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院自1985年6月起,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采用卡介苗灌注以防止肿瘤复发。通过对36例患者长期随访观察,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患儿均经手术切除病灶一期缝合伤口方法治愈。其中5例在外院误诊,2例已破溃流脓,1例切开引流后复发。术后随访6~24月无复发。结论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同侧腋下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切除彻底清除病灶,是快捷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2例,男女各1例,年龄33~54岁,均有全程无疼性肉眼血尿史10~30余天.经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等无异常发现,仅耻骨上区轻度压疼,B超检查示,膀胱占位病变,肾盂造影提示,膀胱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内有乳头状肿物2×2.5cm,带蒂.临床诊断:膀胱肿瘤.治疗方法:均在连硬外麻下行膀胱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膀胱内有一2cm大小的乳头状肿物,表面渗血,带蒂.用电刀在膀胱粘膜下切除肿瘤组织,电灼肿瘤蒂基底部周围2cm膀胱粘膜,放置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缝合膀胱和腹壁切口,恢复良好.病理报告: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内卡介苗灌注两年,定期复查膀胱镜,随访8~10年未复发,生存.讨论:卡介苗膀胱内灌注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病疗法,能直接提高机体对抗恶性肿瘤的能力.它不但可以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又可非特异性地增强肿瘤的抗原性.目前认为,卡介苗是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较好的药物,卡介苗可能有防止膀胱癌向深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尿道切除膀胱特殊部位的肿瘤65例。其中乳头状移行细胞癌61例(92.8%);乳头状瘤4例(6.2%)。膀胱后壁肿瘤用侧方移动的方法进行切割;膀胱侧壁肿瘤切除先行闭孔神经封闭,电流强度应尽量小些;男性尿道内口肿瘤同时伴有前列腺肥大时,电切器不能放置肿瘤处,先行部分膀胱颈或前列腺切除后再行肿瘤切除;输尿管口处肿瘤应将输尿管口与肿瘤一起切除;切除顶部肿瘤时应将电切器倒转180°,膀胱内充盈液体约150ml,左手在耻骨上向下推压膀胱,右手操作电切器切除肿瘤。术后用BCG75 mg加N.S20ml按Lamm方法进行膀胱灌注,随访1~5年,其中3~4年肿瘤复发者6例占9.2%。  相似文献   

5.
卡介苗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卡介苗素对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方法 对 9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给予控制感染、对症治疗 .除常规给予止咳、化痰药外 ,同时肌注卡介苗素 2mL/次 ,每周 3次 ,3个月为 1个疗程 ,并与常规治疗对比 .结果 经治疗后卡介苗素组血清IgG(免疫球蛋白G)和IgE(免疫球蛋白E)明显下降 ,其抗复发的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 4 7.8%、34.4 % ,总有效率为 82 .2 % ,显著优于对照治疗组 .结论 卡介苗素能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对IgE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和伽玛刀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者30例,额下入路者5例,额颞眶颧入路者4例,复发的5例及未全切的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及SimpsonⅡ级)率为69.2%(27/39),次全切(SimpsonⅢ级)率为20.5%(8/39),部分切除(SimpsonⅣ级)率为10.3%(4/39).复发6例,其中5例接受伽玛刀治疗,控制率为60%(3例),SimpsonⅢ级+Ⅳ级切除12例,其中8例患者接受伽玛刀治疗,肿瘤控制率为75%(6例).随访4个月~8年,平均45个月,预后优良32例,一般4例,差3例,死亡1例.术前视力视野障碍的21例患者有7例术后视力明显改善,9例无明显变化,5例恶化,术前偏瘫或偏侧感觉障碍的7例患者中6例术后有改善,1例加重,术前动眼神经麻痹的6例患者有1例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3例恶化.术后新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的患者6例,意识障碍3例,出现对侧肢体偏瘫1例,语言功能障碍1例,精神异常1例,嗅觉丧失1例.结论: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能否全切与肿瘤的位置、大小、质地、瘤周水肿程度、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等的关系有关;术中CUSA与等离子刀的应用,可提高肿瘤全切率;伽玛刀是处理肿瘤术后残余或复发的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9%,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 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授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N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M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T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2例胃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情况,并采用Logistlc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率为45.4%,术后2年内复发转移率73.7%,2-5年复发转移率21.%,5年后复发转移率4.4%;单一复发转移占83.2%,多部位复发转移占16.8%。单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与肿瘤大小、原发灶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大体分型、癌细胞浸润深度、辅助化疗、术后病理、TNM分期有关,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肿瘤大小、辅助化疗、TNN分期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大部分在术后2年内,以单一复发转移为主;肿瘤大小、1NM分期及辅助化疗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的因素,根据复发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以期降低其复发率.以21例食管癌根治术病理切缘阴性而在术后3~33个月内发现吻合口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后辅助放疗后的复发率,统计学分析用卡方检验.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与肿瘤的恶性程度高、期别晚及手术范围不足等因素相关.术后纵隔区放射治疗未见改善吻合口复发的发生率.复发后适宜地采取手术或放射治疗,可以使少部分病人获益.  相似文献   

10.
卡介苗接种后异常反应1例报告刘建萍,严洲(兰医二院保健科730030)卡介苗是由牛型结核杆菌,经人工培养传种接代而制成的一种无致病性的活菌苗,经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一种特异性免疫力,可以起到预防结核的作用,有力的保护了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接种过量或误做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国产管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1988年至2000年2月,应用该技术行肠癌保肛手术98例,其中低位吻合(吻合口位于复膜返折平面以下者)75例,占76.53%,内65例系低位直肠癌(距肛缘8cm以内),超低位吻合16例,占24.62%,结果:所有患者的吻合器切除圈完整,。术后吻合口漏4例(4.08%),吻合口狭窄3例(3.06%)吻合溃疡1例(1.02%),局部复发4例(4.08%)。结论:国产吻合器吻合法可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引入了一类具有奇异跳动的半直线上随机环境中的随机游动模型,该模型是对半直线上一维紧邻或有界跳幅的随机环境中随机游动模型的推广。利用经典马氏链的常返、暂留准则并结合适当的不等式构造出在固定环境情形下状态的常返、暂留的几个判别准则,并在状态常返的情形下进一步研究了状态的正常返与零常返性。通过将环境随机化,利用环境序列的极限理论得到了这类随机环境中的随机游动状态常返、暂留的判别准则及正常返与零常返的判别准则,所得结论是一些文献结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13.
半直线上独立随机环境中随机游动的常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在随机变量独立但不同分布的情形下,右半直线上随机环境中的随机游动的常返性和非常返性,并进一步研究常返性中的正常返和零常返,得到了较完善的结果,推广了Solomon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拓展Boros-Moll多项式序列递推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了Boros-Moll多项式序列递推关系新的证明方法。首先,对Boros-Moll多项式序列满足的递推关系进行适当变形、分拆;其次,将满足的递推关系式构造为3个部分和的差式;最后,运用代数方法、构造法等数学方法得出3个部分的和均为零,进一步得到Boros-Moll多项式序列递推关系的一个新的证明方法。结果表明,在Boros-Moll多项式序列递推关系中,对其结构进行巧妙变形、分拆,再证明相应的引理成立,可得出一个新的证明方法。研究结果丰富了Boros-Moll多项式序列递推关系的相关理论,为Boros-Moll多项式序列在组合数学、社会科学、信息论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应用CO2激光联合IL-2局部注射治疗33例尖锐湿疣患者.3个月后随访的28例病人中,痊愈20例,治愈率为20/28.复发8例,复发率8/28.其中发生在肛周的尖锐湿疣6例,占复发率的6/8.应用IL-2局部注射,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病人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Urn)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36例和放疗后坏死患者24例,均接受常规MR[检查和DWI检查,分析DWI表现,并对两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进行比较。结果放疗后复发组在DWI多表现为高信号,而放疗后坏死组多表现为低信号;放疗后复发组和坏死组ADC平均值分别为(0.87±0.13)×10^-3mm^2/s和(1.12±0.18)×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2,P〈0.001)。结论DWI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I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7.
肿瘤标志物CEA,CA15-3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CEA,CA15-3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及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血清及乳腺导管液中肿瘤标志物癌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结果 联合检测能更好地预测乳腺病变.结论 联合检测CEA,CA15-3可作为乳腺癌病人一项可靠的监测指标,能更早发现复发转移倾向,可动态观察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术后综合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实施肝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肝细胞癌的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对18项潜在的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早期复发82例(42.05%)。早期复发组的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5.9%、22.5%和13.3%,对照组相应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95.3%和77.7%,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825,P〈0.001)。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浓度、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和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术后容易复发是肝细胞癌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术前碱性磷酸酶浓度、肿瘤病灶数目、手术中输血量是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