸阳和铜川城市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互为可能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测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对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定量评价。方法运用以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为理论基础测度生态赤字的一种生物物理学方法。结果西安市1997—2005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从1997年的0.8542hm2增加到2005年的1.7575hm2,表明生态承载力的供给不能满足生态足迹的需求,得出西安市9年来生态赤字由0.528hm2增加到1.4671hm2,表明西安市的发展已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状态。结论分析西安市发展不可持续的原因,提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降低生态足迹和提高生态承载力入手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旅游给遗产类城市的旅游开发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严峻挑战.其中,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的摩擦与矛盾最为明显突出.基于文化遗产和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探讨,笔者初步研究了都市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旅游之间的关系模式演变,以及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的模式选择等问题,并试图构建一个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开发体系,以实现遗产类城市都市旅游的良性运作.作为实证研究,本文选取西安市为例,探讨了西安市都市旅游开发的空间发展模式选择和产品谱系设计等问题,旨在为遗产类城市的都市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城中村问题及改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为了解决城中村对西安市城市发展和建设带来的问题。方法 采取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的研究,总结出西安市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改造过程中的难点,借鉴珠海市和深圳市等“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运作”的先进改造经验。结果 得出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面临认识不到位、启动难、资金缺乏等5大问题。结论 提出城中村改造应采取走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位一体化道路,调整用地和人口政策,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等5条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尖锐。在城市规划中强调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的聚居环境越来越重要。阐述了生态城市及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有关实例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策略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建设从工业革命后就呈现了快速化普遍化的劲头,而近年来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模式更是日趋成熟。但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同时带来了很多生态和环境问题,城市生态问题也成为了不得不重视的建设内容之一。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城市环境的破坏也会抑制城市的发展,本文就我国在发展城市的过程中遇到的城市生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对如何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保证城市及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论文分析了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优选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西安市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西安市基础教育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针对西安市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照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笔者提出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丰啦对策。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的水资源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西安市区水荒的成因是:水资源较少、城市发展过快与水污染严重等。提出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建立“串珠状”城市供水系统;节约用水与污水资源化;控制市区发展规模。指出解决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城市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规模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西安市城市经济发展和耕地变化现状为基础,估算满足2010年、2020年城市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有量.方法 多目标预测方法.结果 从保障未来城市粮食安全的目标考虑,得到2010年和2020年城市最小耕地保有量为2 653.17 km2和2 925.12 km2;从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满足经济发展建设用地与生态退耕的目标考虑,得到2010年和2020年城市可供给的耕地保有量为3 164.10 km2和3 042.03 km2.以严格保护耕地,控制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科学确定生态退耕规模为原则,确定西安市2010年耕地保有量为2 653.17~3 164.10 km2,2020年为2 925.12~3 042.03 km2.结论 努力提高耕地粮食生产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等,是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涛  崔宾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75-175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西安属于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中东部各城市相比较,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在地理环境、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西安的社区体育有其自身特点。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拟对西安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发,这也是开展全民健身计划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安市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其地下商业设施、地下铁道设施等建设相继进入高峰,这使得城市地下管网也越来越庞大密集,但是其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不能满足城市的快速发展需求。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C/S)和浏览器/服务器模(Browser/Server,B/S)架构技术,利用ArcGIS和Skyline软件,以二维管线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DEM及三维精细建模等数据,设计出西安市二三维一体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具有三维可视及专业的管网分析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大大提高了城区地下管网的管理水平,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生态城市建设,解决城市病、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是城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内外专家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城市资源转化为资本,是突破城市发展资金瓶颈限制的有效途径.在转化过程中,第一步进行产权分析,以确定哪些资源是政府可调控的;第二步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资源的经济、生态、文化价值等方面综合考虑,判断资源可否转化;第三步根据价值属性的不同,确定由不同的主体对资源进行运营;政府要最终担负起对资源转化带来收益进行合理分配的责任.从这个思路出发,本文探讨了西安市土地资源转化过程中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生态位理论视角来审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问题,从城市的角色、城市生态位的态、城市生态位的势等三个方面分析铜陵市的生态位,得出结论是铜陵市主要资源逐渐枯竭,其他资源匮乏,发展能力结构单一,整体水平较低,转型面临困难。摆脱生态位被边缘化的途径是转变角色、拓展生态位。  相似文献   

19.
薛东前  赵奂  王新杰 《河南科学》2013,(12):2249-2254
西安城市扩展以外延式扩张为主,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各方面用地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并且存在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西安市城市化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对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从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社会生活城市化4个层面选取了12项指标来构建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而量化西安市各区县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并以西安市各地区城市化与土地利用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动态和综合土地利用的相关性.最终根据城市化水平、城市化弹性系数和土地综合动态度的变化特点将西安市各区县划分为四种经济发展活力层次,其分布呈现出以西安城区为中心,向外逐级辐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中心城市空间扩张及其景观格局变化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以黄河流域中心城市西安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5个时期的西安市建设用地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的景观生态效应。结果表明:(1)西安市2000年至2020年以来建设用地总面积不断增长,呈现“先快后慢”的扩张规律。城市扩张在结构上呈现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圈层式扩张模式,建设用地扩张所占主要地类为耕地。(2)西安市建设用地扩张对景观格局变化存在显著的影响:随着建设用地扩张,景观破碎度上升,景观多样性逐步增强,景观斑块的破碎化加剧,斑块边缘长度增大逐渐呈长条状,斑块形状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