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我国已逐渐进入老龄化国家,帕金森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目前,帕金森病治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药物治疗,主要以多巴类、抗胆碱等药物,随着帕金森病程进展,药效也下降;第二种是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脑深部核团毁损和DBS电刺激。  相似文献   

2.
白腰文鸟古纹状体粗核神经纤维联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顺逆行追踪法,对白腰文鸟的古纹状体粗核(RA)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端脑内发声控制的主要运动神经核团——古纹状体粗核(RA)除了与发声控制神经核团有纤维联系之外,还与其他神经核团有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3.
NO对脑的生理效应和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非经典性细胞递质和信使分子,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过程的调节。本结合NO的生物特性及其与一些脑疾病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如癫病、帕金森氏病、脑损伤等缺血等。  相似文献   

4.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的性双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石蜡切片的方法,对成年虎皮鹦鹉的前脑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nssle,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ylis,RA)和嗅叶X区(Area X)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并采用计算机鸣声分析技术对虎皮鹦鹉的鸣声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雄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明显大于雌鸟的三个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体积。雄鸟的叫声明显比雌鸟的叫声复杂多变。这些结果提示虎皮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与鸣叫行为都存在着性双态性。  相似文献   

5.
<正>记者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王立平课题组首次发现特异性地激活胶质细胞可促进干细胞分化并修复受损帕金森氏病脑组织,有望为探讨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新方法带来新的希望。相关成果12月18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据悉,帕金森氏病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1%-2%,且每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方法会随着疾病的发展产生耐药性,增大药量后会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应用干细胞针对帕金森氏病的治疗仍然没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该院 1995-1999年 4年间收治 Binswanger氏病 26例临床观察和对其 CT进行分析讨论的报告。文章指出:帕金森氏病(也可译为帕金逊氏病)也称:“皮质下 动脉硬化性脑病”。  相似文献   

7.
赵宏宇  陈斯云 《科技资讯》2007,(29):147-147
神经系统疾病是一直困扰人类、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类顽固性疾病.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将可能为这一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法.综述了基因治疗在帕金森氏病、阿尔茨海默病、Huntington舞蹈病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老龄化和工作、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呈逐步上升之势;在所有这些神经精神疾病中又以脑卒中、老年性痴呆(AD)、帕金森氏病(PD)的发病率最高,危害最大,直接威胁中、老龄人群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它们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大壁虎(Gekko gecko)中脑诱导转向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大壁虎运动行为脑功能基础和人工诱导的可能性,用不锈钢微电极对头部固定状态下浅麻醉的大壁虎(Gekko gecko,n=20)中脑脑区施以生理范围内的电刺激.发现中脑被盖区域在电刺激下可诱导出大壁虎脊柱侧弯和四肢动(外伸、内收、抬腿迈步等动作)等一系列多肌群参与的复杂运动行为;根据急性实验结果,通过在中脑被盖特定脑区植入金属微电极对术后恢复一周的清醒状态下的大壁虎(n=20)脑区施加电刺激信号,可成功地诱导出左、右转向的运动行为.该结果发现大壁虎中脑与运动行为密切相关,而且通过刺激脑内相关的核团可能实现对大壁虎部分运动行为的人工诱导.这为大壁虎运动的人工制导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神经科学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和神经放射科,是诊治人脑疾患和脑损伤的临床学科,属于神经科学之一。婴幼儿时期因脑发育障碍会引起癫痫、自闭症等脑疾病。青壮年人群中易产生精神性疾病,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药物依赖等。老年人易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AD)、帕金森氏综合征(PD),同时老年人还易发生脑卒中等。  相似文献   

11.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异氟醚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0)和电刺激组(H组,n=40),H组患者予持续经皮穴位电刺激,从术前30 min直至术毕30 min。两组患者均予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异氟醚、一氧化二氮维持麻醉。围术期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观察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及躁动程度,并依次评估拔管即时、拔管后5、10、15、30 min各时点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H组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H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C组(P<0.01);与H组相比,C组患者拔管即时MAP、HR升高幅度更明显(P<0.05)。结论: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轻异氟醚吸入麻醉的术后躁动。  相似文献   

12.
蛤蚧发声通路核团定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方法和电刺激技术对爬行类动物蛤蚧发声通路的神经核团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在延脑部位,疑核和迷走神经运动核参与对蛤蚧发声活动的调节,但以疑核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作用最为重要。疑核对蛤蚧发声器的支配为双侧性的,但以同侧为主。而迷走神经运动核只有单侧的标记。实验结果提示,中脑的中央灰质区(SGC)的背外侧核团可能通过对凝核的调节来影响蛤蚧的发声活动,大脑皮质的背侧皮质区(DX)也可能参与对发声活动的调节,且均为双侧性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能够再生和自我更新,并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因而神经干细胞移植可用于神经变性、脊髓损伤和神经脱髓鞘等疾病的治疗.本文主要总结了神经干细胞移植在帕金森氏病、脱髓鞘症、脊髓损伤、阿耳茨海默氏病和脑中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小脑在运动学习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小脑是运动学习的初级部位这一假说已得到了在各种运动系统中进行的损毁实验、电刺激记录等研究的支持。目前,对眨眼反射和前庭—眼反射的运动学习的研究表明,神经元可塑性遍布干小脑皮层和小脑深部核团;小脑在运动定时学习中起着特殊作用;小脑皮层对深部核团的学习具指导作用。小脑对这两个不同的运动系统的学习所起的作用极为相似,揭示这两系统学习的小脑机理可能代表了许多运动系统小脑依赖式学习的普遍原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宫腔镜电切术与宫颈环形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宫颈病变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TCRC)治疗30例,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30例.结果 TCRC组治疗出血量明显少于LEEP组,TCRC术后出血及阴道排液时间少于LEEP组,两者手术时间及术后治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能够直视创面,定位准确,止血彻底,不损伤宫颈管黏膜,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尤其在宫颈深部病变和炎性增生组织的治疗优于宫颈环形电切,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对多种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AD)、帕金森氏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等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显示脑内慢性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而小胶质细胞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脑内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正常成年人脑中,小胶质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而在免疫炎性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显示激活的细胞形态,在向病灶区移行的同时,可以产生神经毒性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致炎和抗炎的作用。因此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寻找疾病的治疗靶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揭示脑深部电刺激术中微脑电极的结构与电刺激参数之间的关联作用对神经活动的抑制机理,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微脑电极刺激触点结构对其作用区域的刺激范围和刺激程度.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触点阵列,特别是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是微脑电极结构尺寸中的关键因素,也是对脑电极作用区域影响最大的结构尺寸.电极触点长度或触点间距的增加将会增大对脑部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同时触点长度2倍于触点间距将使得脑部的刺激更加平稳、有效.电极触点长度和触点间距不仅直接影响其作用位置,而且影响其对脑部作用区域的刺激强度和刺激范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微脑电极的构建提供了新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虎皮鹦鹉发声控制神经核团雌雄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成年和幼年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上纹状体腹侧尾核(Hyperstriatum Ventrale pars Caudale nucleus,HVC)、古纹状体粗核(Nucleus Robustus Archistriatlis,RA)和嗅叶X区(AreaX,X)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发声行为已经得到雌雄分化的成年鹦鹉的发声行为未得到雌雄分化的幼年鹦鹉,它们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均存在着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用VRML语言实现头部CT图像三维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人体组织的CT、MRI或生理切片图像对人体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在医学中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VRML语言实现头部CT图像三维重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将脑神经核团嵌入三维视图,并实现了三维视图的切割,从而更加直观方便的观察神经核团在大脑中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20.
大白鼠用水合氯醛腹腔注射作先导麻醉,然后用箭毒制动并施加人工呼吸。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外侧隔核(nucleus septi lateralis,SL)神经元的单位活动及其对刺激视交叉上核(nucleus suprachiasmaticus,SCN)区的反应,用数据处理计算机作刺激前后单位放电的序列密度直方图。共观察了97个外侧隔核神经元,大多数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为1—15次/秒。在97个单位中,有82个(84.55%)对刺激视交叉上核区有反应。其中兴奋的有30个(36.6%),抑制的有51个(62.2%),反应不一致的1个(1.2%)。反应多数是短潜伏期的,但也观察到有长潜伏期的。在重复刺激作用下,外侧隔核神经元表现出反应减弱倾向。结果表明,刺激视交叉上核对外侧隔核神经元的电活动有明显影响,为该两核团间的纤维联系提供了电生理学证据。对两核团共同参与的各种生理机能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