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野燕麦是危害我区小麦等作物的恶性杂草,在兵团垦区广为发生,尤以在四、五、六、九、十师和哈密管理局等地发生严重,初步调查统计,发生面积在一百万亩以上,危害面积近七十万亩。危害严重的田块野燕麦密度一般达20万株/亩,少数田块每亩密度高达3~4百万株。一般田块可减少20~30%,严重田块造成“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统计仅兵团垦区田野燕麦的危害就减产小麦6千万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野燕麦在新疆兵团垦区内的分布与危害情况,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观察,证明野燕麦对小麦和油菜等作物的产量有严重的影响,轻者减产20~30%,重者达60%以上,最严重的甚至“放荒收草”或翻耕改种其它作物。在防除方法研究中,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基础,化学防除为主体”的综合防除措施,是控制和消灭野燕麦的有效方法。化学除草剂中肯定了作为土壤处理剂的燕麦畏,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200~250克,防效达78~95%,在油菜田中亩用药量180~220克,防效达70.7~95.6%。作为叶面处理剂的禾草灵、野燕枯和新燕灵,在小麦田中亩用药量分别为150毫升、104毫升、250~350毫升,防效分别达到83.4~98%,70~98.3%,70.8~91.8%;在油菜田中使用拿捕净,稳杀得和禾草克时,亩用药量分别为100~133克,80~100克,56~70克,防效分别达到77.7~97.6%,91~97.9%,98.2~99.8%。而且经济效益显著,亩净收入一般为6.24~31.42元,个别可达1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典型的流行性病害,分布广、危害大,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随着感病品种的大量推广和玉米栽培技术的变化,玉米大斑病流行危害逐年加重,成为玉米生产最严重的危害之一.黑龙江每年平均因玉米大斑病危害损失玉米约6000~9000万千克.严重发生年份,有的地区减产达30%~47%,甚至造成毁灭性病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野蛞蝓和蜗牛严重地威胁着棉苗、络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阴雨天,为害更剧,今年棉地蜗牛大暴发,最高每亩达10万头左右,对棉苗威胁极大。我们在几年实践的基础上又试用番薯干煮砷酸钙毒杀蜗牛和野蛞蝓获得良好的效果,此法花工省,原料多,成本低,药效长,效果好,既可杀虫又可灭鼠,据观察凡吃过番薯干的蜗牛、野蛞蝓、老鼠等死亡率达100%。放药后3天检查,遍地死虫,害虫的基数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刘静 《科技咨询导报》2010,(33):130-130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为害花器,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麦粒干瘪庇瘦,空壳,影响产量.一般发生麦田减产20%~30%,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小麦吸浆虫已成为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船型——“平头蜗尾”船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一种“平头蜗尾”新船型。这是我国古老的“平头”船型和国外七十年代的“蜗槽尾”船型的发展与巧妙结合。 新船型与常规船型作了船模对比试验,在(?):2.8~3.4时,新船型阻力减小25~40%,船首兴波高度降低60%以上,推进效率提高30~45%,功率节省35~45%。试验充分显示了“平头蜗尾”船的良好性能,表明它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内河新船型。 文中分别阐述了新船型的船首和船尾对船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从理论上对该船型作了初步探讨。还介绍了第一艘实船试航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白玉蜗牛肉冻干粉中的脂肪酸,通过三氟化硼法进行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组分鉴定。结果表明,蜗牛肉冻干粉的总脂得率为2.73 %,在总脂的甲酯化产物中检测鉴定出15种脂肪酸,含9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72.22 %,其中亚油酸占17.42 %,油酸占16.54 %,花生四烯酸占13.13 %,EPA占2.14 %。白玉蜗牛肉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的48.03 %),可以用于多不饱和脂肪酸类新型功能食品与保健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油菜不同播种期与密度条件对茎象甲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祁德富  马琪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2):35-37,53
对油菜茎象甲在白菜型油菜不同播期密度下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油菜播期晚,害虫平均虫口数大,被害严重。西宁地区4月上旬以后播种的油菜被害率较高,达28.0%以上,随种植密度增大,油菜被害率呈上升趋势,在高密度225万株/hm^2时被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的小麦纹枯病逐年加重,锈病重新抬头,白粉病发病面积扩大,赤霉病在不少地方流行,麦蚜发生量加大,这“四病一虫”已成为小麦增产的严重障碍。因此,要夺取小麦丰收,就要把握关键时机,加强有效防治。 纹枯病。掌握分蘖末期株率达5%,拔节期病株率达20~30%时,亩用5%井岗霉素150毫升,或用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兑水70~100公斤喷施茎杆基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市棚室蔬菜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尤其是温室冬春茬及越夏栽培番茄、黄瓜的多年连作,近两年根结线虫病在我市日光温室严重发生,并呈蔓延之势,一般发病的温室造成损失为20%~30%,严重发病的温室造成损失达60%~70%,甚至绝收。这种病害已成为当地温室番茄、黄瓜生产中的严重障碍之一。本病除了能危害番茄、黄瓜外,还能危害茄子、芹菜、莴苣、菜豆等30多种蔬菜。因此,根结线虫病的防治已成为当前我市温室蔬菜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小麦是安徽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500万亩以上,位居全国第3位,在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受气候变异等多种因素影响,小麦赤霉病在安徽省多次大规模暴发,对小麦生产造成了较大威胁。小麦赤霉病危害严重且复杂,建立科学防控体系已成为确保全省小麦健康稳定生产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小叶斑病是为害秋玉米的重要病害。据我社1972年调查,秋玉米小叶斑病株发病率达100%,叶发病率也在97%以上,大叶斑病叶发病率也在30%以上,合计发病指数在40~50之间,严重的达88.14。“两病”损失率估计在20~30%左右,严重的达50%以上。这是当前影响我社秋玉米产量的主要障碍。为摸索玉米大、小叶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途径,我们于1972年10月中下旬组织部分大队、生产队植保员对玉米叶斑病发生和防治情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13.
中华鼢鼠是我区害鼠的优势种,占总数的42.6%,毁苗率10%—20%,重者45%以上。是农业生产一大历史性灾害。1992—1994年我们在全区推广以鼢鼠灵毒饵为主,危害高峰期突击防治的综合防洽新技术,防治106万亩,平均防效80%,鼠口密度由防前0.56只/亩降到0.11只/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防治技术综合如下: 选好防治洞:不论投药安弓,判明鼢鼠走向,分析选定防治洞是关键环节。选洞原则是鼠常来往,洞道坚固。在土壤湿度大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4.
大蜗牛在广州地区人工饲养条件下生活习性的初步研究,观察到它们是昼伏夜出的蜗牛类。它们在春、秋两季活动较为频繁,夏、冬两季活动较少;适宜生活条件是在气温14—26℃.相对湿度为80~90%;主要以新鲜的瓜果类、蔬菜、野草、树叶等为食料。但它们对食物有选择性。其食量的多少与食物种类有关。大蜗牛的交配季节一般自10月至翌年1~2月。交配一般在夜间或黎明、进行,持继数小时,曾观察到可达5个小时。交配后经12~60天开始产卵,卵产在潮湿,疏松的泥土中。卵的孵化期为8~22天。达性成熟约需10~11个月。  相似文献   

15.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已查明受多种病毒感染.造成严重减产,本试验选取带有l-2个叶原基的甘薯茎尖,经组织培养谤导出试管苗。试管苗脱毒率高达86.7%,取脱毒试管苗快繁,繁殖系数达每月5倍以上。试管苗在大棚内多次扩繁后,移栽到大田.增产效果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根结线虫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发生较为严重,主要为害黄瓜、丝瓜、苦瓜、葫芦、甜瓜、番茄、茄子、菜豆、芹菜、白菜等20多种蔬菜。随着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特别是随着连作栽培时间的延长.根系自毒产物增多,抵抗力下降,为根结线虫侵染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条件,使根结线虫的为害成为生产上的突出问题。产量损失一般达30%~50%,严重的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7.
漳县1994年冬小麦红矮病再度流行范爱平,马占川(漳县农技站748300)1994年漳县冬小麦红矮病再度流行危害。发生范围广,流行强度大,发病严重,造成减产幅度之大是近年来少有的。据调查统计,全县成灾面积达3.691万亩,占冬小麦播种面积的32.6%...  相似文献   

18.
一五○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冻害多发区。冬小麦越冬条件很不稳定。据1959——1982年统计,冻害年频率达42.9%,冬小麦死亡面积达58.4%。调整冬、春麦比例,提高春麦生产水平,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施措。为了探索本地区春小麦低产变中产的规律,农八师领导邀请农学系指导小麦生产,联合承包一五○团46216亩小麦栽培技术,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措施,总产比1982年增加300万斤,单产达467.7斤,比1982年提高16.6%。栽培技术主要经验是:狠抓水、肥、生产条件的改善;扩大良种“赛洛斯”的面积;冬前做好整地、灌水、施底肥工作;适期早播,确保全苗;合理密植,增苗增穗;早管细管,适时施肥灌水。  相似文献   

19.
番茄早疫病是目前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尤以温室、大棚栽培发病最重,重者减产50%以上。采用药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速克灵防效最好,与各处理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2月从山东购进栉孔扇贝苗,在浙江南麂列岛进行养殖试验,结果表明:4月中旬至7月中旬快速生长,其间水温15-26℃;8月份水温28℃以上,生长缓慢,且死亡率骤增;第一次性成熟于6月上、中旬,生殖腺指数达9-11%,排放后急骤下降,8月中旬开始回升,9月20日前后再次成熟,生殖腺指数为7-8%;6月至9日上旬出柱率维持在13-14%,1月份降到7-8%;1-3.5m养成水层各项指标无大的差异,1m以下浅水层死亡率增加,3.5m以上深水层出肉率降低;放苗密度以每笼放苗300个,个体生长良好,商品率高,放苗500个商品率明显降低,但总产量远高于前者;检出敌害生物90多种,危害严重的有红星梭子蟹、三疣梭子蟹、日本虫寻、武士虫寻和环沟嵌线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