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逆向工程中扫描线类型数据的简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逆向工程中测量数据点云简化的重要性,根据线激光扫描测量设备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扫描线类型数据点简化方法———深度法.介绍了算法的流程,并用两个实例对文中提出的方法和其他简化方法进行了验证与比较.  相似文献   

2.
结合加权策略和简化的广义最小残量算法(GMRES),提出可有效求解位移线性方程组的加权简化GMRES算法,并给出加权简化GMRES算法与简化GMRES算法之间的联系与性质,最后数值算例给出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基于积分计算奇异摄动法简化了二甲醚骨架机理,构建了包含24种物质和20个反应的二甲醚简化机理,并采用发动机单区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二甲醚简化机理具有Curran等提出的详细机理的低温反应、负温度系数区、甲酸生成与消耗过程、高温反应等特征,而且与Curran等提出的详细机理的计算结果较吻合,表明其适用于二甲醚均质压燃过程的模拟计算;利用重要性因子进一步“修剪”后的二甲醚简化机理的适用性较差,表明原二甲醚简化机理的简洁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基于网格简化的三维模型数字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是针对网格模型的简化操作比较普遍而提出的,算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在简化的粗糙模型中嵌入水印,然后再将嵌有水印的简化模型按照简化的逆操作转换到含水印的原始模型.经过实验验证该算法在抵抗网格简化操作上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5.
就汉字简化问题,提出了基础汉字的概念,并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汉字拼音文字编码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汉字简化、拼音化、信息化一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并联校正的简化方法。校正计算简化为一个公式;提出用一个简单的RC纲络,或一个简单的调节器作为校正装置。所要求的动态品质,直接反映在校正参数中。通过实践说明简化方法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7.
在正庚烷和二甲醚单独燃烧的详细机理基础上,提出分别适用于正庚烷和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其中,二甲醚的简化机理包括24个组分、28个反应,正庚烷的简化机理包括41个组分、48个反应.验证后发现,2个简化机理与详细机理较吻合.将2个简化机理耦合,尝试提出适用于均质压燃发动机的正庚烷-二甲醚混合燃料燃烧的简化机理模型.混合燃料的简化机理模型包括51个组分、64个反应.保持简化过程中的工况,将实验所得的数据与简化机理对比,验证该简化机理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简化机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反应缸内压力和温度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验证简化机理的有效性,在不同工况下进行简化机理计算和实验研究,并将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简化机理在一定范围内可反映缸内压强、温度的变化情况,且在着火延迟时间以及主要物质的变化趋势方面,简化机理的计算结果和实验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分析混合燃料燃烧简化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掺合质量比对混合燃料体系缸内压强、温度和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少量二甲醚掺入混合燃料可有效提高上述参数.  相似文献   

8.
为了简化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建模和分析过程,提出了一种简化Markov模型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简化,忽略掉一些不重要的过程,减少相应Markov模型中的状态数来简化计算。通过对系统建立的简化模型进行误差分析,在已知被忽略状态的最少信息的前提下得到简化模型的误差界限。利用该误差界限可以对简化模型结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定义简化剩余系的隐性性质,提出简化剩余系隐性性质命题并给予证明,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布尔代数的功能树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较大规模的功能树存在解空间庞大、冲突定位困难的问题,对此提出基于布尔代数的与或功能树简化方法;证明了收缩简化、删除简化、提取简化的相关定理,并籍此给出其布尔代数的简化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可在保持逻辑等价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问题的复杂度,从而提高设计者进行概念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框架-复合剪力墙结构是由剪切型框架和弯剪型密肋复合墙组成的双重抗侧力体系,复合墙的受力特点决定结构位移计算方法不同于一般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复合墙体模型试验证明了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位移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密肋复合墙体的剪切变形,建立了框架-弯剪型复合墙结构在三种常见荷载形式下的水平位移方程,可视为框剪结构位移方程的广义表达形式。算例分析表明,框架-复合墙结构的剪切变形使总水平位移显著增加,且所占比例较大,位移计算必须计入剪切变形。将框架-复合墙结构与框剪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了两者在位移、刚度等主要力学性能方面的异同。研究成果为进行框架-复合墙结构抗震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砂袋挡土墙宽度是挡土墙设计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挡土墙的整体稳定性,通过砂袋挡土墙在墙宽分别为40、60、80 cm条件下的室内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砂袋挡墙墙后填土沉降规律、墙面水平位移分布和墙背及墙内土压力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砂袋挡土墙墙后填土沉降与墙体宽度成正相关;水平位移随墙宽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所以增加挡土墙宽度可以提高其整体稳定性;土压力随墙高度的增加先增加到最大值而后逐渐减小,成鼓型分布,距离墙背越远,土压力越小,随墙高度变化越不明显;可见砂袋挡土墙宽度对其承载特性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土工袋体之间摩擦力不足是造成土工袋挡墙整体性较差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增强土工袋挡墙整体性的研究较少。以传统土工袋挡墙为基础,通过对墙体结构形式进行改良,提出了一种土工袋一体化柔性挡墙结构。结合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以砂土为填料的土工袋一体化柔性挡墙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墙面位移、受拉装置的应力分布规律,并与传统土工袋挡墙和加筋土挡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该挡墙结构水平承载力机制及变形机理,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该柔性挡墙产生一体化效果并形成连续墙体,有效控制墙面变形,提高墙体抗变形能力,使其稳定性和水平承载力比传统土工袋挡墙高。  相似文献   

14.
用杆系-层模型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不同高度和结构刚度特征值的断层剪力墙框剪结构地震反应,设定可中断剪力墙的高度条件.计算表明,可中断剪力墙高度的决定因素为上部框架的抗剪能力,随着刚度特征值的增加,可中断剪力墙的相对高度随之增加.文中给出结构高度和相对高度的表达式,结构高度对相对高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现场发泡夹心墙平面内抗震性能,寻求改善墙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制作了13片现场发泡夹心墙和1片实心墙,进行了平面内的抗震性能模型试验和数值试验研究.对比分析表明,现场发泡夹心墙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协调变形能力等二者均较好吻合,相互验证了二者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梁挑耳有效地加强内外叶墙连接、可靠地传递内力;拉接件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并在墙体大变形的情况下,对保证开裂墙体不致脱落、倒塌起到有效作用.现场发泡夹心墙内外叶墙能够协同工作,具有良好的整体工作性能,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外叶墙的有利影响.模型试验与数值试验结果均表明,现场发泡夹心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内外叶墙协同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模拟了帽型钢板桩挡墙支护的基坑开挖过程,研究了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分布的变化规律,并与等效截面刚度的平板挡墙支护开挖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了钢板桩挡墙迎土面的起伏几何形状对土压力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钢板桩挡墙的截面形状影响其后土压力分布,相同高程处钢板桩挡墙凹凸部分的土压力不相等,大小关系与其位移模式有关.当墙体远离土体运动时,迎土面凹处土压力大于凸处,当墙体靠近土体运动时,凹处土压力则小于凸处.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墙体变形模式产生变化,导致钢板桩挡墙两侧土压力的时空分布在不同埋深处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刚性墙体非极限被动土压力的分布规律,根据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挡墙主要发生挡墙绕墙底转动变位模式(RB模式)的特点,进行了挡墙绕墙底转动变位模式下,填土为松砂和密砂时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试验,同时对比了填土为松砂和密砂挡墙平移模式时非极限被动土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采动区下沉盆地压缩区挡墙绕墙底转动压缩土体,侧土压力和墙体深度和位移都有关系,侧土压力、深度和位移三维曲面波动较大;(2)侧土压力随深度呈非线性分布,墙体中上部土压力较大;(3)侧土压力随挡墙位移也呈非线性分布,随着位移的增大,非极限侧土压力合力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8.
对冲燃烧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原因,提出了用贴壁风来解决对冲布置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的办法,并用计算机对300MW机组前后墙旋流燃烧对冲锅炉燃烧过程进行了不同工况下的数值模拟,包括改变一次风速度、二次风内外风量比例、内二次风旋流强度、贴壁风的位置和速度等,通过比较得到了较为可行的贴壁风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氧化沟导流墙偏心设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化沟弯道处设置导流墙以改善水流流态,提高氧化沟的运行效果。目前导流墙一般采用偏心设置,偏心距由经验确定。根据导流墙下游流速分布的要求,运用水力学基本理论,导出了氧化沟导流墙偏心距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导流墙的设置进行了讨论。当氧化沟导流墙半径小于沟宽的一半时,导流墙偏心设置,导流墙偏心距一般在0.5 m左右;导流墙半径等于或大于沟宽的一半时,导流墙可以不偏心设置。  相似文献   

20.
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离心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十房(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某处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工离心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圬工与加筋土组合式挡墙的变形特性及内部土压力分布,并探讨强筋与弱筋(筋材模量)、长筋与短筋(加筋长度)以及密筋与疏筋(层间距)等参数对组合式挡墙的影响.研究发现:圬工挡墙与加筋土挡墙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上部挡墙荷载使圬工挡墙发生内倾,这一内倾使加筋土挡墙上部水平位移进一步增大,并造成墙体底部土压力分布更不均匀;增大土工格栅模量、增加加筋长度、减小加筋间距,更有利于控制加筋土挡墙的变形;加筋土挡墙内部土压力和墙后水平土压力总体上小于理论值,且受挡墙加筋参数的影响;组合挡土结构的墙顶沉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