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对75例膀胱癌病人于肿瘤切除或肿瘤活组织检查后,应用卡介苗膀胱内灌注进行治疗和预防其术后复发,随访75例,3~45个月,复发7例。尽管卡介苗可能引起不良反应,但经采取相应的处理后,可使症状缓解或消失。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5年6月起,对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采用卡介苗灌注以防止肿瘤复发。通过对36例患者长期随访观察,疗效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后使用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对76例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患者实施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和护理。结果76例患者68例坚持完成全程化疗,随访2—5年,其中有5例复发,有效率达93%。结论坚持规范、全程、正确的化疗药物灌注是减少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复发的重要治疗方法,而正确、合理的护理则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李敏 《甘肃科技》2020,(19):140-141
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性回顾了2017年5月至2019年11月期间进行了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的62例患者治疗期间资料,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所有患者例数分成了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使用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的是针对性护理措施,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别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之中患者的身体状况、认知能力、家庭作用、情绪状态以及社会功能五项评分均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分析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采取护理时,使用针对性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婴幼儿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卡介苗性淋巴结结核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结果患儿均经手术切除病灶一期缝合伤口方法治愈。其中5例在外院误诊,2例已破溃流脓,1例切开引流后复发。术后随访6~24月无复发。结论婴幼儿卡介苗接种后发生同侧腋下淋巴结结核较少见,容易引起误诊误治;手术切除彻底清除病灶,是快捷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制了一种用于膀胱肿瘤治疗的药液循环灌注控温治疗仪.文中首先介绍了膀胱肿瘤热疗的原理与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构建了以膀胱杯模拟人体膀胱的治疗仪仿真系统,并基于嵌入式微控制器进行了治疗仪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进而给出了治疗仪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基于μCOS-II的软件架构设计、温度检测与控制等应用软件模块设计、基于μCGUI的图形人机界面设计.最后,阐明了治疗仪仿真系统硬件测试和软件调试的步骤与方法,并指出了后继工作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告原发膀胱小细胞癌1例并研究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患者以无痛性全程血尿就诊,发现膀胱右侧壁肿块,病检为小细胞癌,免疫组化示神经内分泌标记物Syn、CoA、NSE阳性,行TURBt两月后复发,随即行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原位排尿术,随访1年无复发和转移。结论:此病少见,恶性程度高,尽管其临床特征同移行细胞癌相同,但治疗方案并无统一意见,治疗需多种手段共同干预,包括手术和放、化疗。  相似文献   

8.
对于膀胱癌的诊断,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前者能提供准确的诊断(除非肿瘤小于1mm),后者的敏感性取决于肿瘤的分化程度,其敏感性在45%~80%,因此以上两方法在临床诊断时各有其受限之处。BTAStat试验是一种快速简易的定性方法,为一种新的酶免检测方法,用以检测膀胱癌患者尿中相关抗原(一人类补体因子H相关蛋白)。本文旨在了解这种方法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的作用。采用美国Bard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方法简便,可由医生自己操作。检测总例数为219例,其中,76例健康者全部阴性,10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中48例阳性,有病理学证实的43例膀胱癌中30例阳性,因此,其敏感性为698%,特异性52%。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本法对膀胱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及术后辅助膀胱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白斑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均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超越白斑边缘1 cm处开始电切,深达浅肌层.术后辅以膀胱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灌注治疗.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1例输血,手术时间6 ~15 min,平均(9.18±2.05)min.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住院时间3~5d,平均(4.06±0.78)d.术后症状消失,随访6~15个月,平均(11.12±2.32)月,行膀胱镜复查未见复发.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联合丝裂霉素灌注治疗膀胱黏膜白斑有效,安全、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黄蓉  万博  苗承梅 《甘肃科技》2021,(11):175-177
探究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81例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12周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41例实施12周的间歇性导尿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比2组膀胱功能、自主排尿时间、拔除尿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癌性腹水35例,采用腹腔穿刺抽液后,向腹腔内注入顺铂及足叶乙甙,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癌性渗液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15例,占42.9%;部分缓解7例,占20%;总有效率62.9%。可见顺铂、足叶乙甙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效果较好,副作用少,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选择更有效的灌注方法,为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通过术中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分别灌注5-氟尿嘧啶(5-FU),其靶器官中5-FU的质量浓度,标本用高效液相层析仪检测(HPLG)。结果 5-FU在支气管动脉灌注组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肺动脉组,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中的5-FU的质量浓度甚微。结论 术中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可使靶器官含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且全身毒副作用明显小于肺动脉灌注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对比试验和施工实例,准确描述了桩基工程水下灌注混凝土的运动过程,指出并纠正了从业人员施工及其认知存在的误区,对漏筋(缩径)、浮笼、断桩等常见桩基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有别于施工规范和相关施工手册的新观点,在不断成功的施工实践中总结出了强效克服常见水下灌注混凝土质量事故的新办法——拔管后导管埋深1 m为度控制法,是对现行桩基技术规范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兰州市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HPV型感染率及其主要基因型,进行乳头瘤病毒与膀胱癌移形细胞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了200例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膀胱移形细胞癌尿脱落细胞中HPV6、11、16、18型阳性率分别为7.9%、6.3%、36.9%和7%,低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6、11型阳性率为11.3%,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16、18型阳性率为37%.人类乳头瘤病毒6、11、16、18型感染阳性率在肿瘤患者尿液中有显著差异(P<0.05),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阳性率在肿瘤病理分级中有显著差异.人乳头瘤病毒16型在膀胱癌中分布为主.结论:高危人乳头瘤病毒可能与膀胱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张理祥 《科技信息》2009,(33):T0309-T0309
本文简介了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由于导管的问题而常出现几种事故,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处理事故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大量心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骨骼肌延迟性酸痛的研究结果,根据两者发生时间、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生化指标的特征以及现有解释理论等方面,提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机制这一假说,旨在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缺血再灌注损伤——延迟性肌肉酸痛的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大量心肌、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骨骼肌延迟性酸痛的研究结果 ,根据两者发生时间、超微结构的改变、主要生化指标的特征以及现有解释理论等方面 ,提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延迟性肌肉酸痛产生的机制这一假说 ,旨在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概述脊髓完全横断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术前准备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及术后护理心得。方法 购买雌性SD大鼠35只,横断S3-S4脊髓节段,建立逼尿肌无反射型神经源性膀胱大鼠模型,在术前、术后积极实施相关护理措施。重点涉及手术前后的常规护理、术后尿道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及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结果 所有大鼠均在S3-S4脊髓节段横断脊髓,术后成活率为82%(包含1只膀胱破裂和2只互相撕咬,3只大鼠死于脓尿后败血症,术后48 h成活率为100%)。结论 成熟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手术操作对模型制作固然重要,精心的护理和完善的准备却是保障动物生命安全以及术后迅速恢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小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h后再灌注24h,多数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可见苍白梗死区;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典型的缺血性表现。BABL/C小鼠大脑损伤最为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脑组织百分比与昆明白、C57BL/6J小鼠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线栓法易于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