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七十年代初以来,我省著名的四大经济鱼类即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资源,由于种种原因发生大幅度的减退,尤其是大小黄鱼资源已面临灭绝的局面。而另一方面,马面鲀等低值鱼类的产量却大幅度增长,根据本公司近三年来的统计,平均每年捕获的马面鲀、鲐鲹鱼等低值鱼约一万八千吨,占总渔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三。  相似文献   

2.
乌贼的故事     
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科动物的总称,因其体内具有墨囊而又称“墨鱼”。乌贼虽然有鱼的称号却不是鱼类的世家子弟,而是软体动物的嫡系子孙。乌贼肉厚味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我国常见的主要有:金乌贼、曼氏无针乌贼、无针乌贼、白斑乌贼、虎斑乌贼等等。乌贼是我国四大渔业(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  相似文献   

3.
《浙江渔场鲐鱼资源利用研究》序言佘显炜(浙江水产学院,舟山316101)近年来随着沿海捕捞强度的提高,海洋渔业资源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大、小黄鱼和墨鱼产量急剧减少,带鱼鱼体明显偏小,资源量呈下降趋势。但鲐、等上层鱼类的产量,在总产量中的比重却...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89年12月-1991年3月对宁波沿海8个测站每月二次的张网渔获物析结果,报导了宁波沿海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鱼、鳓鱼和曼氏无针乌贼这六种幼鱼(幼体)的群体组成、分布及定置张网对它们的损害状况。指出从出现于张网内的幼鱼组成来看,调查的B、C海区大黄鱼秋宗产卵量大于春宗。定置张网对经济稚幼鱼的损害以B区最严重。对带鱼和大黄鱼的损害分别以6-8月和10-11月最严重。  相似文献   

5.
收集了1995年-1997年三年帆张网周年渔获物样品110批、分析样品重量595.141kg,生物学测定带鱼、小黄鱼、鲳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共7387尾,统计了71航次、1654次有效网次总渔获全为575263.2kg的渔捞记录。对三年间监测船在29°30'-34'N、122°30'E以东海域所得渔获物组成和主要经济种类资源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监测结果表明:三年间,帆张网渔业资源结构以1995年较好,1997年次之、1996年较差。主要经济种类一带鱼资源状况1995年较好,1996年处在低水平状态,1997年资源稍好转,幼带鱼生长较快,渔获群体组成明显大于1996年与1995年相近。  相似文献   

6.
东海带鱼群体结构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根据1957-2001年对东海带鱼的生物学测定和调查监测资料,对东海带鱼群体结构、生长等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捕捞强度的增大,带鱼群体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从80年代以来,带鱼群体组成出现明显的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带鱼年龄组成序列缩短,渔获带鱼最高年龄组由7-8龄缩短为7-8龄缩短为90年代的4-5龄,带鱼个体生殖力进一步提高,带鱼各龄组的平均肛长进一步缩小,而且带鱼有性成熟提早和产卵时间延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大黄鱼小黄鱼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大黄鱼、小黄鱼线粒体中ND6基因的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cycling探针,以草鱼为阴性对照,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果:利用设计合成的大黄鱼和小黄鱼特异性引物和cycling探针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大黄鱼和小黄鱼均产生特异扩增曲线,对照的草鱼没有产生扩增曲线.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和cycling探针,可准确快速鉴定大黄鱼和小黄鱼.  相似文献   

8.
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休渔前后鱼类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7-2009年舟山沿岸定置张网作业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休渔前后(5月和9月)张网作业渔获物组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休渔前(5月)优势种为鳀鱼、矛尾鰕虎鱼、带鱼、银鲳和黄鲫,其渔获重量占总渔获重量的96.2%;休渔后(9月)以龙头鱼、带鱼、黄鲫和小黄鱼为优势种,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77.6%。5月平均每网每天共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1 030尾,9月平均每网每天损害带鱼、小黄鱼和银鲳幼鱼587尾,比5月减少75.5%。舟山近岸张网休渔后(9月)主要经济种类渔获个体和重量均较休渔前(5月)有大幅增加,通过3个月的休渔,对经济种类的资源养护确实有一定效果,但是渔获个体仍然较小,大多数个体仍然没有达到开捕规格,建议定置张网休渔可以向前推移1个月。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浙江北部沿岸海域经济鱼类幼鱼的分布类型、分布特点及其密度分布的逐月变化进行了分析,对经济鱼类幼鱼的数量变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区内经济鱼类幼鱼的分布以碧霞、黄龙、鼠狼、葫芦、洋鞍一线,即20米等深线附近最密集,向西其密度逐渐递减,至10米等深线,除银鲳鳓鱼外,幼鱼数量显著减少;②在时序上6—8月份是经济鱼类幼鱼数量和种类出现最多的月份;③三十年代末期,经济鱼类幼鱼的数量顺序依次为小黄鱼、大黄鱼、带鱼、无针乌贼、银鲳、鳓鱼,八十年代张网渔获物中幼鱼的数量依次变为带鱼、大黄鱼、无针乌贼、银鲳、灰鲳、鳓鱼。最后提出了张网渔业管理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汕头-台湾浅滩海域的初级生产力为基础,以主要鱼类品种的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和生态效率,运用营养动态模型和Cushing模型估算海域生态系统渔业资源生产量,同时,运用Gulland模式和MSY简单模式估算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开发量,结果表明该海域渔业资源生产量为77.4万吨,最大可持续开发量为45.6万吨,近十年来全渔场实际年捕捞量在55万吨以上,超过了渔业资源的最大持续产量,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历年东海带鱼资源动态监测结果,结合有关带鱼课题资料,对八十年代末期以来东海带鱼的资源变动状况进行了综述,对东海带鱼的资源管理现状和“伏休”效果作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完善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大小黄鱼、带鱼、墨鱼等主要经济鱼类的捕捞量日趋减少,水产加工业不得不把精力集中到中上层杂鱼和淡水鱼的开发利用上。 鱼香肠就是利用中上层杂鱼或淡水鱼制成的一种鱼糜制品。 1 生产工艺流程与配方 1.1 工艺流程 原料鱼→处理→清洗→采肉→漂洗→脱水→绞肉→盐擂→调味擂溃→充填结扎→杀菌→挑选→包装→入库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1年11月(秋季)、2012年4月(春季)2个季度的浙江灰鳖洋渔场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渔场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渔获率分布、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有渔获物51种,其中鱼类27种,甲壳类23种,头足类1种.该渔场经济鱼类有龙头鱼,经济甲壳类有细指长臂虾、三疣梭子蟹、葛氏长臂虾、安氏白虾、口虾蛄、日本蟳、鲜明鼓虾,并能在灰鳖洋形成小规模的渔汛,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经济种在调查渔场无渔汛.该渔场2个季度调查所出现的主要生物类群均以甲壳类为主,鱼类其次,头足类所占比例极低.多样性分析表明,春秋季污染相差不大,渔场整体生态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具体原因尚未定论,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建议继续进行调查和监测,以了解该渔场的渔业资源后期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14.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技术研究了黄海、东海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群体遗传结构.在所分析的9个取样点177个个体中,共检测到137个单倍型.9个群体呈现出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956—1.00)和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37-0.0058).单倍型邻接关系树的拓扑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明显的地理谱系结构.分子方差分析和FST显示小黄鱼的遗传变异均来自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问无显著遗传分化.Exact检验表明单倍型在两两群体间分布频率的差异是不显著的.中性检验和核苷酸不配对分析均表明黄海、东海的小黄鱼经历了群体扩张,扩张时间约为78—138ka前.研究结果表明,黄海、东海小黄鱼群体间具有高度的基因交流,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较强的扩散能力,黄海、东海的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黄海、东海小黄鱼群体间遗传同质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专属经济区制度下东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东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状况和东海渔业管理的法律制度,提出专属经济区制度下养护和管理东海渔业资源的基本原则,并对我国促进东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建议:1)严格执行现有的渔业管理制度和措施;2)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3)发展沿海渔业地区非捕捞经济;4)开展与日本、韩国的渔业管理合作.  相似文献   

16.
杨万喜 《今日科技》1999,(11):6-6,7
大黄鱼是我国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一,6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地酷渔滥捕,大黄鱼自然资源已遭到严重破坏,到了90年代,野生大黄鱼的资源量已减小到最低限度,每年捕捞的大黄鱼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且个体小型化,繁殖提早,降低了其经济和食用价值。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中下层鱼类,其生长的最适盐度范围在17(?)~28(?),食性广,但偏食动物性饵料,经过驯养,可用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人工饵料饲喂。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大黄鱼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新技术,迎合了我国东南沿海一  相似文献   

17.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春、夏季鱼类群聚结构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5月和8月进行的东海区主要渔场重要渔业资源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选取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水域(27°00′~31°00′N,121°30′~126°30′E)为研究海区,通过聚类分析和非参数多维标序方法(NMDS)分析调查海区鱼类群落的空间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大致可分为两种群聚类型:近海群聚和外海群聚,且两种群聚类型具有较稳定的空间格局。近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刺鲳、小黄鱼等;外海群聚的特征种类为带鱼、鳄齿鱼、六斑刺鲀等。单个环境因素(水深、底层温度、底层盐度)中,鱼类群聚与水深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乌贼是我国东南沿海各省、市主要捕捞对象之一。其中尤以浙江省的产量为最多。五十年代末期曾达到年产130多万担,六十年代平均年产量为88万担,高产年份达120多万担,七十年代平均年产近69万担,高产年份近120万担,近几年的年产量徘徊在40万担左右。我省乌贼年产量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过去,只在每年春末夏初,待乌贼进入产卵场后,以沿岸的墨鱼小拖船与扳罾进行有限捕捞,而定置张网和机帆船对网,只是在捕捞大黄鱼的间隙,在产卵场外围进行少量兼捕,其所占比重很小。一九七五年后,由于大黄鱼资源的衰退,乌贼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资源,从而捕捞乌贼的机帆船不断增加。近年机帆船所捕的乌贼产量竞占总产量的80%左右。  相似文献   

19.
陈今杰 《杭州科技》1998,19(6):13-15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蔬菜生产技术和设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我市的蔬菜产量和花式品种均有明显的增长。1997年,全市常年性蔬菜基地达54243亩,产量力.7吨,比1990年45766亩,26.7万吨,增加18.5%和41.2%。全市的季节性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更有迅猛的发展。从1990年的利.02万亩次,总产111.35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93.59万亩次,16282万吨。生菜、木耳菜、西芹菜、荷兰豆、西葫芦、佛手瓜等20余种新品种走进市场,为广大市民所接受和喜爱。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的增加,人们对蔬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呼声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素称我国东南各省市四大经济鱼种之一的墨鱼,就是软体动物中头足类的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以下本文简称乌贼。它在我国东海,尤其是浙江近海的产量最高,六十年代年平均产量为4.4万吨,高产年份达6万多吨。丰产年出现频率高,相对波动幅度(即丰年或歉年偏离年平均值的程度)小于17%,且恢复周期短,一般为1~3年。七十年代随着群众机帆渔船捕捞强度大幅度的增加,墨鱼年产量逐年下降,年平均产量不到4万吨,相对波动幅度增达47%以上,恢复周期超过6年。进入八十年代后,捕捞强度有增无减产量与资源同步急剧下降,其中81、82年产量仅有1万多吨,约为六十年代丰产年产量的1/6,其在全省海洋渔业总产量中的比重,六十年代为9.3%,八十年代已降至3%以下。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