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重建了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四川汶理茂地区洪灾与ENSO事件的等级序列;并探讨了其发生规律、周期等特征。运用统计分析、卡方检验及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6441911年汶理茂地区洪涝灾害共计45次,约每6年有一次洪灾发生。其中轻度洪灾10次,占洪灾总数的22.2%;中度洪灾22次,占洪灾总数的48.9%;大洪灾13次,占28.9%;中度以上洪灾比例高达77.8%。洪灾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清代早期洪灾频次较少,后期洪灾激增。洪灾显著性周期有3年,4年,6年和20年,其中20年为第1主周期。ENSO事件与洪灾关系显著。ENSO冷暖事件转换时气候波动大,洪灾等气象灾害多发。气候变得更加湿润,年降水增多是引发洪灾的气候大背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长江洪灾、人口和森林覆盖率、湖泊面积等资料,认为1998年长江洪灾成因为:环境保护意识淡漠、管理不利,人口的迅速增长、森林储量锐减,严重的水土流失,生态系统严重破坏,而厄尔尼诺现象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防洪对策为:严格控制人口,控制酸雨,以防洪水与地震同时发生,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完善法律、法规,实行生态调查与评价,注重生物多样性;加强全流域管理,加强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3.
戴.  纳库 《科技潮》1999,(7):108-109
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能完全避免自然灾害。图为1998年10月遭受洪灾的德国巴登—巴登市一条大街。早在1982-1983年,厄尔尼诺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尤其是1998年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从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出发,总结了从元代至今的长江流域洪灾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初步探索了洪灾的发生规律和原因,提出防洪对策。  相似文献   

5.
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洪灾密切相关的环境特征,揭示了环境对洪灾的影响规律,指出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等是诱发洪灾的自然因素;森林对防洪减灾有巨大作用;水土流失加剧了洪灾发生频率和潜在威胁。最后,对生态环境建设中质量问题、退田还湖、三峡水库的防洪减灾作用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9,(4)
是大自然报复人类吗?1997年9月: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大片热带森林被烈火焚毁;烈焰滚滚,烟雾四散,使东南亚7000余万人民受害。这次森林烈火,部分要归罪于厄尔尼诺气候现象。1998年7月17日: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横扫巴布亚新几内亚北部沿海。根据官方统计数字,至少1600人在这场天灾中丧生,另有2000人失踪。1998年6~8月:中国长江流域以及东北部分地区遭到洪灾侵袭,3000余人丧生,受灾群众多达2亿,受灾耕地几乎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1998年8月:盂加拉国洪灾,全国3/4的土地被淹没,500人丧生,2500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 1998年中国长江特大洪灾形成的动态过程与灾情现象 ,并同世界百年灾情进行了比较分析 .认为’98长江特大洪水的持续时间长、洪水量级大、灾情范围广、江河湖海泻洪能力减弱与损失巨大是其主要特征 .提出了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平衡等对策 .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特大洪水灾害,震惊中外。对于第二大河——黄河有什么启示呢?这一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里,不妨从长江特大洪灾的原因入手,对两条大河作一简要对比,以图窥见令人堪忧的黄河现状。 名符其实的“黄河” 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不能全怪“强降雨”,人类自身活动对生态平衡系统的破坏,也为洪涝灾害的加重埋下了定时炸弹。长江中上游森林的乱采乱伐,水土流失严重,河流  相似文献   

9.
1998年6月-1998年9月长江流域发生犊在洪灾。分析洪灾形成的主要原因,除气候及常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外,也存在水土流失、植被减少、围湖造田、河道淤积、水利工程失修、老化、法制观念淡薄、投入问题尖锐、承灾功能脆弱,人口急剧增长,协调失误等深层次  相似文献   

10.
针对近几年来洪灾损失大、旱灾持续时间长、沙尘暴影响范围广的具体情况,着重分析和研究突发性灾害、缓发性灾害的危害,探讨非工程措施在防灾抗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国家1998~2010年减灾规划,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非工程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1.
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并绘制了1995~2004年10年间GDP增长曲线图.结果表明,一次特大型或偏大型洪水对湖区内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运用洪水灾害损失评估模型计算出洪水灾害损失值,并绘制洪水灾害损失增长曲线图和洪水灾害损失与GDP比值曲线图,经分析得出防洪能力的提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相对经济损失,而且当防洪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后,洪水灾害绝对经济损失也可能得到控制.然后,运用皮尔曲线得出典型洪水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增长曲线.  相似文献   

12.
洪涝灾害是长江中游地区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本文叙述了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的应用为基础,将多元资料复合^[1],快速、准确与全天候的对长江中游地区水灾进行监测的方法.介绍了RS和GIS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监测系统的目标、技术路线、结构流程等,并进行了应用分析.以期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为长江中游地区有关部门快速了解灾情、指定救灾方案和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洪灾损失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涝灾害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自然灾害,防治洪水灾害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洪灾损失评估是防洪减灾领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防汛指挥调度和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急需一套适用、易行、可靠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在分析技术路线的基础上,提出洪灾损失评估计算方法,并以浑河为实例,验证提出的洪灾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水库洪水风险图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文学方法、水库溃坝洪水计算模型及二维水力学数学模型分别对水库库区洪水风险和水库溃坝洪水风险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对ArcGIS进行二次开发,将风险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自动显示在地图上,从而实现了水库洪水风险图的自动编制,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江苏省石梁河水库洪水风险图的编制.应用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编制的水库洪水风险图可以为当地防汛部门制订科学合理的防洪调度方案和抗洪救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2个方面综述了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堤防、河道、湖泊调蓄、水库调蓄、分蓄洪区、排水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承灾能力7个方面进行评价;非工程措施防洪能力主要从预测预报预警能力、救援与恢复能力、社会基础支持能力、灾害管理政策法规及科普宣教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防洪减灾能力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评价城市防洪减灾能力较为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洪水等级是用来定量刻划洪水强弱及其潜在破坏力量级高低的物理量,是对洪水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的客观分级.在闵骞幂函数洪水等级公式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洪峰流量或洪峰水位的标准化值进行洪水等级划分,并对嘉陵江北碚站洪水等级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17.
流域洪水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周期规律,对其周期性采用谐波分析法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依据灾害系统理论与洪灾形成规律,系统地研究阜平流域洪水灾害链.研究发现:洪水周期循环链主要表现在链的周期性反应,在时间进程上经过孕育潜伏期、启动期、爆发-持续-衰落期、平静期4个阶段,这4个阶段便构成一个洪水灾害周期;阜平流域洪水的主周期为10年,这与太阳黑子相对数量变化周期基本吻合,且近20年来,洪水灾害成灾周期呈变大态势,其人类活动对洪水周期因子的影响不容忽视.洪水灾害链分析,为人们正确认识流域的洪涝规律、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洪减灾对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综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全球EM-DAT(OFDA/CRED)国际灾害数据库中的重大洪水灾害相关资料,对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分析全球1950—2004年重大洪水灾害受灾人口及受灾经济损失的演进特征及地区分布特征,然后探讨重大洪水灾害的有关原因,并分析洪水灾害与全球ENSO年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洪水灾害一些特征及形成原因提出减少全球洪水灾害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从堰塞湖的灾害链演化过程出发,基于堰塞湖风险评估概念,围绕堰塞湖危险性评价、溃决过程与洪水演进模拟和溃决损失评估等3个方面,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述了堰塞体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溃坝参数模型、简化数学模型、精细化数学模型以及洪水演进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两个角度总结了损失计算方法,最后针对堰塞湖风险评估未来在危险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溃决洪水模拟的准确性问题、溃决损失评估的定量化方法、风险定量评估体系和风险动态评估体系五个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考虑自然以及社会的作用,从洪水危险性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历史灾情数据为指标,采用快易的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内蒙古中部)进行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实现了各种指标定性与定量的组合,得出研究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靠近黄河的河套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流、经济发达,洪水灾害风险较大.在研究区北部,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洪水灾害风险较小.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