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离子束生物技术改良同源四倍体水稻的设想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16  
利用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有可能为进一步利用水稻强大的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现象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对同源四倍体水稻进行遗传改良的技术思路是,瞄准2个总体目标(挖掘水稻的产量潜力和简化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确定);采用3种有效技术(离子束生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和多倍体诱导技术);确定4个研究方向(直接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增产潜力、利用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强大杂种优势效应、固定其杂种优势效应和深入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生殖发育特性);达到5个预期目标(探索物种形成的途径、研究生物学特性、寻找遗传变异规律、挖掘潜在利用价值、建立新的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早期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育种家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通过雄性不育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技术构想,在70年代中期最先实现水稻杂种优势生产利用。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是在杂交试验过程中提出并逐渐完善的,它的早期探索大致经历了40年代提出技术构想、50年代积累物质和认识基础、60年代试验探索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高粱杂种优势的利用,已在全国推广,增产成效显著。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日本已进行了几十年,我国此项工作虽然只有几年,但进展很快,全国各水稻区对“三系法”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现正主攻保持系这一难题。我所革命职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大量开展水稻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研究中,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术上我们要重视一切敌人”的教导,对当前研究“三系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保持系难找的原因是错综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旨在通过水稻三系同工酶谱分析,研究三系同工酶谱特征,进一步为激光育种和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就与展望AchievementandProspectsforUtilizationofChina’sRiceHybrid¥//蔡立湘,黄金华,邓定武,田际榕(湖南省农科院,长沙410125)我国是第一个把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近年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一直占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两系法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又一次利用水稻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7.
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种优势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复杂生物学现象,在农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但对其形成机理迄今尚未阐述清楚.随着基因组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植物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理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对杂种优势都有所贡献,并克隆了水稻第2染色体上控制产量杂种优势的QTI。位点qGY2-1.建立了水稻、玉米、小麦和拟南芥等植物重要杂种优势性状的转录和蛋白质组表达谱,发现杂交种与亲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表现为加性和非加性等差异表达模式,这可能与等位基因变异和表观遗传调控有关.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解析是未来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最近在拟南芥生长杂种优势研究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雄性不育和杂交优势培育高产水稻,从五十年代开始,国外就有人从事这项研究,但至今没有在生产上使用。我国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短时间内育成了强优势的杂交水稻,投入了大面积生产。一九六四年湖南黔阳农校教师袁隆平,在稻田发现了水稻雄性不育株,进行观察研究。一九七○年,华国锋同志指示:“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交给群众去搞。”实行领导、群众、科技人员“三结合”,许多省市、自治区组成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科研协作组,使这项研究工  相似文献   

9.
水稻的杂种优势 (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两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种或类型进行杂交所产生的第一代杂种(F_1),往往比杂交亲本具有较强的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生产力,这种超亲现象称为杂种优势。 (二)水稻杂种优势的表现水稻跟其他作物一样,同样存在着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是不同的组合,其杂种优势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大体表现如下: 根系强大。杂种根多、根长、根粗,根扎得深,分布广。因此,吸收能力强,茎秆粗  相似文献   

10.
农作物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三系法面临的挑战杂种优势利用是本世纪作物育种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30年代美国玉米产量平均2.5t/ha左右,到80年代平均产量达到了7.5t/ha,杂交玉米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其贡献占60%。我国推广杂交水稻20年来,已增产粮食3亿t以上,单产约高出常规水稻30%。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世界水稻总种植面积的10%,而产量却占水稻总产的20%。利用雄性不育性生产杂交种子是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最主要的途径,经典方法是利用校质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三系法,即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水稻…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高技术研究计划(863计划)支持下,中国强优势杂交水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连续创造了世界大面积水稻单产纪录,继续保持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本文对“十一五”末以来中国强优势杂交水稻创制与应用进行了总结,包括强优势杂交种育种理论和技术、重要功能基因挖掘与开发、强优势亲本和杂交种创制、强优势杂交种产业化技术、强优势杂交种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应用等方面,展望了未来5年强优势杂交水稻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The photoperiod_sensitive genic male sterile rice (PGMR) is particularly useful to take advantage of heterosis in rice.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was used to isolate the fertility_relative genes in rice. After establishing an optimized mRNA differential display system, one of the differential cDNA fragments that maybe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rice panicle was cloned from a PGMR Nongken 58S.  相似文献   

13.
籼和粳稻及WCVs配组的杂种优势及育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亲和品种轮回422,02428分别与籼、粳稻配组及粳/籼、籼/粳、粳/粳配组,检验杂种F1代的杂种优势与育性,试验结果表明M-201/日本优的每株穗数和单粒株重优势明显,广亲和品种与籼、粳配组能得到具有生物优势而且育性强的杂种F1代,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轮回422为亲梗型的广亲和品种,但02428对籼稻有较强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4.
杂交稻具穗大粒多优势,但空壳粒多。喷施BA显著地降低杂交稻空壳粒和增加谷粒重量。三十烷醇对降低杂交稻空壳粒也有效果,对千粒重无明显影响。喷施GA、GA与磷或硼肥混合液,不同程度地降低杂交稻空壳粒,对千粒重影响不明显。乙烯利穗部处理,千粒重与对照持平或略有下降,但可促使结实粒增多。  相似文献   

15.
Great heterosis exists in the inter-subspecific crossesbetween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cultivars[1,2]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this heterosis has long been considered as apromising method to further increase rice yield potential[3].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sbetween the two subspecies with respect to morphology,isozyme, polymorphism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DNAstructure due to long time genetic differentiation[4,5]. Thosedifferences were identified to be clos…  相似文献   

16.
The genetic basis of heterosis was studied through mid-parent, standard variety and better parent for 11 quantitative traits in 17 parental lines and their 10 selected hybrids in rice (Oryza sativa L.). The characters were plant height, days to flag leaf initiation, days to first panicle initiation, days to 100% flowering, panicle length, flag leaf length, days to maturity, number of fertile spikelet/panicle, number of effective tillers/hill, grain yield/10-hill, and 1000-grain weight. In general the hybrid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spective parents. Significant heterosis was observed for most of the studied characters. Among the 10 hybrids, four hybrids viz., 17Ax45R, 25Ax37R, 27Ax39R, 31Ax47R, and 35Ax47R showed highest heterosis in 10-hill grain yield/10-hill. Inbreeding depression of F2 progeny was also studied for 11 characters of 10 hybrid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breeding depression were found in many crosses for the studied characters, but none was found significant. Selection of good parents was foun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for developing high yielding hybrid rice varieties.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农业生产上,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一项有效的增产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水稻杂种利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怎样进一步选育出早、丰、抗、优的新组合,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为了给选育杂交水稻新组合提供理论依据,现将1981年的实验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02428、cpslo17、培矮64在三系杂交稻中的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亲和力高低依次为cpslo17、培矮64、02428。cpslo17、培矮64含有对籼粳不育系的恢复基因,02428含有对粳稻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三者与BT型不育系的产量配合力都较好,杂种有明显的优势。单株产量主要受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列杂交法分析水稻杂种优势.用杂交水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8个品种.按所有可能成对杂交,对配成的28个组合进行田间重复试验,评估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等性状.结果表明.所考察6个农艺性状在各组合问总体平均数差异显著;6个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达到极显著水平,即表明所研究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从8个亲本6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i)分析可得出.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其gi值不同.同一性状gi值在不同亲本间亦有很大差别;从28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Sij)可得出,特殊配合力在同一组合不同性状间以及同一性状不同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多数组合中表现一致.但也有例外,是由于双亲杂交具有很强的非加性效应所致.在产量构成要素中.单株实粒数表现为最高杂种优势,其次是有效穗数,而千粒重优势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