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今日科技》2014,(8):41-44
<正>八月:罗塞塔号着陆彗星、知识产权法院、"意念控制"机械手、互联网大会、海洋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观察一:罗塞塔号着陆彗星一、主要媒体报道统计表二、主要内容在10年间超过40亿公里的漫漫太空之旅过后,欧洲空间局罗塞塔探测器于北京时间8月6日17时,按计划完成持续6分26秒的点火制动,顺利进入"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轨道。这标志着欧空局耗资13亿欧元的彗星探测计划进入了关键  相似文献   

2.
登陆彗星!     
<正>2014年11月12日,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飞船释放出的菲莱登陆器在彗星67P/C-G上成功着陆,创造了人类航天器首次在彗星上软着陆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探测彗星?这一壮举是如何实现的?罗塞塔和菲莱在彗星上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08-01至2014-08-10)1罗塞塔探测器成功进入目标彗星轨道[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1/30]6日,欧洲航天局宣布,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格林尼治时间6日09:29进入环绕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的轨道。罗塞塔彗星探测器于2004年3月发射升空,经过10年5个月4天、总长超过64亿km的太空飞行,按计划追上目标彗星,进入距离彗星约100 km的轨道。罗塞塔预计于2014年11月将菲莱着陆器投放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在其表面进行考察,并对彗星核以及彗星射出的气体、尘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悠悠 《前沿科学》2014,(4):88-89
<正>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表明,67P彗星的水比地球水更"重",地球水并非起源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地球水的起源之谜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罗塞塔号"探测器最新勘测结果显示,地球水资源并非来自于彗星,很可能来自于小行星。今年11月,罗塞塔号探测器着陆在67P彗星表面,勘测数据表明该彗星上的冰块不同于地球冰水。欧洲航天局发射罗塞塔号探测器细距离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9月30日,欧空局罗塞塔号的12年科学旅程画上了句号。罗塞塔团队一路走来都经历了哪些波折?罗塞塔的最后一项任务是什么?它又有哪些主要的科学发现?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次激动人心的探险历程吧!漫长、艰险而勇敢的旅程欧空局(ESA)的罗塞塔(Rosetta)项目自1993年立项以来,经历了漫长的研发和任务周期,直到2016年9月30日,以罗塞塔飞船受控撞击彗星表面为最后任务,终于宣告了任务的结束。罗塞塔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计划,它是首次伴飞探测彗星,首次着陆彗星,首次采用微波辐射计和紫外光谱仪探测彗星,  相似文献   

6.
《科学世界》2006,(2):18-18
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了48亿千米的路程。此项飞行计划共耗资2.12亿美元。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十分微小,直径比一根头发丝还细,因此只能在显微镜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热点排行     
正(新闻时段2014-11-11至2014-11-20)1人类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核心媒体报道频次:23/30]13日,欧航局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分离的菲莱着陆器,于北京时间00:05确认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这是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一颗彗星。罗塞塔计划始于1993年,耗资约13亿欧元,2004年3月发射升空,旨在分析和观察距离地球5亿km远的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科学家认为对彗星发散出的气体、尘埃以及彗星  相似文献   

8.
<正>10年前,2004年,一颗空间探测器开启了它的追逐彗星之旅。10年后,2014年,沉睡着飞行了10年的"罗塞塔"号终于被唤醒,因为预计它将在今年11月,追上它的目标:遥远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并释放出着陆器。天文学家们已迫不及待地绘出了"罗塞塔"号的着陆想象图,图中着陆器正用"鱼叉"装置刺入彗星表面,固定后利用钻头,抽取并分析彗星表面下20~30厘米的物质……一直以来,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源于彗星。甚至,彗星在撞击地球后,它携带的氨基酸构成了地球生命的启动物质!到底是与否,谜底马上揭开……  相似文献   

9.
美国人类首次获取彗星物质1月15日,美国宇航局“星尘号”探测器的返回舱在犹他州沙漠中成功着陆,母船留太空永久绕日运行。这是人类太空探测史上第一次获取彗星物质和星际尘埃样品。为此,“星尘号”探测器在历时7年的飞行中共飞越近48亿公里的路程。科学家称,“星尘”号将带回上千个彗星尘埃的样本。这些样本能为科学家研究太阳系的历史提供物质依据。在日本爱知举办的国际博览会上,最抢风头的,当数各家高科技公司推出的人形机器人。而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会和孩子们一起玩耍的“保姆机器人”。这种机器人会负责地看护好儿童和监视周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前沿     
《杭州科技》2014,(6):4-5
<正>《科学》公布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2014年8月,罗塞塔飞船追上了火星之外的67P彗星;11月,罗塞塔搭载的菲莱着陆器有史以来第一次成功地在彗星上实施软着陆。来自这两个太空探测器的数据为彗星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参考,使科学家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彗星的变暖、呼吸和演化。⒈罗塞塔研究成果及菲莱着陆彗星2014年,将早期鸟类和恐龙化石与现代鸟类进行比较的一系列文章揭示了某些恐龙世系是如何发育成小型、体重轻盈的形态学构造的,这让它们能够演化成许多类型的鸟类并在大约6600万年前的物种灭绝中存活下来。⒉从恐龙到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庞之浩 《科学世界》2005,(10):58-65
2005年10月26日,俄罗斯联盟号火箭将从拜科努尔把欧洲空间局的“金星快车”探测器送入太空。它将在太空飞行153天,然后进入金星轨道,对金星进行全面的探测。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科学家首次在彗星中探测到一种叫做甘氨酸的重要氨基酸,暗示着彗星向地球传递生命形成的重要元素。甘氨酸是蛋白质包含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存在于67P彗星云层之中。这是科学家使用罗塞塔探测器锂离子和中性分析轨道光谱仪(ROSINA)勘测发现的,研究报告作者、瑞士伯尔尼大学太空和宜居性中心ROSINA仪器项目负责人卡特林-阿尔特  相似文献   

13.
《创新科技》2005,(10):56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近日宣布,“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在距地球约2.9亿公里的小行星丝川成功着陆,并发射金属球采集了小行星岩石碎片。地面指挥人员已经确认,被金属球击碎弹起的岩石碎片已进入回收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的盖也已封闭,在小行星上采集岩石样本这在世界上是首次。小行星探测器绕太阳两周,运行20亿公里后在小行星着陆,第一次验证了日本行星探测技术,在日本宇宙开发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2005,(2):61-61
1月12日,美国宇航局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发射一发探测“炮弹”与“坦普尔1号(TEMPELI)”彗星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相撞。此次撞击将首次获取大量彗核碎片,为人类探究太阳系起源提供新的线索,也为地球遭遇小天体撞击时“转守为攻”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5.
知识快餐店     
<正>转眼间,知识快餐店又营业了一年。要说今年科学界最轰动的消息,应该就是沉睡了10年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号苏醒并登陆彗星了,让我们与它一起回顾一下历史吧。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科学》杂志近日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对全球科学研究进行了年终盘点。其中,人造探测器首次登陆彗星被选为2014年最重要的科学突破。欧洲"罗塞塔"探测器在飞行十年约64亿公里后,2014年8月成功追上"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然后又于11月释放着陆器"菲莱"登陆彗星表面。虽然"菲莱"在彗星表面弹跳两次,此后又因电力耗尽陷入休眠状态,但这是人造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一颗彗星上进行软着陆,而且它仍有希望醒来,并发回更多数据。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将展开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它将利用先进的挖掘臂深挖火星地表,寻找可能埋于地下的冰,帮助科学家了解这里是否曾经存在适宜生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彗星探测对了解地球生命起源和早期太阳系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着陆器"菲莱"(Philae)是彗星探测任务"罗塞塔"(Rosetta)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陆彗星的着陆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菲莱"看作质点,建立了"菲莱"在67P附近自由轨道运动和表面弹跳运动的动力学模型,重建了"菲莱"在67P附近和表面运动的轨迹.由于第一次触地的情况较为复杂,对轨道运动和弹跳运动这两个阶段分段仿真,复现了"菲莱"自"罗塞塔"探测器分离至停止运动的轨迹,并与欧空局SONC复现的"菲莱"运动轨迹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菲莱"在67P表面的弹跳轨迹进行参数化仿真,改变第一次触地点TD1的切向和法向恢复系数,分析恢复系数对"菲莱"表面弹跳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科技导报(北京)》2005,23(2):16-16
2005年1月器在土星最大的探测。欧洲航天中心已收到来自回的信号和首批14日,欧洲航天局制造的”惠更斯”号探测卫星——土卫六上着陆,并开始进行实地局官员北京时间15日凌晨宣布,地面控制“惠更斯”号探测器经由“卡西尼”号飞船传数据,表明“惠更斯”号已成功登陆土卫六,并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它天体最远距离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20.
奇云 《科技潮》2012,(10):60-63
新火星探测器 2016年探测火星内核 美国东部时间2012年8月6日,"好奇号"火星车在火星盖尔陨石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任务在于探索火星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两周之后的8月2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将在2016年发射新火星探测器"洞察号"(InSight),用于探索火星内核. 与"好奇号"火星探测项目的25亿美元投入相比,"洞察号"项目的预算仅有4.25亿美元.这一项目仍由"好奇号"项目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组织实施,项目负责人是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任务专家布鲁斯·班纳特(BruceBanerd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