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现代服务业发展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推动本地制造业外移,并逐步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产业空间格局。这有利于促进产业分工演进与城市价值链重组,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在政策涵义上,要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导,加快产业价值链的地域空间重组,建立面向大都市圈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体系。要以产业结构服务化转型为方向,统筹区域工业化与服务化进程,打造"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内部经济总体差异和产业空间构建思路。方法通过查找大量文献,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6市1区近年的人均GDP和工农业总产值比重等计算数据阐释其经济发展日前的总体差异,调查其产业空间的构建基础,并且提出产业构建战略。结果研究表明,核心城市的人均GDP标准差在增大,说明经济的绝对差异在加剧;变异系数在递减,说明经济的相对差异在变小。核心城市之间工农业产值比重差异明显。区域内部有合作基础,产业存在关联和互补。结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镇体系构建和产业区构建是区域产业空间构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建立湖北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指标体系,采用空间统计和数理建模,对城镇化及其空间分异和空间格局、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城镇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2)"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质量呈现区域间不均衡、城镇化不同步的空间格局;3)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整体较高,但空间差异明显,城镇化子系统内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高的地区集中在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地区和襄十随地区等经济发达、产业集聚、空间联动效应较强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以来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阳  闫岩 《河南科学》2008,26(4):482-485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的重要反映.以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的变量指标,从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度、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3个方面来分析福建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其经济空间集聚十分明显,且总体呈逐步扩大趋势;其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已形成"核心-边缘"空间模式;最后通过对县域单元增长类型的划分简要分析了福建省经济增长空间格局的演化.  相似文献   

5.
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对天山北麓城镇区域的产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根据产业结构空间分异,将该区域划分为4个片区,即乌昌都市区、"奎-克-乌"地区、两大核心片区之间的过渡带以及东三县.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产业整合的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6.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而区域物流通过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水平、提供物质保障、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集群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塑造区域品牌来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以区域物流提供的物质流动为支撑并为区域物流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基于此,应大力发展增长极导向型、区位导向型和网络开发型模式,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王波 《甘肃科技》2010,26(15):1-2,17
基于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区域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发展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定西马铃薯产业"块状经济"具有适应性、扩张性和联动性等特点,由此得出了应把加强政策引导、规划先行作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切入点等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厘清区域经济间空间组合关系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界定区域经济空间极化、集极、孤极、次集极、次孤极、外围等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运用半变异函数、空间间隔自相关图、"三指标"方法等对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空间极化模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极化具有结构性(规律性)属性,呈现多核心结构形态,全局空间极化结构形成"集极-孤极-外围"模式,沿江地区呈较为成熟的"集极-孤极-次集极-次孤极-外围"模式,沿海地区和沿京杭运河(江北段)地区呈不成熟的"孤极-次孤极-外围"模式,沿东陇海铁路线地区呈发育程度低的"次孤极-外围"模式.  相似文献   

9.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两系统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于1993—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空间上保持了较强的同步性;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地域差异十分显著,三大地带自西向东呈现"梯度递增",南北地区呈现"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0.
剖析了转型期汾阳城市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太原经济圈、介孝汾一体化等宏观区域背景出发,提出了汾阳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依托和强化杏-汾-孝经济轴线,拓展汾平轴线,通过结构跨越、产业疏导等多种模式共同打造"大汾阳"战略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1.
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协会启动了纺织行业集群的试点工作,先后命名了100多个集群试点,主要集中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们无论从试点市、试点镇的数目还是从产值来说,在全国纺织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纺织行业集群初步形成.借助乔治.阿克尔洛夫的理论,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现状,指出了纺织产业集群中存在的"柠檬市场"问题,并提出了抵制"柠檬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环境与社会经济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琨 《科技信息》2007,(12):21-23
在目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的背景下,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社会经济综合指数,环境数据则用环境综合指数计算得出,在分析山东省环境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综合得分。通过对两组综合得分的聚类分析,将17个地市划分成四类,分别为经济和环境均较好、经济较好而环境较差、经济较差而环境较好、经济和环境均较差,并对这四类地区的综合状况给出了合理解释,从而揭示了社会经济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最后,提出了山东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生态经济分区,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上,从生态经济学原理出发,选择了37个适合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分类的特征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把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分成3个生态经济大类,7个亚类.在此基础上,以山东省生态经济类型区划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生态经济区划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各生态类型区的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指导山东省生态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路作为山东省居民长途旅行和大宗物资运输的主要工具,在方便人民生活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设想的“青枣铁路”将完善山东铁路网布局,担负起连接鲁东、鲁南,缓解山东省铁路运输压力和带动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郑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湖北省襄樊市、天津市河西区和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共5个"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2+1项目"中排球项目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对问卷调查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获得了影响"2+1项目"中排球项目开展的5个主成分因子,其中社会环境因子贡献率最大,条件因子的贡献率排第二,后面依次是认识因子、个体因子和项目特点因子.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综合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理解城市化多层内涵的基础上,从经济、人口、生活和科技文化四个方面选取了评价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求出各具体指标的权重,并计算出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综合指数;借助SPSS11.0软件对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求出聚类分析树状图,并据此将山东省各地市分为四个层次;对于已有的层次,通过各指标贡献和综合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其成因;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山东省城市化进一步优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山东半岛城市群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人口发展状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体系,并进行定量评价;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呈现量化结果的空间分异特征,即山东半岛东、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中部城市,并在空间上表现为分区群聚分布特点.最后,对半岛城市与省内其它9城市资源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跃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6):122-124
“南沙—红三角”经济圈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以促进香港、澳门、南沙、韶关、赣州、郴州的经济交流及合作,带动整个红三角(韶关,赣州,郴州)经济腾飞而建立的契约型经济组织,红三角地区应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共同建立一整套适应其经济组织发展的经济制度,保证经济组织联盟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产业集群有利于发挥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一种提升目的地竞争力的新的战略模式.论文分析了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条件,从旅游产业集聚度、旅游产业联系、旅游业发展规模三个方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山东省发展旅游产业集群的基础条件良好,区域内存在着旅游产业高度集聚的现象,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产业集聚的效应还不十分强大,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山东省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笔者根据山东省2010年17地市相关数据,选取经济和社会两个系统共30项基本指标,建立了一个多层次系统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山东省17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水平较低,在空间上存在由东向西明显的梯度性格局,社会发展水平落后导致了山东省17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偏低.最后从协调发展类型的角度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