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白话小说在其崛起过程中,《太平广记》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说话”行业教育的“教科书”,《太平广记》不仅成为宋元话本最重要的故事来源,为宋元话本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还对白话小说观念的形成与白话小说的分类产生了有益的帮助,从而多方面、深层次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为市井细民写心--论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小说话本是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开山之作,以市民阶层为主人公,描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意识;风格清淡朴实;在市民阶层的生活细节和思想意识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真实,具有写实精神.宋元小说话本的写实精神促进了中国世情小说叙事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节选了冯梦龙的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课文的“自读提示”第一段这样提示: 我国的白话小说始于唐代,但现在所能见列的最早的白话小说,则是宋代的“话本”——说书人讲述故事的底本。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但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即文人模拟“话本”的故事形式所编写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般被公认为明人的作品。 这段文学知识提示了四个知识要点:(1)白话小说的产生时代;(2)什么是“话本”和“拟活本”;(3)冯梦龙编订的“三言”是哪三本小说的总称;(4)肯定了《灌园叟晚逢仙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至宋元,出现了重要的转折,即以文言小说为主转变为以白话小说为主。这一转折对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全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根本上讲,促成这一转折的原因乃是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标志着这一转折期的作品是宋元话本小说,它的产生、发展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它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现技巧无不带有市民文化的印记。因此,研究宋元话本与城市经济、市民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掌握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宋临安出现的话本中,有“小说”一家,“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博刀赶棒及发迹变泰之事。”关于这类作品何以以“小说”名之,鲁迅先生曾说:“在说话中之所谓小说,并不像现在所谓的广义的小说,乃是讲的很短,而且多用时事的……在短时间内就完结。可见宋代说话中的所谓小说,即是‘短篇小说’的意思。”也就是指“简短的说话”。认为“小说”的得名主要是由篇幅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从宋元话本到清代的白话公案小说,判官形象的发展和演变分为两个阶段:由宋元到明,判官形象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由边缘向中心靠近;由人上升为神。由明到晚清,判官形象由肯定逐渐转向否定;由中心向边缘外移;由神又下降为人。判官形象发生变化有社会环境、民众心理和创作主体这三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书林漫步     
五种明人辑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明末冯梦龙纂辑。各四十篇共收话本一百二十篇。有宋元旧作;也有明人拟作,其中有些可能就出于冯氏之手。“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明末凌濛初作。共八十篇,内有一篇重复,一篇杂剧。“三言二拍”为研究宋元明话本小说的重要资料。就思想性和艺术价值说,“三言”在“二拍”之上。  相似文献   

8.
《跻春台》成书于清代光绪年间,为中国古代最后一部话本小说.同时,《跻春台》还是清末川刻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在话本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可目前学术界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学与方言学领域,从文学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研究的著述凤毛麟角,大多只对版本研究稍有涉猎.从文学、伦理学视阈下对《跻春台》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对于更好地把握话本小说的发展脉络,拓展话本小说的研究视域,丰富清末川刻话本小说的研究内容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唐五代时期的寺院讲经变文,就是这一时期的成果,也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产物。佛经的翻译,佛曲梵呗的模拟制作,唐代寺院礼佛唱导的方式,正是讲经变文这一俗文学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它是宋元话本小说的源头,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产生亦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1.
瞿佑对唐传奇小说浸润颇深,这为其《剪灯新话》创作提供了重要参照体系。在《剪灯新话》中许多篇章在人物描写及情节构思上都明显地模仿了唐传奇小说。同时,瞿佑对宋代传奇志怪小说及话本小说也有着广泛的阅读与接受,除情节构思上的效仿外,他还接受了话本小说的审美趣味,从而使《剪灯新话》中的某些小说表现出明显的俗化倾向,显示出明代传奇小说与话本小说在审美观念上的交汇互融。  相似文献   

12.
宋元话本中有一篇《碾玉观音》,其中的女主人公璩秀秀,是一个杰出的艺术形象。这个形象虽然产生于古代,却包涵有近代人学因素在内,在中国文学史中树起了一座人学思想的丰碑。因此,璩秀秀是值得认真而深入研究的一个艺术形象。 (一) 《碾玉观音》见于《京本通俗小说》。明代冯梦龙将其收入《警世通言》一书中,改题为《崔待诏生死冤家》,并注明是“宋人小说”。可见此小说是宋代作品无疑。一般文学史家亦列入宋代文学加以叙述。 《碾玉观音》写一个装裱古今书画的手工业者的女儿璩秀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季节被迫卖给咸安郡王,在王府内做为“养娘”,即  相似文献   

13.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 ,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 ,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 ,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作的序幕。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 ,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并启示了台湾新文学社会写实的方向 ,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 ,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宋元话本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资料,过去辞书编纂由于对白话文献重视不够,致使很多词语不能从辞书中正确反映其产生、发展的真实面貌。针对宋元话本词语研究的现状,以《全相》词语研究为例,从一个侧面说明宋元话本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话本是说话人用以备忘或传授生徒而写的底本。说话在唐代已很盛行。话本小说在艺术表现上也比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步,较成功地塑造了一些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现存宋代讲史话本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宋代的讲史一类长篇话本虽然成就不高,但在我国小说史上却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台湾新文学之父”的赖和,他不仅是台湾白话散文的开拓者,同时也是台湾新诗的开拓者之一,而且他还捷足先登地正式揭开了台湾白话小说创伤的序幕,他的伤口充分体现了反对奴役、反对压迫、反对榨取的反抗精神,为台湾新文学树立了第一面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并启示了台湾文学社会定实的方向,奠定了台湾新文学的基石。作为中国新文学一部分的台湾新文学是在“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赖和的创作十分明显地受到鲁迅的影响,在写实方法、创作主题、文体形式、讽刺笔调诸方面,都可窥见鲁迅作品对赖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5,(5):114-115
刘相雨教授主编的《宋元话本学术档案》一书,在纵览宋元话本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学术史的眼光对二十世纪以来宋元话本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十八篇(部)经典论文(著)进行了评介,在评介中彰显出对学术质疑精神和优良学风的推崇。  相似文献   

18.
《水浒全传》成书经历了由宋元话本、杂剧发展演变而成长篇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后来又复有人起而荟萃收拾”(《中国小说史略》)。今仅就《水浒》(一百二十回本)中关于宋元百戏伎艺作一些考释,以冀有助从一个侧面窥见《水浒》成书大体上所经历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这部现实义杰主作所反映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9.
话本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种文学样式,从文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很多。从修辞史的角度切入,专就话本小说“题目”的形式进行定量统计与计算分析,这对揭示话本小说在“题目”这一修辞“标的”方面的具体情况及其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漫谈宋元话本的民族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宋元话本的体制结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以及语言艺术等方面的特征,都与“说话”艺术息息相关。“说话”艺术具有同诉诸听觉相关的特点,并具有功利性质的目的,这两大因素制约了宋元话本的艺术,并使它在世界文学之林中,显示出独特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