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德夯风景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生态因子为依据,采用比较生态学的方法,对德夯风景区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的蕨类植物可以划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耐阴植物、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水生植物.附生植物、土生植物、石生植物、喜钙植物、嫌钙生植物共12种生态类型,其特点是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居多,附生植物比较丰富,旱生植物与石生植物种类少。最后作者分析了形成此特征的原因,并就如何进行生态类型划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盐土植物是根据对土壤中含盐量的关系划分的.包括内陆旱生盐土植物和海滨湿生盐植物两类。从生理角度上,又可分为聚盐性植物、泌盐性植物和不透盐性植物。  相似文献   

3.
浙江北山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据初步统计、按秦仁昌分类系统(1978)、北山蕨类植物有30科、56属、107种(包括亚种、变种和变型)。北山107种蕨类植物可分为陆生、附生、石生、藤本、水生5个类型。通过对我类植物区系成分手分析,可将其划分为12个类型,其中东亚类型和中国特有类型是该区最主要的类型。该区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关系的密切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西南、华中、日本、华北、西北、东北。  相似文献   

4.
在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整理的基础上,对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蕨类植物区系的摹本组成、分布类型以及生态类型.调查结果显示,该区有蕨类植物44科、88属、207种(包括种下单位),其中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  相似文献   

5.
关帝山藤本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藤本植物是一类生活型特殊的非自然分类群.从藤本植物的种类组成、生活型、攀援方式、生态功能以及经济价值等角度探讨了关帝山藤本植物的多样性.结果如下:a.该区共有藤本植物17科、25属、50种(包括变种);b.草质藤本和多年生藤本占绝对优势;C.攀援类型分为5大类,包括缠绕类、攀援类、卷须类、铺展类和寄生类;d.许多藤本植物具有改良土壤和美化环境等生态学功能以及多种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宁镇山脉南支蕨类植物区系及生态类型,分析蕨类植物在园林景观配置中的应用型。【方法】以南京将军山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标本鉴定等方法统计出该区蕨类植物种类,分析了该地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和分布区类型,并将该区系与其他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系数、综合系数及物种丰富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将军山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园林应用。【结果】南京将军山地区共计有蕨类植物19科24属33种; 区系综合系数为0.442,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为25.54。该区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金星蕨科,没有明显的优势属,具有古老性和残遗性的特征。将军山蕨类植物区系与浙江龙王山、江苏云台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近,与安徽黄山、河南高乐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比较近,与江西庐山蕨类植物区系关系比较疏远。根据蕨类植物的生境和分布,将军山蕨类植物可分为浮水、石生及土生共3种生态类型。【结论】南京将军山蕨类植物区系组成比较丰富,具有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征,东亚分布物种在该区系占有主要优势。该区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但是许多观赏价值较高并有应用前景的蕨类植物还未被认知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以西南大学校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了校园的地形地貌特点、植被类型的组成、土地利用类型与建设用地类型组成特点,从生物、生态、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校园景观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植被类型多样性、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316(30.87%),1.229(30.47%)和1.647(38.64%),综合多样性指数为4.192,说明生物、生态、文化对校园景观多样性都具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生态经济学理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 47个指标对贵州 75个喀斯特县(市)进行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研究,将 75个喀斯特县(市)分为 2个一级类型、9个二级类型、18个三级类型、8个四级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发展潜力在命名上作了定位,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生态经济类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998—2003年对长江三峡库区阔叶林、灌丛、林缘灌丛、农田、草地等5种不同生境类型蝴蝶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获得蝴蝶7 853只,隶属12科157属380种。蛱蝶科蝴蝶的属、种和个体数均为最多,说明此类群最适应库区当前的环境条件;珍蝶、喙蝶、绢蝶等科蝶类是三峡库区的稀有类群,也是库区蝶类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类群。阔叶林、灌丛、林缘灌丛是该区域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生境,特别是灌丛类生境。各类型生境的多样性指数,灌丛(0.584 5)和农田(0.474 0)的年间波动较小,草地(0.329 8)的年间波动较大。在5种类型中,灌丛的蝶类多样性指数(0.584 5)相对较高,是库区内最适于蝴蝶生存的生境。研究表明蝴蝶分布特征与生境关系密切,植被类型越接近、空间复杂程度越相似的生境,其蝴蝶生态分布特征越相似。蝴蝶生境保护对于三峡库区蝶类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市郊区杂草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漳州市郊区不同生境进行杂草调查,计算主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按照杂草在不同生境中的主要值进行主成份分析,进行R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境优势种并没有太多重复,结合生态位宽度得出加拿大蓬、裸柱菊、龙葵、马唐和藜为市郊重要杂草;生态重叠值主要分布在3.00以下,占全部比例的94.71%;由R分析得到杂草二维排序散点图,将66种杂草分为A和B两大类,将种类较多的B类又分为3个亚类.  相似文献   

11.
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是当前盐渍化、次生盐渍化产生的根源。目前的研究主要是从土壤水盐动态、地表水文格局及其生态效应、生态地下水位、生态需水等角度对盐渍土区生态水文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尚未能揭示清楚盐渍土形成和演化的生态水文学机制。未来需要就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耦合作用机制,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生态效应,基于生态水文过程的生态需水,以及构建流域尺度盐渍化生态水文模型等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盐渍土区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恢复、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和谐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北方地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恢复物种多样性,首要任务是确定湿地的生态需水量,以确定所需补水量。本文针对北方地区的河道型湿地,以济南市玉符河湿地为例,考虑丰、平、枯水年不同降水频率下的水面净蒸发,结合植被、土壤、野生生物栖息地、地下水补给需水量,利用水量平衡法汇总得到针对不同生态目标的理想、适宜和最小生态需水量。计算结果表明:消耗型最低生态目标的理想、适宜、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5.976~7.018×106 m3、3.954~4.857×106 m3、1.937~2.837×106 m3;保护型合理生态目标的理想、适宜、最小生态需水量分别为9.839~11.181×106 m3、5.817~6.922×106 m3、2.762~3.770×106 m3。本文计算成果为下一步玉符河湿地生态环境健康的保护和物种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信阳茶树的纯茶园和栗茶间作茶园的茶园生态环境(包括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叶中各项生化指标(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光照强度、温度、湿度)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栗茶间作茶园能更有效地改善光照条件、降低环境温度、提高土壤水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强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养分状况.栗茶间作茶园茶叶品质也较纯茶园显著提高,氨基酸和茶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高于纯茶园茶叶.  相似文献   

14.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革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成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临汾市山区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现状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山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用养失调、农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水土流失、提高耕地质量、发展绿色食品、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了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类型。现知保护区有蕨类植物20科、37属、95种2变种。优势分布科有蹄盖蕨科、鳞毛蕨科、水龙骨科等,它们是该区蕨类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系分布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卷柏属、耳蕨属、瓦韦属、铁角蕨属、鳞毛蕨属为优势属。本区系单种属多,起源古老,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分布以温带成分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分布以中国特有分布为主,温带分布次之。这些区系特征与本区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的水热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对土壤环境、水环境以及人类生存的影响,指出了水土流失不仅破坏土壤环境和水环境,而且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以便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流域近百年生态环境的演变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鄱阳湖流域经过近百年的经济开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灾害频繁,主要有森林退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环境污染等类型,并且有相互关联性,潜在性和积累性的特点,该流域的经济发展必须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处理好与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源保护的关系,目前要抓好小流域水土流失及湖区洪灾的综合治理,而造林绿化,保护森林是始终必须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