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丽丽 《科技信息》2010,(24):I0125-I0125
《摘罢苹果》是美国现代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著名的小诗。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诗中所体现的几种和谐的矛盾:题目中"苹果"一词的含义;梦的本质的分析;以及诗中意象所反映出的不同的世界观。通过以上三方面来分析诗中矛盾双方的对立及统一。  相似文献   

2.
本刊一九八五年二期曾刊登了我校中文科古典文学教研室编的《唐代民俗诗选》几首唐代民俗诗.这期我们再选登该书中恋情婚姻民俗及游乐民俗中的几首诗.这几首诗反映唐代恋情婚姻及游乐民俗事象,很有特色,有些诗还未见于其他唐诗选本.但从民俗学角度来看颇有价值.诗选的说明对诗中民俗事象探本溯源,资料翔实,有一定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3.
"莫愁"这一形象在唐之前大致有两种原型:石城莫愁和洛阳莫愁。李商隐的诗有6首直接写到莫愁。考辨历来研究者的观点并精析诗中之所用,可见李商隐使用"莫愁"典故大致暗循此两者,而又在具体情况下丰富灵活。由此亦可进一步理解李诗曲折朦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最早提出宋初"晚唐体"一说,并对其成员进行勾勒的是宋元之际的方回《送罗寿可诗序》,今人多从此说,然学界也有异议。笔者将现有文献史料和诗人诗歌创作实践等结合起来考察,认为将"九僧"、寇准、林逋、魏野、潘阆、赵湘归属于"晚唐体"应属无疑。宋初还有很多诗人受"晚唐体"影响,其诗具有"晚唐"风味,但这些诗人作品大多散佚,仅凭几首佚诗残句以及古人的评论,难以考征其诗风归属。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刘禹锡《竹枝词》 (一首 )的六种英文译诗 ,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评价 ,探讨其优劣得失 ,并评出一首最佳诗译 ,以说明译事之难。  相似文献   

6.
听一位教师上《白鹭》,应该说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还是非常巧妙的。但是当教师让学生讲“白鹭为什么像一首诗”这个关键问题的时候,学生只会重复说白鹭像一首诗,对于白鹭和诗歌的哪些方面的美相似,学生就是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7.
在陆游168首咏梅诗中,采用了"一"与"多"的对举(对立)这种艺术手段,"一"与"多"的形态通常是以梅花与它物、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方式出现;部分咏梅诗中梅花数量的多少与情感表达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即梅花繁多时陆游情感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梅花数量较少时陆游情感流露出孤独、寂寞之感。通过陆游咏梅诗中"一"与"多"的研究,对充分领悟诗人坚强面对生活、乐观对待挫折的精神,对深入理解和把握陆游的整体诗风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诗坛,废名是一位突兀不群的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他善于把禅宗与人生思考汇而为一,创造出具有现代气息的禅趣诗。近年来探讨废名与佛教关系的论文较多,但大多都锁定在其有限的几首诗内,本文从废名先生的新诗诗论和常被人忽视的几首诗来探讨佛教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辞章的四大要素为"情"、"理"、"景(物)"、"事",其中"情"与"理"为"意";"景(物)"与"事"为"象"。而"意"与"象"之所以能连结,甚至互动,自来虽先后有"比兴"与"移情"、"投射"之理论加以解释,却都不尽圆满;于是有"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说之出现。试着参酌这种学说,分别就辞章中意、象之连结或互动,先探讨其相关理论,再举几首古典诗词为例作说明,然后综合起来略作美学之诠释,以概见"异质同构"在辞章意象中的奥妙表现。  相似文献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曾借林黛玉教导香菱学诗,显示他的关于诗歌创作的见解:一是:先从几家著名的诗人作品里读上几百首,“细心揣摩透熟”,做个“底子”;然后,是广泛地“一看”古代优秀诗人的经验。林黛玉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五言律读一二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王易)、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黛玉这番话,我们应该领会她的精神。意思是说:先对王维、杜甫、李白的诗细心揣摩透熟几百首,做个底子,以后旁及陶、应、谢诸家,融会而贯通之,这样就不愁不会咏诗。黛玉讲的是学诗的基本功,先对王维、杜甫、李白三个著名作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首具有典范意义的现代抒情哲理诗,郑敏的《金黄的稻束》为读者提供了多条进入其知性世界的路径。通过对作品核心意象的理性梳理,在充分肯定其"情性"与"智性"高度和谐的特点基础上,分别从"苦难""静默"和"疲倦"三个角度切入,用以阐释通向《金黄的稻束》所指涉的知性王国的多种可能,意在说明这是一首可以以多棱镜的样式观照到生命永恒意味的成功的现代抒情哲理诗。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的《圣女祠》三首,表现圣女来去无踪(象征美好事物难以把握)和作者的忱挚追求.它和其他咏仙诗在思想上联系密切,是作者在特殊背景下的一种特殊而复杂的情绪的反映。因此,不能把这三首诗看成是讽刺女冠或描写作者与女冠秘密恋情的诗歌.  相似文献   

13.
林柯 《科技信息》2011,(16):178-179
很多读者认为《出征前致露卡斯妲》一诗极好地阐释了荣誉观和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其与典雅爱情的关系,是对中世纪骑士文学的继承。然而笔者认为本质上该诗是一首"及时行乐"诗歌,只是主题被隐藏在了朦胧语义之中。  相似文献   

14.
三峡茶诗是中国茶诗的一部分,体现茶与文人的一种情结,在三峡茶、茶文化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三峡茶诗角度分析茶与文化名人的情结现象:一是三峡茶作为文化载体,其沃土之深厚,给人以强烈的感受;二是文人善于捕捉茶中信息,以致触茶生情,以茶说事;三是茶诗多有寄托,故文人常知茶性通人性,以此抒发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之情绪。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作中既有抒情诗、叙事诗,又有哲理诗和政治诗,但在诗歌的形式和格律方面,哈代却深受民间歌谣的影响。《黑暗中的鸫鸟》作为抒情诗歌,诗中那民谣调的均匀流淌、典型的哈代式措辞的奇妙,再加上诗人对荒芜景象的准确描写,使缓慢与静谧的韵调富有创意。哈代在诗中惯用的拟人手法,使诗意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生机和活力。这首诗是西方二十世纪最早的诗作之一,是哈代对二十世纪即将到来时做出的"新年"思考,从而给全诗赋予了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习型仿制人才是工业时代初、中期的科技发展的主力,它的思维持特征是一种输入信息至大脑并进行储存,在需要的时候,对存储的信息有选择地加以显示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通常称为记忆显现性思维。记记思维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有意识、有准备的思维活动,就像一个人要记住一首诗,要记住几个公式,要记住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等。  相似文献   

17.
深刻的哲理青春长驻,而诗歌中一些富于魅力和最深刻的东西也往往涵蕴在诗情与哲理交叉的区域。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就很讲究诗的理趣,历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上把说理“带情韵以行”当作艺术上的一种追求,从《诗经》开始,直到当代毛泽东主席的诗词,几千年的古体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情理兼具、情茂理精的优秀诗篇,受到读者深深的喜爱,以至谁都可以吟诵几首或几句理趣精妙的诗来。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立秋过后,杜甫携眷西行,在由秦入蜀流寓同谷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以山水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每首诗甚至每句诗皆可视作"有我",诗歌中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乐观而孤独的旅客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上《游子吟》一课时,在激情导入新课,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大意后,我说:“每当朗诵起这首诗,就不由得想起一首歌。同学们猜猜是首什么歌?能唱的唱几句也行。”  相似文献   

20.
唐代送别诗的繁兴与许浑的创作罗时进许辉,字用晦,是晚唐著名诗人,有《丁卯集》传世。许浑创作涉及题材甚广,其中送别诗颇为引人注意。一是作品数量多。在许浑530多首诗中,送别诗汁69首,约占17%之多,在晚唐诗人中较为可观。二是精心之作多。宋人严羽在《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