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酮基-L-古龙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中的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进行处理,筛选维生素C的前体2 酮基 L 古龙酸的高产伴生菌菌株,以提高发酵生产水平。经过初筛、复筛,获得了使产酸活性提高的突变株,在筛选的646株菌中,有3株菌使收率提高了1-4%。  相似文献   

2.
【目的】杆菌肽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其发酵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物反馈抑制现象,选育产物耐受型生产菌对于提高发酵水平必要。【方法】以Bacillus licheniformisY822为出发菌株,使用微波诱变技术选育产物耐受型菌株,进一步以敏感指示菌复筛,筛选杆菌肽高产菌株。【结果】选育得到产物耐受型生产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Y8228X,杆菌肽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847.28 U/mL和16.74 U/mL/h,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水平显著提高。【结论】微波诱变结合产物耐受型菌株筛选是一种选育杆菌肽高产菌株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苏云金芽孢杆菌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及两者的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效伴生菌株UN-366.在pH 6.5~6.8的发酵培养基中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混合发酵,UN-366的平均糖酸转化率提高了6.32%,古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83.7 g/L,经连续5代转接发酵实验,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4.
高活性干酪乳杆菌粉末发酵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干酪乳杆菌的高浓度培养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冷冻干燥法及喷雾干燥法制备干酪乳杆菌干剂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初始培养基不调酸,发酵过程中不补料并用饱和Ca(OH)2作为中和剂,调节培养基pH在6.3~6.6,菌数可达1010/mL;将获得的高浓度干酪乳杆菌培养液离心浓缩,以1000脱脂乳加2.700甘油作为保护剂制成菌悬液进行冷冻干燥,其菌数可达到9.0×1010/g。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苏云金杆菌NU-1制剂的毒力。方法通过苏云金杆菌NU-1在6种培养基中发酵,研究其菌体生长、pH值变化、芽孢形成、伴孢晶体率、发酵周期等。并对其晶体蛋白进行了提纯和测定。结果5号培养基产量最高,30℃发酵40h时菌数可达80.4×108个/mL,伴孢晶体率大于90%,晶体蛋白浓度达6.312mg/mL。结论用5号培养基作的制剂毒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丁酸甲烷发酵优势菌群的选育及其丁酸降解特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育以产氢产乙酸菌为优势的复合菌群,对于开发基于强化产氢产乙酸菌群功能作用的高效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以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的厌氧活性污泥为出发菌群,通过丁酸盐培养基的定向培育,可选育到以降解丁酸的产氢产乙酸菌和产甲烷菌为优势的复合菌群。该菌群在初始pH 7.0、初始丁酸浓度9 319 mg/L和35℃等条件下,经过27 d的培养,其丁酸降解率达到95%,平均降解速率为39.2 mg/d,累积产气量为290 mL,丁酸的比产气速率达到3.95 mL/g,发酵气中的CH_4含量为61%,CO_2含量为22%。  相似文献   

7.
苯乳酸是一种具有广泛抑菌活性的化合物,它可以由许多微生物产生,尤其是乳酸菌.凝结芽孢杆菌TQ33是一株能够产生苯乳酸的微生物.将凝结芽孢杆菌TQ33在发酵液中培养72,h后,发酵上清液中苯乳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51.7±1.0)mg/L.为了提高苯乳酸产量,将苯丙酮酸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结果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能够有效地将苯丙酮酸转化为苯乳酸,从而获得高浓度的苯乳酸,最高质量浓度为(726.1±3.0)mg/L.苯丙酮酸的添加使苯乳酸的产量提高了13倍,发酵时间由原来的72,h缩短到24,h.旋光性实验证明凝结芽孢杆菌TQ33产生的苯乳酸为L–苯乳酸.  相似文献   

8.
杆菌肽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添加剂,其发酵生产过程中存在产物反馈抑制现象,选育产物耐受型生产菌可提高发酵水平。以Bacillus licheniformis Y822为出发菌株,使用微波诱变技术选育产物耐受型菌株,进一步以敏感指示菌复筛,筛选杆菌肽高产菌株。选育得到产物耐受型生产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Y8228X,杆菌肽产量和产率分别达到847.28 U/m L和16.74 U/(m L·h),与出发菌株相比发酵水平显著提高。微波诱变结合产物耐受型菌株筛选是一种选育杆菌肽高产菌株的快速、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过碳酸钠和微波对食用菌种植常见3种杂菌消毒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在食用菌培养基中最常见的、不易被杀死的3种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菌)作为消毒灭菌试验对象,对过碳酸钠和微波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测试。过碳酸钠采用20 000、10 000、1 000、100、50、10mg/L 6种浓度梯度进行试验。试验表明随着过碳酸钠浓度升高3种菌的数量均在减少。大肠埃希菌与黑曲霉菌在浓度为10 000 mg/L时全部被杀死,枯草芽孢杆菌在浓度为20 000 mg/L时全部被杀死。随着微波时间的增加菌的数量逐渐减少,在微波时间为210 s时黑曲霉菌全部被杀死,240 s时大肠埃希菌全部被杀死,300 s时枯草芽孢杆菌全部被杀死,达到了彻底灭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羽毛角蛋白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从长期堆积腐烂羽毛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高效降解羽毛角蛋白的菌株.通过对该菌株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测定、16S,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初步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且命名为地衣芽孢杆菌F4.F4在50,℃条件下摇瓶发酵48,h,角蛋白酶活达到23,U/mL.该菌能够降解完整的天然羽毛,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刺糖菌素是由多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具有触杀及摄食毒性的广谱杀虫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菌株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 CT205发酵产刺糖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刺糖菌素的发酵培养基添加可溶性淀粉、黄豆饼粉、Na2B4O7和CoCl2可提高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且得出发酵培养基的初始pH、摇瓶装量和接种量分别以7.0,30 mL/250 mL和10%为最佳.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3.0%、可溶性淀粉3.0%、棉籽粉1.0%、黄豆饼粉1.0%、CoCl20.1 mg/L、NaB4 O7 0.1 mg/L.优化之后刺糖菌素的发酵单位达到了90.21μg/mL,比优化前提高了78.5%.  相似文献   

12.
发酵乳杆菌 B44 是一株分离自保加利亚家庭手工制作酸奶的乳酸菌株. 体外实验发现: 发酵乳杆菌 B44 具有较强的疏水性(79.67%)和低酸高碱的静电作用, 可耐受 1 mg/mL 溶菌酶, 在口腔中具有较佳的黏附和存活能力; 此外, 具有较高的自聚率(13.34%)以及与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的共聚集作用, 当与变形链球菌共培养时能抑制变形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其抑制率可达 63.43%. 实验表明, 发酵乳杆菌 B44 对人类龋病的防治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是一株潜在的口腔益生菌, 在人类口腔健康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对罗汉果内生菌及其种植区土壤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淀粉酶产生菌,并研究其发酵条件,结果得到15株内生菌和8株微生物,从中筛选到2株产淀粉酶高的菌株2-1(土壤)和R-4(根部内生菌)。经初步鉴定,菌株2-1为球菌,菌株R-4为芽孢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研究显示,菌株2-1产酶条件为1.0%氯化铵、0.5%酵母粉、1.0%可溶性淀粉、0.4%氯化钠,发酵温度为40℃,发酵3d,其产酶量为127.65U/mL;R-4菌株产酶条件为0.5%酵母粉、1.0%氯化铵、0.05%氯化钠、2.0%可溶性淀粉,发酵温度为40℃,发酵3d,其产酶量为197.21U/mL。  相似文献   

14.
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深层发酵条件。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桑黄菌体发酵的最优方案是8%葡萄糖,1.60%酵母粉,0.3%KH2PO4,0.15%MgSO4,VB110mg/100mL,pH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100mL/300mL三角瓶,150r/min,恒温培养7天,生物量可达1.350g干菌丝每100mL发酵液。结论桦褐孔菌可以用深层液体发酵培养获得菌丝体,桦褐孔菌具有限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高产麦芽糖α-淀粉酶的工程菌株并实现高效分泌表达。【方法】PCR扩增麦芽糖α-淀粉酶基因sva,再与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麦芽糖诱导型穿梭载体pHCMCO4-Pglv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HCMCO4-Pglv-sva并转入枯草芽孢杆菌进行表达,对重组酶进行SDS-PAGE分析,然后对重组菌株的生长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HCMCO4-Pglv-sva并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实现分泌表达,SDS-PAGE分析发现,在55kDa处得到特异性蛋白条带。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重组菌的最适诱导温度为35℃,最适接种量为4%(V/V),最适装液量为30mL。正交实验结果显示,重组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组合是诱导温度37℃、接种量5%(V/V)、装液量25m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粗酶活力达到257.3698U/mL。装液量对重组菌的产酶量影响显著。【结论】成功构建能高效分泌表达麦芽糖α-淀粉酶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经发酵条件优化后,重组酶产量显著提高10倍左右。  相似文献   

16.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氧化葡萄糖酸杆菌的生物量.方法 采用紫外诱变育种、梯度平板半理性设计筛选、单因素实验进行培养条件优化、2 L发酵罐内进行补料培养.结果 筛选到了一株生物量高产菌株,命名为Gouv2007,其生物量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1.2%,脱氢酶比酶活与原始菌株持平,培养时间缩短了6 h.该菌生长的最佳碳源为山梨醇,氮源为酵母粉,无机离子为硫酸镬和磷酸氢二钾;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500 mL烧瓶装液量100 mL、摇床转速200 r/min、培养基的初始pH自然.在最佳条件下培养,其生物量为1.34 g/L,比原始菌株提高了50.6%,脱氢酶比酶活有所提高.在2 L发酵罐内补料培养,其生物量达到了5.58 g/L.结论 通过紫外诱变育种和条件优化提高了该菌的生物量,并在发酵罐内进行了小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基质微生物在以油菜籽饼粕为原料的沼气发酵中对产气性能的影响.在30℃条件下以油菜籽饼粕为发酵原料,分别选取基质微生物比F/M(VS/VS)为0.20、0.15进行批量式发酵.结果表明,基质微生物比F/M(VS/VS)=0.20的实验组TS、VS产气率、总产气量及达到总产气量80%的发酵时间分别为165mL/g·TS、184mL/g·VS、2 310mL和4d,而F/M(VS/VS)=0.15的实验组分别为95mL/g·TS、106mL/g·VS、1 330mL和17d.因此,基质微生物比对油菜籽饼粕的沼气发酵有着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到2株高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经菌株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发酵乳酸杆菌和长双歧杆菌,并命名为LB21和KLDS2.0509。同时研究了2株菌在豆乳中的酶活力、产酸性能、棉子糖降解能力和蛋白水解能力。菌株LB21和KLDS2.0509表现出不同的α-半乳糖苷酶活力,其最高酶活力分别为26.8U/mL和31.5U/mL,发酵终点pH分别为5.1和5.0,两者均能有效地降解棉子糖,蛋白水解能力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1株产中性蛋白酶的工程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中性蛋白酶工业生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AS1.398的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中性蛋白酶基因npr,与高拷贝质粒pWB980连接并转入蛋白酶缺陷型菌株枯草芽孢杆菌WB600中得到重组工程菌WB600/pWB980-npr.在初筛平板上工程菌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工业生产菌AS1.398,工程菌发酵活力可达1,398.3,U/mL.通过对其发酵工艺进一步优化,在接种量5%、装液量100,mL/500,mL、摇床转速180,r/min、温度34,℃的条件下发酵48,h,发酵液的酶活力可达2,487.5,U/mL,比优化前提高了78%.  相似文献   

20.
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发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膨化玉米为原料 ,采用全酶法糖化工艺进行液化、糖化 ,获得了DE值在 6 0 %以上的玉米酶解液 ,测定了嗜酸乳杆菌在玉米酶解液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 ,温度、pH值、基质糖度、脱脂大豆粉对发酵作用的影响 ,发酵前后基质中氨基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2 4h后 ,嗜酸乳杆菌的生长达到稳定期 ,其活菌数达到 3 6× 10 8cfu/ml;培养 36h后 ,酸度达到 0 78%以上 ,发酵后的基质中大多数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