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环境习居菌,经常在种植、贮藏、加工、运输过程污染玉米、花生等富含脂肪酸的粮食及相关食品和饲料,并会产生多种有毒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产生的最主要真菌毒素之一,是公认的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贸易争端;更重要的是,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高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免疫抑制性,严重威胁人畜健康。因此,黄曲霉毒素合成、调控及防控的相关工作一直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阐述已知的黄曲霉毒素产生途径及相关调控机制,并介绍了多种有效的防控手段。重点讨论光照、温度、水活度、营养物质、pH值、氧化胁迫等环境因子对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影响及已明确的调控机制;阐明了参与不同环境因子调控毒素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同时分别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技术层面介绍了多种有效抑制或降解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总结了黄曲霉毒素污染防控策略;并对今后的关键研究方向和重点防控措施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玉米中含有一些黄曲霉毒素,而这些毒素如果进入到人与动物的身体中会产生肝癌等疾病问题。如果长期的服用低浓度的黄曲霉毒素饲料也会导致动物胚胎中毒,还会降低奶牛的产量,也会导致牛奶中含有转型的黄曲霉毒素,如果黄曲霉毒素进入到人体内,会诱发肝癌等严重的后果。基于此,该文主要对玉米黄曲霉毒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式与手段,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曲霉毒素是在湿热环境中出现的一种曲霉次代谢产物,由于毒性较大,因此对于人体产生的危害也比其他毒素要显著。随着20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对于黄曲霉毒素的研究也日益加深。由于黄曲霉毒素极易产生在一些食品中,因此国际上对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有一个严格的限制。而该文就着重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以及研究进行分析讨论,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快速检测方法,并对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B1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VicamV1系列4型荧光计测定法和薄层层析法检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操作方法及其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前者比后者操作更简便、安全、准确。  相似文献   

5.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与其氧化酶接触时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过氧化氢及其他产物。本研究采用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将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固定在醋酸纤维素载体膜上,制备电流型电化学酶电极。在SBA流动注射分析仪器上安装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电极,检测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酶电极对黄曲霉毒素具有良好的响应特征,测定精密度(RSD)为1.20%(n=10),线性范围为0 ~100 μg/L(R2=0.999 6),加标回收率为96%~102.4%。因此,本研究建立的酶电极分析法可用于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真菌毒素系生长于潮湿或贮藏不当的饲料和谷物上的霉菌所产生的,畜禽饲料被真菌毒素污染会对动物产生野响。然而,科学家还刚刚开始对真菌毒素对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M.A.Qureshi.J.T.Brake和P.B.Hamilton最近完成了一个由美国东南部家禽与蛋品协会资助的研究项目,研究了真菌毒素对肉用种鸡的影响。根据该研究《肉用种鸡采食黄曲霉毒素和蛇形菌素污染的日粮:对胚胎发育、肉雏鸡质量和长期免疫力的影响》结果:饲喂母鸡时黄曲霉毒素和更低水平的另一种真菌毒素、蛇形菌素会提高早期和后期胚胎死亡率。降低雏鸡生长率。与来源于对照组母鸡的雏鸡相比,来源于摄食黄曲霉毒素的母鸡的雏鸡的16日龄死亡率要高。  相似文献   

8.
对于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方法,目前全国基本统一用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标准方法”(即《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技术标准出版社197g年出版)。但是在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操怍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使测得到的结果与实际含量差距  相似文献   

9.
铁水预处理脱钛已被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铁水中的硅、锰、碳、磷在脱钛的同时都存在被氧化的可能.热力学计算和热模拟实验表明,铁水温度越低越有利于脱钛反应的进行.脱钛时,铁水中硅含量随钛含量的变化呈正比例下降,锰、磷含量变化与钛含量变化关系不大.铁水中碳的氧化主要受铁水温度影响,温度越高碳越容易氧化.要做到深脱钛,需要控制得到更低的铁水硅含量、更低的铁水温度以及抑制碳的氧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山苍子芳香油熏蒸法,对自然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芡实进行去除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0°—45℃下,用山苍子芳香油,对自然污染黄曲霉毒素B_1的芡实,熏蒸处理72小时,可使芡实中黄曲霉毒素B_1由30PPb下降到国标10PPb,解毒效果达66.7%。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florisil柱净化玉米、水稻及糙米中黄曲霉毒素的最优化条件.两种粒度的florisil填充柱净化玉米均较理想,但粒度150~250 μm的florisil对水稻及糙米的净化影响较大,建议选用较小粒度的florisil材料.大粒度的florisil能减小溶剂的流速,用不同的溶剂淋洗杂质,最佳流速有所不同,氯仿-正己烷(体积比1:1)的最佳流速是1.55 mL·min-1,而氯仿-甲醇(体积比9:1)的最佳流速是0.68 mL·min-1.  相似文献   

12.
孩子撒谎几乎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问题。发现孩子撒谎,家长总是很气愤、很失望。大部分家长都会把它当作一件比较严重的事情。因为孩子这么小就会撒谎,家长很容易会把撒谎的成年人的所有恶劣的行为和自己孩子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大多数家长会马上戳穿孩子的谎言,并且会惩罚孩子。这让孩子认为,被惩罚的原因是谎言被父母戳穿了,而不是撒谎本身。结果事与愿违,这些孩子变得撒谎更频繁、更老练。谎言也越编越“圆满”。  相似文献   

13.
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先来看看纯净水的生产过程吧!纯净水是自来水经过几十道过滤层过滤、提纯和净化后的产物。经这几十道程序后,自来水中含有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和一些杂质几乎全被过滤掉了,因此,纯净水看上去比自来水更清澈、透明。但是,这也使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有害细菌被消灭了,人们饮用时就会安全、健康了。  相似文献   

14.
正2012年,各种谣言在世界范围内肆意散播,搅得人心惶惶。然而,这些说法是真是假,谣言又如何被粉碎?2012年对"谣言"们来说注定不平凡,起码关于"世界末日"的谣言,就弄得"人心惶惶"。除此之外,"45天速成鸡有害""蹲着上厕所比坐马桶更健康""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有害健康"等流言,在很长时间内,也是四处招摇。最近,有相关媒体对"2012十大谣言"盘点。让我们看看这些谣言,你扛得住吗?  相似文献   

15.
正尴尬事小,尊严事大越是在公共场合越考验人的修养,因为在私密空间做什么都行,在公共场合却不是。在自己家里可以尽情干任何事,甚至丑态百出都不会被人厌恶;在公共场合则需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毕竟那些不言而明的处事方式和行为习惯即使没人告诫,也在那里。有人会将自家好习惯带到公共场合,净化人类环境和心灵;也有人会将自家坏习惯带到公共场合,污染环境和心灵。住酒店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方格星虫干品质量检测标准,为其质量检测和科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参照2020版《中国药典》(四部)对来自3个不同产地的30批方格星虫干品进行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TLC)鉴别研究,检测活性物质氨基酸和总糖质量分数,检测其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重金属、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方格星虫的黄曲霉毒素质量分数。结果:方格星虫体壁似蚯蚓纵横交错成格状,显微观察可见先端淡棕色钝圆刚毛;在精氨酸、丙氨酸和甘氨酸处呈TLC特征色谱;氨基酸质量分数检测占比最高的依次为谷氨酸、精氨酸和天冬氨酸;总糖质量分数不低于2%;方格星虫供试品杂质、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分别不超过3%、11%、10%和2%;水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不低于38%;黄曲霉毒素质量分数不超过10μg/kg。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格星虫质量检测标准方法稳定,可为方格星虫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法同时快速检测粮食中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混合液(体积比84∶16)振荡提取20 min,乙腈饱和正己烷除脂,经PRIME-HLB小柱净化,氮吹浓缩后定容.质谱采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并选择多反应监测方式采集数据,外标法定量.方法的定量限(3S/N):呕吐毒素20.0μg/kg、赭曲霉毒素A 1.0μg/kg、玉米赤霉烯酮5.0μg/kg及黄曲霉毒素B_1 0.2μg/kg.用该方法检测小麦、玉米、大米和高粱等试样,4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介于75.5%~98.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6.6%(n=6).  相似文献   

18.
新闻集粹     
陈华 《华东科技》2005,(9):28-29
国际领先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速测仪研制成功日前从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获悉,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速测仪在武汉研制成功,16分钟就能测出农产品中强致癌物,超过了国际上最快1个小时的检测纪录。这项技术目前已通过湖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检测仪检测灵敏度强、准确度高,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且优于国内外同类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姜黄素对黄曲霉的抗真菌效果。实验发现,0.3 mmol/L的姜黄素对黄曲霉孢子萌发率、芽管长度以及菌丝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11.4%、28.8%、21.4%。姜黄素显著抑制黄曲霉毒素产生量,姜黄素处理组比污染阳性对照组减少了46.9%。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培养基中生长后发现黄曲霉孢子颜色由原来的黄绿色变成白色,说明姜黄素抑制了黄曲霉孢子色素的合成。此外,姜黄素显著降低黄曲霉菌丝穿透力,从而使得黄曲霉的致病性下降。在连续处理3代后,黄曲霉侵染花生的能力也明显降低,说明黄曲霉没有产生耐受性。该实验结果为防控食品和饲料中黄曲霉污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采用Si-Cu合金精炼与CaO-SiO_2-CaCl_2造渣精炼相结合的方法对冶金级硅进行精炼,通过多种分析方法考察了合金造渣过程、渣剂添加剂和合金成分对金属杂质Fe、Al和Ca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Si-Cu合金中Cu的质量分数可以有效增加Cu_3Si相在Si中的含量,造渣精炼过程会影响Si-Cu合金的相转变,造渣后金属杂质Fe和Ca聚集在Si-Cu合金的Cu_3Si相中.在渣剂中添加CaCl_2助溶剂可降低渣剂黏度以促进传质过程,从而有效提高金属杂质Fe、Al和Ca的去除率.此外,随着Si-Cu合金中Cu质量分数的增加,造渣后合金相中Cu的析出现象明显,Fe的去除率上升,Ca的去除率下降,而Al的去除率不变.当Si-30%Cu合金与CaO-SiO_2-CaCl_2(质量比9∶9∶2)渣剂进行精炼后,Fe、Al和Ca的去除率分别为68%,94%和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