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我国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以及事故再现在交通勘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视频图像捕捉、视频图像压缩、无线传输等技术,为快速、有效地采集事故现场数据,为事故再现及事故分析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机器人视觉系统实现了交通事故的再现、交通事故数据化管理和判断分析,为将来智能化的交通事故决策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3起不同类型的交通事故,根据现场采集的事故参与方信息,利用Pc-Crash软件建立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对事故过程进行再现分析,从而确定事故参与者在碰撞前的形态.涉及道路弱势群体参与的碰撞类型,事故再现主要集中在车辆损坏信息与人员伤亡信息的交互融合性;涉及到车辆大面积损坏的碰撞类型,事故再现主要集中在碰撞角度、制动反应时间、转向角度等碰撞序列、车辆运行轨迹与事故现场采集信息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碰撞事故再现的快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AMS软件平台上,开发了用于碰撞事故快速再现的专用模块,把在事故现场记录下来的主要参数在事故参数输入界面输入,即可利用这些参数建立参数化事故模型,求解后即可用三维再现道路交通事故的整个过程.通过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适用于交通事故再现领域.  相似文献   

4.
CM碰撞模型的建立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再现交通事故 ,该文从间接描述碰撞阶段的特征参数出发 ,采用不同的参数子集 ,建立了分类碰撞模型。提出了虚拟模型的概念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根据特定碰撞类型的特点进行分析 ,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进行模型假设 ,简化了模型的求解。编制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并用日本汽车研究所与整车碰撞实验数据系列进行验证 ,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应用于事故再现  相似文献   

5.
通过摄影测量的方法为交通事故虚拟再现提供初始输入数据.基于直接线性变换方法建立摄影测量的数学模型,最小二乘方法进行模型的求解.应用二维模型提取交通事故的刹车印迹特征,结合自制的标定系统及三维模型提取交通事故的车身变形特征.通过两起交通事故案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采用摄影测量方法提取交通事故几何数据作为事故再现的初始输入,可以准确地推算碰撞接触时刻的车速及车辆初始接触位置.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的人-车碰撞事故形态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通事故重构已成为事故鉴定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还原交通事故碰撞过程十分有效。目前绝大多数重构技术均依赖于事故现场碰撞信息的采集;但准确性较低且缺乏通用性。针对某真实人-车碰撞事故案例,基于多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人-车碰撞数字化模型;并借助其重构事故发生时的各参与方运动状态,实现车辆损伤信息与行人冲击损伤机理的多重融合。通过行人最终位置、车辆受损区域、行人损伤等事故现场信息,验证数字重构模型的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探讨汽车前部结构设计与人员损伤的内在联系提供理论支撑;亦对制定有效规范的交通行为举措,保护交通事故中弱势群体具有较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克服弹性恢复系数人为选取对Ishikawa回弹模型再现事故的影响,考虑车辆变形这一重要参数,在Ishikawa回弹模型的基础上,增加能量守恒公式,建立新的碰撞动力学模型并再现一起实际事故,通过pc-crash进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能很好地再现交通事故,且该模型不易受弹性恢复系数选取的影响,对弹性恢复系数的选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提高人车碰撞再现的逼真度,研究碰撞前行人初始状态及相应的仿真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行走的行人假人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利用行人多刚体仿真模型,计算行人行走过程的动态响应,并以此确定事故再现所需的行人姿态、速度等参数.通过对一起真实事故的研究,应用不同的行人初始状态确定方法进行人车碰撞仿真,分析了不同方法对再现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乘员运动的事故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向交通事故再现提供新的依据,研究了动量冲量法与多体动力学法结合的乘员运动仿真,提出了两类算法的耦合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真实交通事故,依据乘员被抛出车外后的落点位置进行事故鉴定.建立了包括车辆、乘员、地面在内的全三维多刚体仿真模型,以等效加速度脉冲代替碰撞冲击信号,再现乘员的车内和车外运动,并分析动量交换时间对鉴定结果的影响.将仿真结果与法医鉴定结果比较,初步验证了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段敏  朱聆 《科技信息》2007,(3):18-19
事故再现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鉴定或原因分析的重要方法,也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中的重要步骤.针对目前国内提出的事故碰撞理论模型,采用迭代的方法,按照方向误差最小的优化准则,对速度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速度则是关键性的因素。汽车碰撞过程本质上就是车速剧烈变化的过程。如何正确推算出事故发生瞬间的碰撞车速,为交通事故处理提供间接的理论依据。本文正是基于一起交通事故中,两车碰撞后产生的塑性变形量和滑移距离,运用运动学理论,引用典型事故速度计算公式,推算出两车碰撞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时间短暂、原因复杂,使得人们难以掌握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破坏形式以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为了形象地模拟道路交通碰撞事故过程,清晰地展现破坏形式和碰撞能量,基于Quest3D虚拟现实平台,运用PhysX物理高阶引擎技术,针对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两车碰撞开发了汽车碰撞仿真系统。结果表明,通过碰撞方式控制、相关参数控制、制动控制等多功能仿真控制,实现了白天、晚上、雨天、雪天等全天候下弹塑性三维碰撞模拟;渲染汽车碰撞过程中车身的凹陷、撕裂等破坏效果的同时,实现了实时输出碰撞速度、速度、动能、坐标向量、制动距离、角速度、角动量等定量化数据,为汽车碰撞事故的分析与重现提供了有利的仿真工具。  相似文献   

13.
结合开发交通事故防范的数字化公共平台,根据基于Web的交通事故模拟分析系统的技术特征,设计了基于Web的交通事故模拟分析系统的框架.基于商业软件,提出适用于模拟法的交通事故场景自动生成技术,并初步建立了包括车辆、人体在内的全三维参数化仿真模型数据库.通过实现远程交通事故模拟与分析,为交通事故的快速分析和处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用于交通事故分析的汽车碰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汽车总量的增长,我国已成为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事故现场痕迹结合汽车碰撞规律判定汽车碰撞前车速,已成为事故鉴定和汽车安全性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分别在动力学和刚度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维碰撞的速度模型,阐述了二维碰撞运动模型,并通过对一个正面碰撞案例的验证说明了刚度分析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公交车单车正面碰撞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选取英国2014-2018年速度不高于30mph/h的公交车在城市交叉口范围内发生正面碰撞的数据,建立离散选择模型—有序logit模型,从公交车驾驶员特征、车辆特征、道路特征、环境特征和事故特征方面分析影响致命事故、严重事故和轻伤事故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事故严重程度与驾驶员性别、年龄、车辆意图、车龄、车辆状态、车辆是否离开车行道、事故是否发生在工作日、路面情况、是否信号控制、光线情况、警察是否在事故现场、事故发生位置、碰撞设施这些因素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使交通管理者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公交车事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人车碰撞事故再现的仿真方法和发展趋势,强调了研究平头车撞人事故再现的重要性,提出了相应的事故再现方法.该方法应用了有限元一多刚体接触法,能更好地模拟行人与大客车曲面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损伤,以两起真实大客车事故为例,初步验证了再现平头车与行人碰撞事故的可行性,还结合法医报告考察了行人的损伤情况,指出基于人体损伤进行事故再现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元理论提出了基于车身关键点三维变形的事故再现方法.以某起车障碍物碰撞事故为例,建立车身、驾驶员及事故现场环境的有限元模型,根据事故特点,确定碰撞速度及角度为变化因素,在车身上选择关键点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响应面理论和均匀设计方法最终求解得到碰撞前车与被撞物围墙之间的角度、碰撞接触时刻的汽车运动速度及在事故中人体伤害的评价.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方法可以对缺少刹车印迹的事故进行再现研究,同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