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研究了环丙基硼酸与芳基ω-卤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反应,发现在合适条件下,经过渡金属催化,立体专一的环丙基硼酸能与芳香类ω-卤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酸酯顺利偶联,得到较高产率的交叉偶联产物。对于含不同取代基的芳香类全氟磺酸酯,使用不同类型的碱是重要的。在该偶联过程中,环丙基的构型保持不变,从而提供了一种以酚类化合物和工业上价廉易得的ω-氯代氧杂全氟烷基磺酰氟为原料制备立体专一的环丙烷衍生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了4-十六烷氧基苯甲酸(T1)和3,4,5-三取代十六烷氧基苯甲酸(T3)在石墨表面的自组装结构。两种分子均为二维长程有序,但排列方式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取代基(烷烃链)数目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
袁群惠  路军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通报》2004,49(18):1851-1854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3, 4, 5-三取代十二烷氧基苯甲酸甲酯(E12)和3, 4, 5-三取代十四烷氧基苯甲酸甲酯(E14)两种分子的自组装结构、组装层分子间相互作用以及两种分子共吸附在石墨表面时的组装结构. 两种分子均在石墨表面有序吸附, 分子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下, 烷基链对插排列形成类二聚体的二维有序长程结构. 取代基数目的差异导致两种分子吸附结构不同. 两种分子混合在石墨表面吸附时, 各自形成不同的畴区, 呈相分离状态.  相似文献   

4.
开展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与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磺酸钠(AOT)复配体系研究, 发现在某些配比下能自发形成囊泡, 并用负染色法TEM、冷冻蚀刻TEM、量热、动态光散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NaCl的加入可以促进囊泡的形成, 并得到了分散度小于0.1的单分散的囊泡, 这种现象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 同时开展该体系囊泡形成过程的量热研究, 发现单分散体系的热效应最大. 最后从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列参数、结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囊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TCNQ 分子在Cu(111)面上吸附结构的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万立骏  板谷谨悟 《科学通报》2000,45(19):2067-2070
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ECSTM)研究了0.1mol/L HClO4溶液中TCNQ分子(tetracyanoquinodimethane)在Cu(111)表面的吸附结构。结果表明,TCNQ分子在Cu(111)表面形成有序的(4*4)结构,分子的π结构,分子的π电子与Cu表面相互作用,形成“平卧”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2, 5-二巯基-1, 3, 4-噻二唑在铜表面的吸附与键合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岭  沈健  任俊  孟庆金  郁清 《科学通报》2000,45(20):2171-2174
通过表面增强Raman光谱(SERS),红外光谱(I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研究2,5-二巯基-1,3,4-噻二唑(DMTD)在铜表面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吸附在铜表面的SERS光谱,研究表明,DMTD分子是通过其环外的两个硫醇基与金属铜发生键合反应,生成了DMTD的单硫盐,同时,DMTD分子通过其环外的两个硫原子与Cu^+相配位,并通过Cu^+连接成一层牢固的一维链状聚合物膜吸附于铜表  相似文献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虫状胶束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流变学方法和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3)硫酸钠(AE)在AlCl3溶液中胶束的生长和结构.通过对溶液的剪切黏度、剪切应力、复合黏度、动态模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应用 Cox-Merz规则和 Cole-Cole图,发现在 AES/ AlCl3体系中可以形成虫状胶束和网络结构,且体系是偏离Maxwell模型的黏弹性流体.应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0.08mol·L-1AES/0.8mol·L-1ALCL3体系的结构,进一步证实了虫状胶束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李霞  曹溢  方博  张连营  陈浩  孙红文 《科学通报》2024,(14):1934-1944
全氟/多氟烷基酸类物质(PFAAs)作为一类优良的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半导体和航天等多种商业和工业领域,造成了水体中PFAAs的严重污染.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如絮凝、高级氧化等不能有效去除PFAAs,而离子交换树脂仅能去除传统的长链PFAAs,对于短链替代物C4 PFAAs和全/多氟醚羧酸的去除效果仍然未知.因此,本研究选取不同链长和官能团的PFAAs,探究不同结构PFAAs的吸附动力学特征,以及树脂性质和水化学条件(溶液pH、共存污染物、无机盐离子)对阴离子交换树脂(AERs)吸附去除不同结构PFAAs的影响特征及关键控制因素.结果表明, PFAAs在大孔AERs(A860)上的吸附速率更快,而凝胶型高憎水性的聚苯乙烯基树脂(A600)对PFAAs的吸附容量和去除率更高. PFAAs链长及官能团的电负性对其吸附速率和去除率均有较大影响:相同碳链长度下,全氟磺酸(PFSAs)>全氟羧酸(PFCAs).对于含有相同官能团的PFAAs,短链PFAAs的吸附速率高于长链PFAAs.溶液pH对PFAAs在树脂上的吸附影响较小.短链PFAAs在AERs上的吸附主要受离子交换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9.
以2,4-双[4-(N,N-二苯氨基)-2,6-二羟基苯基](SQ-H)方酸菁为骨架,通过向氮原子上所连接的4个苯基上引入不同长度的烷基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丁基和正己基),合成了分子SQ-C1/C2/C4/C6,并研究了其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基于该骨架的化合物而言,烷基链的增加会使分子的摩尔消光系数降低,同时,分子与PC_(71)BM共混膜的粗糙度及相分离程度逐渐增加.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这一形貌变化的本质是由于随不同长度烷基链(疏水性不同)的引入,改变了原有分子骨架的表面能,从而导致其与受体材料间的表面能差异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0.
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耐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TC23O)分子中的甲硫氨酸(Met)全部置换为甲硒氨酸(SeMet)。培养出甲硒氨酸置换的耐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SeMet-TC23O)的晶体,利用同步辐射光源收集了SeMet-TC23O晶体的X射线衍射数据,应用多波长反常散射方法测定了TC23O0.3mm的晶体结构。结果显示,TC23O分子为同源四聚体结构,每个单体由相对独立的N-端结构域(1-153位氨基酸残基)和C-端结构域(153-319位氨基酸残基)构成。每个结构域含有两个在此类酶中具有特征性的βαβββ结构花样,两个结构域可根据分子内非晶体学对称轴近似叠合。  相似文献   

11.
报道一种由硫醇稳定的小尺寸金纳米粒子形成的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将含有金纳米粒子的甲苯溶胶滴在平整基底上而自发形成的。金纳米粒子主要是利用相转移试剂4-辛基溴化铵将金氯酸根离子从水相转移至甲苯有机相中,然后以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将其还原后得到的,在加入还原剂之前,先将一定量的1-壬烷基硫醇加入有机相中作为稳定剂,以此来调控金纳米粒子的成核和生长速度,从而达到制备目标尺寸金纳米粒子的目的。紫外-可见(UV)、红外光谱(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结果表明了硫酸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生成,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进一步证实了金纳米粒子的尺寸及由其构成的二维六方密堆积有序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卢本卓  陈慰祖  王存新 《科学通报》2000,45(14):1482-1486
提出了将水化力加到广义Langevin方程中的新的模拟方法(GLDBEM)。水化力通过边界元方法(BEM)求出,包括溶质分子与表面诱导电荷的Coulomb相互作用和溶剂对分子表面的压力,摩擦记忆函数采用指数模型。以环苞霉素A(CPA)为研究对象,并将GLDBEM模拟结果与分子动力学(MD)模拟和通常的随机动力学(SD)模拟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GLDBEM模拟方法对研究分子的结构和动力学性质均比S  相似文献   

13.
一种形成金纳米粒子链状结构聚集体的新组装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桐信  张德清  徐伟  李书宏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2,47(21):1635-1638
制备并表征了带有吡咯基因的硫醇和烷基硫醇混合修饰的金纳米粒子,通过减少金纳米粒子表面吡咯基因的含量,借助化学氧化得到链状有序纳米结构,这种新颖方便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其他功能性的纳米粒子(如CdS,核-壳结构Co/Pt,Fe/Au等)的组装。  相似文献   

14.
李宝芳 《科学通报》1993,38(9):859-859
利用不带长烷基链的染料和长链脂肪酸混合,以制备染料的LB膜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许多不具有两亲性的分子亦能形成LB膜,在分子构筑术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混合单分子膜在不同表面压下的结构是不清楚。最近,法国和德国先后报道了以偏振激光为光源,CCD摄像机作为图像接收器的显微技  相似文献   

15.
分子距离润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威 《世界科学》1992,(4):21-22
只有几个分子那么厚的流体层如果被夹在固定的结构表面之间就能获得像固体那样的次序,人们知道这一点已经好几年了。根据《化学物理杂志》报导的伊斯雷拉威利等人的新的实验,这样的类似固体的次序在两个表面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依然可能存在。这一发现可被认为是分子摩擦学诞生的标志。分子摩擦学是在原子大小的距离上研究摩擦与润滑的科学。如果在流体池中使两个表面在分子距离内合在一起,层间流体就会改变其动态与静态特性。流体的相图会被改变,其热传递系数会发生变化,其质会变得不均匀,还可能变得各向异性。决定流体特性的因素很多,如流体的最初结构、两个表面的结构与可比性、表  相似文献   

16.
采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NES)对烷基、苄基以及两种酰基有机多硫化物与钢表面反应生成的摩擦膜和热膜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热氧化条件下, 4种多硫化物与钢表面反应生成的热膜的主要成分是FeSO4, 酰基多硫化物BOOS形成的热膜的次表面和本体中还含有少量烷基二硫化物. 生成的摩擦膜中, 多硫化物的结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其中烷基多硫化物最外层表面以烷基二硫化物为主, 苄基多硫化物最外层表面以FeSO4为主, 两者摩擦膜的次表面主要是FeSO4, FeS2和亚砜的混合物, 本体是FeSO4; 而两种酰基多硫化物摩擦膜的最外层表面都是以烷基二硫化物为主, 次表面和本体主要是FeS2.  相似文献   

17.
<正>逆转与衰老相关的牛磺酸损失可改善小鼠寿命和猴子健康。牛磺酸又称为β-氨基乙磺酸,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分子结构中带有一个磺酸基和一个β-氨基,这使得它在结构和化学层面上有别于我们熟知的形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多数植物中都不含牛磺酸,但它占动物体重的0.1%。人体自身有能力合成牛磺酸,不过当早期产量不足以支持发育时,就要依赖外源性补充了,因此牛磺酸算是半必需物质。对于一些牛磺酸合成水平极低的物种(例如猫)来说,牛磺酸是它们整个成年期都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会快速导致视网膜损伤、免疫问题和心肌病。小型临床试验表明,成年人类补充牛磺酸对于代谢和缓解炎症性疾病有益。然而,我们对于牛磺酸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确切作用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沈强  李欣  刘少杰 《科学通报》2003,48(12):1295-1297
采用X射线反射法(X-ray reflectometry)测定了十二烷基(6)聚氧乙烯醚(C12E6)分子所形成的自由站立式(free-standing)泡沫双层的结构参数. 结果表明: 此双层膜中的疏水碳氢链区、极性头区和表面活性剂分子单层之间3个区域的厚度分别为0.90, 1.35和1.31 nm; 电子密度分别为2.4×10-3, 2.6×10-3和2.3×10-3电子数/nm3; 区域之间的界面粗糙度为0.34 nm. 泡沫双层中两极性头区之间不含自由水, 而且其厚度在红外光线的照射下可变薄0.40 nm; 这可能是由于结构水被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19.
1,4,8,11,15,18,22,25-八丁烷氧基酞菁铜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测定了1,4,8,11,15,18,22,25-八丁烷氧基酞菁铜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Z=4,a=1.3741(1)nm,b=2.6737(1)nm,c=1.6690(1)nm,β=101.278(1)°.分子中相邻烷氧基之间的位阻作用使得酞菁环骨架呈马鞍状变形.在晶体结构中,分子沿a轴形成一维堆积结构,且相邻分子间交替出现两种重叠方式,两种重叠方式的分子间距、重叠面积和角度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
胶束、液晶的Raman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英  李干佐   《科学通报》1996,41(9):800-804
表面活性剂的缔合结构,包括胶束、微乳液、溶致液晶、囊泡等,它们的结构不同,其物化性能和应用范围不同.若能用简便方法能判断不同类型的缔合结构,在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Mitchell和Israelachvili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数据所组成的聚结参数 V/A·L_c作为结构判据(式中V为表面活性烃链的分体积,L_c为其烃链长度,A为极性基团的截面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Raman光谱受到其烃链振动形式所控制.在2800~2970cm~(-1)范围内的C-H伸缩振动,对分子排列和所处微环境变化非常敏感.Amorin等人提出R=I_(2880)/I_(2850)为有序参数,其值越大,分子排列有序性越为好;另外把P=I_(2930)/I(2850)作为极性参数,其值越大,分子所处微环境的极性也越大.本文从研究表面活性剂/醇/水体系的Raman光谱,提出一个新的参数 R′=I_(2910)/I(2880),作为胶束和溶致液晶之间的判据.若该体系R′<1为胶束体系,R′>1则为溶致液晶体系.这个结论为多个不同体系所证实,并且从理论上进行探讨.1实验部分1.1药品十二烷基甜菜碱(C_(12)BE),十四烷基甜菜碱(C_(14)BE),十六烷基甜菜碱(C_(16)BE),它们的合成方法和提纯方法见文献[6].十二烷基磺酸钠(AS)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AB),均是CP级,再重结晶两次.正丁醇(C_4OH)为AR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