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知识库用于建模与仿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仿真过程进行智能计算机辅助指导的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机器人足球比赛(RoboCup)为背景,基于主智能体和辅助智能体概念,提出了基于主智能体群体强化学习算法(GLBMA),该算法通过主智能体和辅智能体的角色切换来实现整个团队的学习,改进了传统的群体强化学习算法。RoboCup仿真比赛试验表明,传统群体强化学习算法中的行为学习状态空间过大,连续状态空间的行为选择及多智能体合作求解等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3.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差异,着重探讨了智能代理技术和基于案例推理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给出一个基于移动智能代理的网络化学习环境,讨论了该学习环境的体系结构、工作过程、推理机制、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最后利用Aglet移动Agent平台对系统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4.
本系统运用软件嵌入技术,对一般有智能的系统其过程行为参数实现远程实时引入通用数据处理系统,完成过程行为的在线可视化,并生成实时数据库。有效地支持了群集系统的管理,可实现基于总线的现场控制和管理信息系统(CMIS)。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智能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老龄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其社会适应问题也日益凸显。以安徽老龄群体为例,探讨其在智能媒体背景下的社会适应现状,通过定量分析提出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健全经济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路径选择,为老龄群体提供更好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从而有效地帮助安徽老龄群体缓解社会适应压力,增强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差异,着重探讨了智能代理技术和基于案例推理在个性化学习中的应用,给出一个基于移动智能代理的网络化学习环境,讨论了该学习环境的体系结构、工作过程、推理机制、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机制,最后利用Aglet移动Agent平台对系统进行了实现.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人群疏散路径规划仿真方法.该方法结合群体智能的宏观模型与具有个体动力学特征的微观模型,提出综合两种模型优势的人群疏散仿真模型以及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动态路径规划算法.算法借鉴人工蜂群算法的原理,根据出口的个数及拥挤度对人群分组,然后在每个群组选取一个引领者.引领者带领群组向出口移动.移动过程中,群组内执行改进的社会力模型,以保证群组内的个体避免碰撞并且方向一致.针对突发事件人群疏散中疏散效率方面存在的技术瓶颈,探索基于群体智能的人群疏散路径规划的理论框架和体系,旨在为应急管理部门对人群疏散辅助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无障碍视听传播为视听障碍人群提供平等获取信息和参与传播的机会,它旨在消除视听障碍对个体的限制。从技术可供、传播可及、权力可见三个角度分析ChatGPT赋能下的无障碍视听传播,分别针对视障和听障群体分析ChatGPT多模态辅助弥合数字残疾沟的可能性,生产可供性下智能语音实时翻译应用和认知可供性下听障群体情感智能交互,利用多维视觉重构听觉支持机制,平台可供性下第一人称视角问答与感知可供性下语音辅助多元场景重塑视觉辅助机制。然而技术的可供性并不意味着无障碍视听传播的可及性,需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法律行业建设以及优化应用产品。无障碍视听传播未来发展应聚焦于障碍人群的权力可见,从微观知觉到宏观知觉、从特殊到普遍、从被技术重塑到重塑技术这三方面探讨未来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给出了基于Agent的个性化智能导学系统的设计模型,阐述了总体设计思路。将Agent技术应用于模型中,突出了个性化与智能化。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个性化的生成学习路径,因材施教性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基于CSCL的定义和特征,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探究并设计了基于CSCL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结合一个案例对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本交互信息对文本语义匹配模型的重要性,提出一种结合序列生成任务的自监督学习方法.该方法利用自监督模型提取的文本数据对的交互信息,以特征增强的方式辅助基于神经网络的语义匹配模型,构建多任务的文本匹配模型.9个模型的实验结果表明,加入自监督学习模块后,原始模型的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改进深度文...  相似文献   

12.
电子课本的技术基础仍不稳固,因为新型电子课本已推向市场且不断接受着检验,而其交互形式仍在研制中。本文建构了一种框架模型,用以协调学习、教育与培训中的电子课本的需求、开发形式设计。整个开发过程经历了理念、规范与实施阶段,并且本框架模型细化了标准开发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因素。该模型是一种对未来电子课本形式的建构,它的开发是基于电子课本价值评估框架与电子课本生命周期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机械设备中存在的因果诊断知识故障树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解释学习的产生规则的方法.在对诊断对象进行深入分析其知识表示的基础上,给出了知识编辑细化的框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得出了基于解释学习的知识归纳方法.还对解释学习中存在的效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提高其效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XSLT在HLA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工具实现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基于XSLT实现HLA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工具的技术,描述了基于MVC模型的HLA联邦成员代码框架的设计、独立于程序实现的HLA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模板的设计和基于XSLT处理器的HLA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功能的实现。研究表明基于XSLT实现HLA代码生成工具是一种开发成本低、实现难度小、维护方便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书包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乃至整个教育界的关注热点.本文主要给出了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面向服务架构的设计模式和设计的系统参考模型.由此给出了基于个人学习环境的电子书包应用设计框架,提出系统服务实现的框架与方法,以及学习中心与客户端的设计方法.该应用设计对电子书包的教学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完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Struts Spring Hibernate多层组合框架,该框架是在Spring、Struts及Hiber-nate技术基础上实现的轻量级可重用框架,代表了J2EE应用框架的发展方向。分析了Spring、Struts、Hibernate技术及Struts Spring Hibernate多层组合框架的特点及工作流程,在此框架基础上对远程培训平台进行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7.
偏标记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机器学习框架,已有的逻辑回归偏标记算法尚不能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建立了一种可以解决数据不平衡的逻辑回归模型偏标记学习算法.基本思想是在多元逻辑回归模型中定义新的似然函数以达到处理不平衡数据的目的.算法先根据训练集中各个类别样本所占比例定义了一个新的似然函数,之后通过逼近和求导等数学手段推导得到了能够求解的光滑的逻辑回归偏标记学习模型.在UCI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数据存在不平衡问题时提高了样本的平均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adapt different languages and platforms,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process and validate IDL symbol table and intermediate code by XML API. It puts emphasis on IDL AP1 extension towards DOM API based on the idea of combining XML with IDL compilers. At last, the IDL compiler designing framework based on XML AP! is given, in which compiler front end can be managed and validated by some XML techniques and tools, IDL API can be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test, so IDL intermediate code is provided with maintainability, portability and generation. IDL compiler can be developed and extended by XML-based API, which realizes versatility and portability of modern compiler.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秘密分享的非对称数字指纹体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将秘密分享的思想用于非对称数字指纹的构造,提出了一种不使用安全多方计算协议的非对称数字指纹体制。考虑到对用户合谋攻击的容忍性,结合一种随机指纹编码方法,将该体制改进成具有一定抗用户合谋攻击能力的非对称指纹体制,该体制具有较好的实现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学习型城市评价的依据和尺度,直接关系到学习型城市建设质量以及发展的方向。本文首先对学习型城市评价的概念作了界定,然后就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构建原则、注意把握的问题,分别作了阐明;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对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作了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