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志艳 《科技资讯》2008,(33):203-203
关联理论和格赖斯的会话含义都认为隐喻是超越字面本身的意义,都重视语境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但两种理论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隐喻的,推理机制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分别从交际个体、语境、隐含等认知的角度出发,以动态的方式考察隐喻,认为隐喻的使用是追求最佳关联的结果,隐喻的理解则是在适当的认知语境下寻求最佳关联而取 得语境效果的过程.关联理论揭示了隐喻的产生和本质以及语境对隐喻理解的重要作用.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隐喻与关联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同时进一步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4.
随着词汇语用学的发展,关联理论在隐喻语用阐释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隐喻突显问题的出现,却对关联理论的连续性和完全推理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就突显特征问题提出了一个完全推理的阐释,认为突显特征的理解与普通的字面意义理解一样有着相同的推导过程,不需要特殊的理解机制.由此指出关联理论在隐喻语用阐释上比其它理论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探讨隐喻的阐释问题,在对隐喻的语义特征进行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的关联性。认为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在适当的语境下根据其本体与喻体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6.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正确理解臆喻对人类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帮助。本文运用Sperberg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隐喻的使用和理解受关联原则的支配。  相似文献   

7.
魏礼茜 《科技信息》2013,(18):199-200
本文在会话含意和关联理论框架下初步探讨了隐喻的语用理解机制。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涉及到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在人类认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隐喻,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对隐喻的理解要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借助语境寻找最佳关联,最大程度地挖掘话语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分析隐喻的形成,揭示隐喻话语只不过是为了选择不直接解释说话人思想的话语的结果,是为了寻求最佳关联性而采取的一种方式。隐喻的使用和理解都受关联原则支配。  相似文献   

9.
探讨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隐喻含义的阐释及其推导过程。关联理论对隐喻的阐释,拓展了以往的隐喻理论,表明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使我们能更好地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0.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关联性是构成隐喻的基础,隐喻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其中的最佳关联,取得语境效果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蕾 《科技信息》2011,(18):I0154-I0155
关联理论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在一起,将语用学研究的重点从话语的产生转移到对话语的理解上。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而关联理论框架下的阅读理解是一个作者明示,读者推理的认知过程;同时,阅读理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尽可能寻找最佳关联的逻辑推理的心理过程。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关联理论下阅读策略的现状,然后具体介绍了关联理论的含义及其原则等基本理论,接下来将这一理论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策略的研究中,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希望关联理论在阅读策略中的应用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及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12.
借助关联理论,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中的隐喻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以分析发现隐喻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1.解释心理表征;2.传递程序信息;3.制约话语理解;4.引导明示交际;5.弱化隐喻效果。隐喻标记语的使用,为听话人提供了寻找话语最佳关联的路标,是明示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与关联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交际的推理特性、最佳关联、语言的描述性使用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阐述隐喻作为语言的描述性使用、本体和喻体相似性作为关联标识以及如何处理隐喻基于语境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探讨隐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隐喻语用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交际.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传统的隐喻理论对隐喻的解释都存在严重的不足。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进行分析,可见隐喻是建立在一系列强隐含前提基础上的弱隐含。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在词汇方面,明示推理交际是隐喻理解的先决条件,追求最佳关联是隐喻理解的最终取向。通过对隐喻的理解,听话人可以推导出说话人的意图。在语法结构方面,通过对韩礼德的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借助隐喻来反映一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平面广告是图像和文字两种视觉符号相结合的一种多模态语篇,依赖于图像、文字等静态手段,诉诸读者的感知能力隐喻性地传达广告意图。关联原则在广告的多模态隐喻的解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广告通过图像、文字以多模态隐喻的形式呈现,寻求广告信息和读者认知的最佳关联,促使读者自发寻求多模态隐喻的最佳解释,从而理解广告意图。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探讨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关联理论为解释交际活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关联理论主要说明话语的理解过程,忽略话语的生成过程,未能覆盖整个交际过程;而且,关联理论过分强调关联,不太重视语言的经济原则,对关联性的界定不够科学。  相似文献   

18.
用关联理论的观点讨论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指出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的解释力.在教学中运用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孔辰  赵玉闪 《科技信息》2011,(23):I0268-I0268
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手段,它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的重要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隐喻的认知特征在隐喻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中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隐喻的认知阐释和多种翻译策略进行探讨,并得出广告隐喻的几点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会话含意理论对于隐喻解释有局限性,应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利用关联理论来分析隐喻。隐喻是随意言谈,隐喻的理解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语言交际过程,在此过程中,听话人通过处理一系列语境假设来找出话语最佳相关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