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房泽庆 《科技信息》2012,(9):217-217,196
中西方的传统节日文化,是在其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系统中发育成长起来的两种文化形态,具有独具一格的鲜明特色和自成体系的丰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深层结构的挖掘,我们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现了儒家的集体主义,而西方传统节日文化则体现了个人主义。在比较文化的视野中探讨中西节日文化的价值取向可以帮助我们客观、系统地去认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民族性及独特性,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国传统节日发源地及与中国文化的相互关系。方法结合历史地理归纳与理论分析的方法。结果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特色鲜明。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底蕴丰富的长安结下不解之缘。长安不仅是周、秦、汉、唐千年古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破晓地。结论长安传统节日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刘阳  蔡保松 《科技信息》2012,(32):I0028-I002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过去的历史中,即便对于今天的和谐社会的构建也具有重要价值。非学历教育培训肩负着大学文化传承的主要职能,承担起沟通大学与社会企业之间的桥梁。通过教育培训的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接触传统文化,让万物和谐,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让人们了解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有利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拓和挖掘传统文化节日的形式和内涵。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如何做好节假日旅游工作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中秋节为例,在浅析中秋节深层次文化内涵后,探析如何开展中秋节旅游活动,使中秋节节日旅游更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5.
2006年,六大传统节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增补为国家法定节日后,全国各地把中华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的软实力加以弘扬。尤其在一年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上演了一幕幕地域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6.
徐贤杰 《科技信息》2012,(19):494-494,454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自产生以来便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且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各个层面。中华传统武德正是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伦理文化。研究认为:中华传统武德彰显了儒家"仁"的精神内核,蕴涵了儒家"义"的伦理精髓,富含了儒家"礼"的精神要旨,凸显了儒家重"信"的伦理观念,映示了儒家尚"勇"的仁德践履。当前,加强武德教育,对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客观地阐释了民族传统节日和交际的属性及功能,又从传承、认同和传播三个层面论述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交际功能,指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的传承与传播是多元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是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仁泽及物     
今年的一月,喜庆相连。元旦刚过,春节又要来临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中国人亲人团聚,朋友互访,亲情友情交织,尽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之美。其浓郁芬芳,是深醉人心的。中国是秉持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理念进入2006年的。其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这个新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传统节日已实现行政化休假,与此同时,对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元素也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在幼儿教育的教材和活动课按排中,也出现了这一文化体裁的渗透。如何把传统节日文化元素以后合适的平台和方式,承入给幼儿稚嫩的人格中,是笔者等一线幼儿教师思考所在。本文就目前传统节日在幼儿园中的承载情况作据实分析,并提出自己对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太极文化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本文阐述了太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并指出太极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提出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价值,使得人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再次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不仅以开放的姿态吸纳先进的外来文化,更以其巨大的历史包容性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传承和创新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红色文化对于我们在新时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承红色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从中英两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以看出,英国传统节日是基督教影响下的产物,而中国传统节日风俗则是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熏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中和谐思维的内在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弘扬和谐思维精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思维可以为我们提供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5.
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伦理构架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今天,我党在汲取传统文化“和谐”精华的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首次全面阐述了“和谐社会”的内涵。传统儒家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对“和谐”的内涵、和谐的基础以及实现社会和谐的总的途径和方法的认识具有相似性,但是,儒家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毕竟是阶级社会中的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相比,其社会背后所包含的伦理精神、支撑社会的伦理构架以及在伦理精神指引下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途径具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蕴涵着空间、时间和党建三个维度,呈现出一幅壮观的立体图景。在空间上表现为对内构建和谐社会与对外建设和谐世界的良性互动;在时间上表现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相辅相承;在党建上表现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中华孝文化里包含着“爱”与“敬”两方面的和谐内涵,对于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从个人修身到家庭伦理、社会稳定等,孝文化所起的作用都不可忽视。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华孝文化的作用,弘扬孝文化精髓,使其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