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高等学校灾害知识和能力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零散、通识教育不足等问题,导致师生防灾意识薄弱、防灾技能不足。通过改革灾害教育教学方法,建设防灾减灾虚拟演练实习基地,强化灾害通识教育,实施师资培训,加强学生考核评价,树立防灾绩效评价理念等措施,推动实现全民防灾减灾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2.
安扬  毕丽娜  柳敏 《科技信息》2011,(34):69-70
近两年来我国各类灾害频发,尤其以造成损失严重的地震灾害为首,作为防灾减灾类的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使大学生在具备健康心理的基础上增加了面对灾害的心理应对能力。本篇论文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加强学生面对灾害的心理防御能力的教育方法,希望能对我国防灾减灾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沿线是地震、干旱、洪水等灾害的高发区域,防灾减灾需求强烈,但关于该区域的防灾减灾数据和信息服务能力相对滞后。面向防灾减灾知识服务需求,阐述了知识服务的起源和知识服务系统的主要特征,构建了以全球灾害元数据库、防灾减灾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系统门户为核心的防灾减灾知识服务框架,建立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并分析了灾害元数据标准、灾害数据产品、灾害知识应用、灾害案例共享等基础应用。重点介绍了目前防灾减灾知识服务系统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典型应用,包括孕灾环境基础数据知识服务应用、耕地干旱水平时空展示专题知识应用、蒙古国孕灾环境土地覆盖全要素数据服务知识应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主要历史灾害知识应用和中蒙俄经济走廊草地产草量知识应用。从基于知识组织的灾害数据管理、基于数据共享的灾害资源导航、数据驱动的灾害信息产品、人工智能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面向应急的快速灾害制图和社交媒体灾害数据挖掘6个方面进行了知识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与防灾减灾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丽 《科技信息》2007,(35):179-179
灾害的不断发生和加剧,对人类已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防灾减灾教育已倍受关注。本文系统论述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意在把防灾减灾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使其真正落实到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之中,以切实提高中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防灾减灾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今年国际减灾日期间,全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区域和行业特点,紧紧围绕主题,通过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技能示范、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应急救援实战演练等活动,普及推广相关知识,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轻灾害伤亡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引导广大师生及人民群众关注、防范各类灾害风险,自觉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事务,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5月9日,学士街道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纪元广场隆重举行第十一个"防灾减灾日"疏散演练活动,主题是:提  相似文献   

7.
灾害理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理论体系。灾害教育应该是全民义务教育重要的一部分,是直接面对所有民众,使之掌握一套地方性的防灾减灾和逃生等方法措施;但灾害教育更需要代代相传的传递者,需要具有相当灾害认知水平的教师,从而间接扩大灾害教育,这就意味着灾害学理论在高等院校中实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科普图书是科普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之一,研究科普图书在防灾减灾综合教育中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发挥其科普功能。重点讨论了目前我国科普图书在灾难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利用好科普图书这个工具,广泛传播防灾减灾知识。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广东地区新农村建设防灾减灾规划存在的问题,以GB50188-2007镇规划标准为蓝本,从广东农村村庄选址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规划两个方面入手,分别对位于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地区的4个农村防灾减灾规划进行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被调研农村在选址规划和常发性灾害防灾减灾方面普遍存在缺陷,经济发展落后、村民防灾减灾意识普遍不高和缺少统一规划是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提出防灾减灾规划建议,对广东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信息共享与减灾合作机制、防灾减灾能力与基础、灾害机理与防灾减灾技术研发、灾害风险评估与防控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对策建议:构建包容、共享、高效、科学的“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行动计划,提高沿线国家防灾减灾能力;构建“一带一路”重大工程灾害风险防控机制与模式,巩固“一带一路”建设成效;建设“一带一路”防灾减灾科技创新平台,提升沿线国家减灾科技能力;设立“一带一路”防灾减灾人才计划,持续提供“一带一路”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综合气象防灾减灾提出了新的需求.聚焦我国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和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三大方向,本文系统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综合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主要成就.在综合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上,全面回顾了气象灾害监测网络、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平台建设、全球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建设、环境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保障能力建设的主要进展.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体制机制上,从重大事件和活动中的气象灾害服务能力、气象灾害决策服务智能化水平、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化和标准化、蓝天保卫战中的先导联动作用和机制和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主要成绩.在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上,从新时代我国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顶层设计、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建设、气象灾害风险治理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4个方面介绍我国综合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从资源、业务、研究和理念上对我国未来气象综合防灾减灾进行了相应的展望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我省是灾害多发、频发的地区,每年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90%以上,严重威胁着农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防灾减灾形势严峻。本文讨论了如何为农村居民提供有效的服务,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及时做好预防。  相似文献   

13.
<正>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科技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灾害面前仍很脆弱,常显得无能为力。防灾减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建立防灾减灾广播电台并嵌入灾害警报系统,  相似文献   

14.
周芳检  唐励 《科技信息》2009,(20):11-12
多难兴邦,在巨大的灾害过后,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开展减灾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但在我国整个减灾防灾工作的链环中:灾害应急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准确、及时和畅通的信息沟通和传播机制不健全;灾害管理的立法工作落后;安全文化常游离于校园文化之外,这四大因素使得灾害教育这一环节还十分薄弱,建立应对灾害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部农村在防灾减灾体系中一直处于灾害频发却抗灾无力的状态。在社区参与已成为世界各国灾害管理重点的大背景下,西部农村社区参与防灾减灾的状况尤其值得关注和探讨。文章主要运用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视角,考察参与社区防灾减灾的多元主体,即村民、村委会和乡镇政府,分析影响其参与的因素,探讨各参与主体的行为选择对西部农村防灾减灾的影响,以期从根本上推动其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通过对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界定,结合我国农村灾害的特点,建立了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灾害进行合理的分类并探讨其成因、特别是防灾减灾的基础,本文将主要自然灾害按期成因划分为6大类44种,并对其类型分布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各种灾害均会造成社会财产损失,并且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对灾害进行例题的分类并探讨其成因、特点则是防灾减灾的基础。主要自然灾害其成因可划分为六大类44种,对其成因及类型分布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对我国灾害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自然灾害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自然灾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中国而言,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防灾减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的关注.目前,我国的防灾减灾大部分采用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不够完善.而且防灾工程存在着施工质量差、设计标准低、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防灾减灾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应对自然灾害的非工程措施.对于防灾减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近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印发通知,明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对做好2022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