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信息所隐含的属性权重通过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来;其次基于模糊集理论,借助每一方案与理想和劣等方案的综合加权距离,求得每个方案相对于优等方案的相对隶属度,提出了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对方案进行择优和排序,从而较好地确定了属性的权重,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强的排列能力.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首先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信息所隐含的属性权重通过一个线性规划模型计算出来;其次基于模糊集理论,借助每一方案与理想和劣等方案的综合加权距离,求得每个方案相对于优等方案的相对隶属度,提出了基于理想解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相对隶属度法对方案进行择优和排序,从而较好地确定了属性的权重,且所提出的方法具有更强的排列能力.最后通过算例说明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权重完全未知且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理想区间数贴近度的决策方法。首先定义区间数的距离,并给出区间数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讨论区间数贴近度的性质,然后针对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给出一种区间型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并给出3种确定权重的方法,分别是模糊标度重心赋权法(主观赋权法)、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熵与相对熵综合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利用优化方法,以待评方案与理想最优方案的贴近度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的贴近度最大化赋权法(主、客观组合赋权法)。利用权重可计算出每个方案与理想方案的综合贴近度,即可得到所有方案的排序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间数的相对优势度,提出了区间直觉模糊数的相对优势度概念。通过构建区间直觉模糊数比较的相对优势度矩阵,结合基于互补判断矩阵的排序公式,给出了一种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排序方法,并将此排序方法应用到属性权重未知的区间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当中。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属性权重信息不完全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针对属性权重信息不完全且属性值以区间数形式给出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逼近于理想点(TOPSIS)的决策分析方法.首先对属性权重信息不完全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的,TOPSIS方法的基本思路,给出了解决属性权重信息不完全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问题的计算步骤,其核心是通过构建并求解二次规划模型,得到每个方案与正理想点、负理想点的差异值,进而计算出每个方案与理想点的相对接近度,即可得到所有方案的排序结果. 最后通过给出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属性权重为实数且属性值为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 首先, 基于直觉模糊集思想与集对分析思想兼容性的考虑, 将区间直觉模糊决策矩阵转化为联系度矩阵. 然后算出各方案的综合联系度, 通过一个排序公式得到区间数形式方案排序, 再结合区间数排序方法最终实现方案排序. 最后, 给出一个算例, 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把区间数的相对优势度概念推广到直觉模糊数,再根据直觉模糊数两两比较的相对优势度构建模糊互补判断矩阵,提出一种直觉模糊数的排序方法,并将此排序方法应用到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中,得到一种基于相对优势度的直觉模糊数多属性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特征属性为区间数、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多准则决策问题,基于概率优势关系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决策方法.给出了区间数与优势关系的基本原理,定义了相对优势度,采用概率优势关系表征区间数属性,通过构建评价矩阵,将决策方案排序问题转换为矩阵运算过程,实现了不同候选方案的优劣排序.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区间数信息,有效克服传统决策方法的局限,具有排序客观合理,决策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区间直觉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区间直觉模糊(IVIF)Choquet积分算子,结合传统的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方法,对TOPSIS算法进行改进来处理区间直觉模糊数之间的相容性问题.该方法利用隶属度和非隶属度以获得专家对属性的肯定性评价,根据重要性权重排序函数,构造了基于区间直觉模糊数的海明距离Choquet积分算子,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证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不确定性情况下群体多属性决策的可能度决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具有均匀分布的区间数的群体多属性决策的排序模型 ,提出方案间可能度的概念 ,并且在可能度矩阵的基础上给出一种排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一种TOPSIS方法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给出了一种逼近于理想点(TOPSIS)的分析方法·首先对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和区间数运算法则进行了描述;然后依据传统的TOPSIS方法的基本思路,给出了解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计算步骤·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它克服了以往研究此类决策问题时所遇到的区间数难以排序的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属性值是可比较语言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属性决策方法——I-TOPSIS法;传统的TOPSIS方法的综合评价值只能反映各评价对象内部的相对接近度,为了体现各方案与理想的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引进I-TOPSIS法,通过定义正负理想点找到最优的参照方案,根据备选方案与最优参照方案之间的距离对备选方案进行排序和择优;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实数型多属性决策TOPSIS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基于属性值为实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TOPSIS方法,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的TOPSIS方法不能反映决策者主观偏好信息的问题.应用实例说明了改进后的TOPSIS方法的合理性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修改的TOPSIS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传统多属性决策问题的TOPSIS法。方法对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法的一种修改方法。结果改进了传统的TOPSIS方法,提出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应放弃全序而采用偏序,即TOPSIS偏序法,能更合理地反映出方案的优劣性。结论修改和补充了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使其更具合理性,并扩大了传统方法的应用,决策人可由方案的优劣性根据自己的偏好做出最终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结合物元分析理论和模糊数学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因素指标排序的模糊物元方法。针对多因素指标的排序问题,建立了模糊物元矩阵,并给出了隶属度确定的方法和通过变异系数法给出了各排序指标因素的权重系数。最后给出了排序的应用实例,通过实例计算说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结论的客观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区间数多属性决策的一种ELECTRE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不确定性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和区间数运算法则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通过区间数可能度的计算,将指标值从区间数映射到优劣关系等价的实数形式,最后依据简化的ELECTRE方法的计算步骤进行方案的排序.该分析方法具有简单、实用的特点,它克服了以往研究此类决策问题时所遇到的区间数难以排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节点重要度排序方法大多只针对网络的拓扑结构进行研究,忽视了网络节点自身所包含的属性信息.然而这些属性信息至关重要,却广泛存在不完备性,这些不完备属性信息与节点的重要性密切相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优势粗糙集理论和TOPSIS方法的网络节点重要度分析方法,融合网络结构特性和节点属性信息,克服了单一从拓扑结构分析的局限.最后,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微博社交网络中的用户重要度评价,并与其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排序结果对节点在属性信息和结构特性的重要性进行了较好的综合,能全面地体现出各节点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克服岩体质量分级中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带有专家打分的主观偏向性,利用熵理论客观地确定岩体质量分级评价指标的熵权系数,结合属性识别理论,建立岩体质量分级判别的属性识别模型。模型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RQD 值、结构面间距、结构面摩擦系数、岩体钻进速度和岩体声波速度6 个参数作为岩体质量分级综合评价指标,以三山岛金矿7 个采场为研究背景,建立岩体质量分级的属性识别模型,根据信息熵理论计算各评判指标的权重,计算各指标属性测度,利用置信度准则和评分准则,预测岩体质量排序和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属性识别结果较RMR 法更准确,评价结果客观、可信。  相似文献   

19.
针对偏好信息是可比较语言的多属性决策,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基于可能度分布距离测度的TOPSIS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可比较语言转化为犹豫模糊语言信息,通过定义可能度分布距离公式,避免了传统犹豫模糊语言评价信息在距离计算过程中的误差;然后建立了基于可能度分布距离测度的TOPSIS决策模型,通过计算正负理想点得到最优参照方案,根据各方案与最优参照方案间的距离进行排序并择优,相比于传统TOPSIS方法更能体现各方案与理想方案的贴近程度;最后,以快递服务公司的测评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