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被动句是英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结构。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被动句在具体运用上的差异,英语多使用结构被动句,而且被动语态使用的范围比汉语要广;而汉语多使用以词汇手段表示的被动句和意义被动句,其句式丰富多样。并以实例阐述了英汉翻译中被动句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英汉被动式在使用场合和意义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构成方式,表情达意和使用范围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翻译英语被动句时,应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适当转换形式,以使译文通达顺意。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不同 ,英语被动句比汉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因此 ,在进行英汉翻译过程中 ,被动句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中被动句主要依靠使用被动语态来体现。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 ,由“助动词be+动词过去分词”构成 ,表示句子谓语动词和其主语之间在逻辑上的动宾关系。被动句的主语实际上是谓语动词动作的承受者 ,即是受动者 ,而施动者常有by短语引出。汉语是主题突出型语言 ,而英语是主语突出型语言 ,因此英语被动句把所要说明的人或事物放在主语的位置上 ,突出了行为对象 ,减少了说话人的主观色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标记理论为基础,从语言间标记性角度对比分析英汉被动句的差异。结果表明汉语被动句在意义上体现强标记,英语被动句在使用频率方面体现弱标记,这种差异使中国学生在被动句的学习中发生负迁移。理清被动句的标记性与其习得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教师预测学生在习得英语被动句时可能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类型的语言。英语是主语突显的语言,而汉语则是主题突显的语言。这是由于在各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原始语结的分化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就英汉翻译而言,英汉词序的相似性有时可以将汉语的主题句直接转换成典型的英语主谓(宾)结构,而在多数情况下,汉语主题句的翻译需要局部甚至全部改变原有句子结构才能完整精确地译出原句要表达的意思。根据这一指导原则,本文总结出了翻译汉语主题句的三条基本方法,即对应法、结构转换法和和语义翻译法。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不断认识自然以及自我的过程中,语言也随之不断完善。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两大语族的代表),被动句的最初形式都是与主动句没有任何的差别,但是,随着人们认识到表达的不便后,被动句式得以不断完善。因此,被动意义先于被动形式,这正如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被动句的出现要晚于主动句。结合了现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的阐释,利用认知理论,尝试分析了被动句意义的根源以及发展的大体趋势。  相似文献   

7.
语言中的方位词是人们对空间方位的认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人们讶讶学步时就深深地植根于其意识之中;同时,方位词也不仅仅表达空间概念,它还渗透着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习俗、文化传统等文化因素。英汉两个民族对空间方位词的使用存在着差异,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是有差异的。东南西北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是最基本的一组方位词,本文拟通过其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达异同来对英汉民族文化内涵进行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谢建华 《科技信息》2009,(26):113-113
被动结构是英语和汉语中最常见的基本句式。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被动结构的异同,无论对英语教学还是对英汉互译都很有裨益。本文主从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对英语和汉语的被动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征 《科技信息》2008,(23):249-249
习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习语的使用也增强了我们的表达力度.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形象,本文对英汉习语中的设喻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们在用词、造句、谋篇中,往往按照思维规律,遵守词与词、句与句、篇与篇之间合乎逻辑的组织关系,以求意义表达清楚,信息传达准确无误。但在诗化语言中,有种修辞手段却“逆潮流而动”,蓄意违背思维规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造成一种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来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语言情趣。分析这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的修辞手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精妙形象的语言情趣。  相似文献   

11.
英汉句法对比及其对汉英翻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模式、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英汉句法结构的差异在所难免,本文通过阐述英汉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的差异及其对汉英翻译的启示,使译文符合语言行文要求和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2.
语言具有描述功能是不可置否的。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描述句的语言结构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对景点描述句(段)的翻译中,从目的论的角度关注译文如何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以及译文语言外部与内部的连贯性,使译文表达连贯与流畅从而实现两种语言意义和功能的等值,也许是翻译实践和研究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珺 《科技资讯》2006,(36):143-144
人们在用词、造句、谋篇中,往往按照思维规律,遵守词与词、句与句、篇与篇之间合乎逻辑的组织关系,以求意义表达清楚,信息传达准确无误。但在诗化语言中,有种修辞手段却“逆潮流而动”,蓄意违背思维规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造成一种不合逻辑的语言现象来达到一种出人意料的语言情趣。分析这一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的修辞手段,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精妙形象的语言情趣。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的民族色彩。比喻作为常用的修辞手段,由于各自地理环境、历史化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诸多影响,也是各有千秋。本拟就比喻的使用,探讨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在英汉两种语言当中,同一颜色能表达相同和不同的感情和气氛。但由于色彩的感情含义往往无法从字面上掌握,分析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当中色彩词汇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我们阅读和写作非常有益。本文简要举例六种颜色,以说明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色彩词汇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16.
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成为英汉互译的根本困难。分析两种语言在表达方法上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根据这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方面各自不同的规律,找出互译对策,使翻译成为译者自觉的行动,而不是盲从。  相似文献   

17.
英汉句法差异及其转换翻译浅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脊梁。英汉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造就了英汉两种语言句法上的根本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形态语和无形态语、树型结构与线型结构、形合与意合、有主句和无主句、人称主语句式与非人称主语句式以及句首重心与句尾重心之间的差异。充分认识这些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进行相应转换和调整,才能使译自如圆润。  相似文献   

18.
语言的使用就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作为变式句的被动句,既然被人们选择使用,必有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和语用理据.本文认为Agentful被动句的语义基础在于它与主动句有着相互衔推的关系;而Agentful被动句的语用理据包括语境干涉、末尾焦点、表述重心、语篇发展和语用对比等.这些理据相互联系,共同对Agentful被动句起语用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冯欣 《科技信息》2010,(6):169-169,174
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存在诸多差异,特别是使用两种语言的民族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在中英文的翻译上存在表达上的语序技巧问题。英汉语的倒译便是其中使用频繁的一种技巧。笔者以详实的例子从词(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倒装句和习惯译法五大方面阐述倒译技巧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使用就是一种语言选择的过程。作为变式句的被动句,既然被人们选择使用,必有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和语用理据。本文认为:Agentful被动句的语义基础在于它与主动句有着相互衔推的关系;而Agentful被动句的语用理据包括语境干涉、末尾焦点、表述重心、语篇发展和语用对比等。这些理据相互联系,共同对Agentful被动句起语用制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