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推导普通适用的部分预应力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关系。基于砼、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的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超静定结构的次弯矩,计算不同配筋的边跨梁和中跨梁。计算结果表明,配筋指标在0.1~0.25范围内,梁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承载能力;提高有效预应力和相应减小预应力筋面积,能提高梁的延性。  相似文献   

2.
后张预应力平板—柱结构实用设计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将后张预应力平板-柱结构的综合弯矩、次弯矩表达成板、柱预应力筋面积的函数,然后提出了预应力砼结构构件裂缝控制及验算建议,最后给出了通过使用性能计算确定板、柱预应力筋面积,通过正戴面承载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确定板、柱非预应力筋面积的设计方法。该法避免了以往繁锁的试算过程,并能使使用性能和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砼梁截面的配筋与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合理配筋的方法,使部分预应力砼梁既满足裂缝控制和承载能力的要求,又具有接过普通砼梁的延性,提出适用于钢筋砼或预应力砼的梁或柱矩形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的计算方法;又提出了适用于钢筋砼,部分预应力砼,预应力砼截面曲率延笥的统一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5.
首先将后张预应力平板-桂结构的综合弯矩、次弯矩表达成板、柱预应力筋面积的函数,然后提出了预应力硅结构构件裂缝控制及验算建议,最后给出了通过使用性能计算确定板、性预应力筋面积,通过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和配筋构造要求确定板、柱非预应力筋面积的设计方法,该法避免了以往繁琐的试算过程,并能使使用性能和正截面承载力要求同时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建立的遗传-神经网络模型,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的延性进行预报,并且利用网络模型分析影响此种梁的延性因素,得到各种位移延性比曲线.结果表明:随着预应力筋配筋指标、非预应力筋配筋指标、跨高比和截面高度的增大,梁的位移延性比呈逐渐减小趋势.据此提出了计算梁位移延性比的公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1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用无粘结配筋指标βpc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弯矩-曲率法,对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在张拉,加载和卸载阶段分析进行受力特性的非线性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构件载面延性指标的主要因素,文中提出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曲率延性系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预应力砼截面弯矩-轴力-曲率关系的计算方法,并计算了不同预应力度下截面的弯矩-曲率关系,指出预应力度对弯曲延性的影响,同时提出增加弯曲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分析贴纤维布加固砼梁截面的弯矩-轴力-曲率关系,计算梁的屈服、极限弯矩和曲率,以及延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配筋率和纤维配置率的增加,纤维加固效应,极限应力和梁的延性降低,在较高的配筋率和纤维配置率情况下,实验的破坏特征与计算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填芯与非填芯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抗弯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抗弯能力较差;试验结果表明,设置填芯混凝土可以大幅度提高其抗弯承载力和延性性能;通过实验,推导出填芯混凝土抗裂弯矩和抗弯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可为工程计算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应用,开发新型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矩形支护桩。通过9根矩形支护桩的受弯性能试验,研究了矩形支护桩的受弯破坏特征、裂缝开展情况和受弯承载力。结果表明:在外荷载作用下,矩形支护桩变形体现了很好的弹性和延性;矩形支护桩截面的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矩形支护桩的抗裂弯矩实测值与计算值之比平均为1.33;实测极限弯矩与理论计算值基本接近。基于试验结果,提出对矩形支护桩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计算方法的修正建议,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对比发现,在相近的成本条件下,矩形支护桩比空心方桩受弯承载力增加10%~20%。  相似文献   

13.
“柱强于梁”、“梁强于柱”和“梁柱等强”的3种情况在单层预应力框架或多层预应力框架的顶层中是可能出现的.通过4榀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试验,对三类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极限荷载、正常使用下的变形、位移延性、塑性内力重分布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析结果证明,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较小时,这三类预应力框架均能实现完全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具有较好的位移延性,在正常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和挠度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全预应力、部分预应力、普通钢筋砼梁弯距-挠度关系曲线的比较分析,指出了部分预应力砼梁的诸多优点,可以在施工实践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配置500 MPa级纵筋混凝土梁的抗弯延性性能,对6个混凝土梁试件进行弯曲破坏试验,分析不同混凝土强度和纵筋配筋率对延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配置500 MPa级纵筋混凝土梁与400 MPa级纵筋混凝土梁的弯曲破坏形式基本一致;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大,梁的抗弯承载力和延性也相应增大;纵筋配筋率的提高会使梁的延性降低;相对于400 MPa级纵筋混凝土梁,在相同的纵筋配筋率及混凝土强度条件下,配置500 MPa级纵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力得到明显改善,但其延性会下降.在工程中,可以通过降低纵筋配筋率提高混凝土梁的延性,达到节省钢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以主线桥接A匝道处2×26m异形裤衩连续梁为计算代表,用梁格法按空间杆系进行结构核算,根据结构的具体情况,建立恰当的力学模型,采用MIDAS/CIVIL7.4.1软件对异型梁进行受力分析,验算其配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