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宪政建设模式分为政府主导型与社会演进型,中国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宪政建设模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其基本特点是:动力充足性、发展赶超性和成本低廉性。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可能导致宪政建设的内在基础危机和制度支撑匮乏,宪政建设的结果可能是一种高度的有限宪政制度。从这种宪政建设模式中得到的启示是:分阶段建设、渐进发展道路和过渡性。  相似文献   

2.
极具现代性和社会认同度的立宪政治却在近代中国遭遇了以失败而告终的结局,近代中国宪政的困境在于:-是在西方挑战的持续冲击和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政治必须"全变"的激进主义选择;二是宪政诉求的工具主义倾向,而忽略了宪政本身所蕴藏的价值及其生长的支持性条件;三是近代中国国家权威和市民社会的双重贫困阻碍了宪政的建立和法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哈耶克认为西方的民主社会在宪法制度上面临着一系列危机,但主流的自由主义理论很少从制度层面上加以反思和质疑。本文从哈耶克对民主宪政的批判入手,致力于探究民主宪政的种种弊端,以便更精准地理解哈耶克的宪政思想。  相似文献   

4.
清末的宪政是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为救亡图存、富国强兵而效仿西方而进行的政治改良运动,是基于内忧外患等恶劣形势所引发的社会变革。维新变法拉开了中国宪政运动的序幕,但其理念在中国的产生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西方宪政理念的发展与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构成了清末宪政理念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抗战时期中共的宪政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9-1940年第一次宪政运动期间,中共对宪政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思想。中共的宪政思想,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理论依据,主张彻底修正《五五宪草》,从而坚持了民权主义原则。同时,它规定了中国宪政的发展方向,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政道路。  相似文献   

6.
现代中国第三势力以追求自由、民主、宪政为目标,试图在国共之间走出第三条道路,其政治选择对现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有一定影响,然学界对其缺乏认真、系统的研究。“九·一八”前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以平社为核心,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要求保障人权、实行宪政,第一次公然打出反党治、反训政的旗帜,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九·一八”前的第三势力宪政运动是对国民党专政统治极具意义的抗争,是中国现代史上宪政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7.
满族服饰是满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是满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基于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满族服饰的进一步剖析,帮助人们真正了解满族传统服饰习俗,把握其世代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这两次失败的宪政改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促成改革的启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有国内多种利益集团向改革提出挑战。两次宪政改革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两次宪政改革的统治阶层都是既保守又无能。  相似文献   

9.
满族神话是满族先人在远古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社会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最早的以口头叙事形式出现的文学。本文通过对满族广为流传的神话进行研究,总结出满族神话中出现最多的是对女性、灵禽以及火的崇拜,这也呈现了满族神话独特的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陈佳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7):111-112
满族祖先神像作为图像资源,在萨满文化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满族祖先神像的兴起以及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发展和满族风俗密切相关,体现了萨满教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性。  相似文献   

11.
清末立宪由于采取预备立宪的方式来推行宪政建设,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积极的认识。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下,采取以预备的方式来进行宪政建设有一定的合理性,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时期并不足一无所成的,它对于中国宪政建设有着很大启发意义,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斥为骗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从法律文化的视角重估清末宪政运动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并进一步论证持续十余年之久的清末法制改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顽固的文化抵抗意识与传统的法律价值基础所建构的宪政思想体系使得清末宪政运动诉讼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而缺乏一以贯之的对法律最终价值的关怀。这种宪政思想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宪政制度设计实现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创新,并长期影响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使其滞留在政党国家而非法理国家的形式达成上。通过揭示清末宪法地位的边缘化实质和宪政挫折的秘密,我们既看到了其具有的独特价值,也更易领会其后中国宪政建设的希望和困难所在。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经学史上,庄述祖是庄存与到刘逢禄之间的中间环节。庄述祖的经学思想既有以汉学为根株,又具有说经宗西汉的双重性格。对后来经学的发展来说,庄述祖的说经宗西汉更具有历史发展意义。他说经宗西汉、攻刘歆作伪、以《公羊》为主遍说群经、重视今古文经学的区分等,都给刘逢禄以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丁耀亢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因其小说《续金瓶梅》被诬告有影射清朝廷的言论而下狱。出狱后,丁耀亢写下了许多与此事有关的诗歌。分析这些诗歌,可以了解丁耀亢对"《续金瓶梅》案"的态度以及这件事对丁耀亢的生活、创作的影响,同时对了解丁耀亢晚年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齐文宣帝高洋,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的残暴荒淫。但高洋在用人、政治、军事等方面拥有相当高的才能。高洋用人能够不拘泥于民族界限,只以是否有利于稳固统治为判断标准,知人善任,一大批汉人或汉化人士如杨惜、高德政、高隆之、杜弼崔暹、崔季舒等被他拢入核心政治圈,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高洋对于鲜卑勋贵犯法者,也决不姑息,并能够把佞倬小人排斥在政治圈外,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北齐能够在高洋统治时期达到鼎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7.
陈寿祺是清嘉道年间的代表学者,学通汉、宋,世称“通儒”,因其早年学历、交游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其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辑佚方面尤为突出。考证陈寿祺生平经历的五个发展阶段、学风衍变的基本过程,并且简略地考释了《尚书大传》、《五经异义》、《三家诗遗说考》等其在辑佚方面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8.
晋商在山西有地域帮派之分。就晋商发展历程而言,明代称雄全国的主要是晋南、晋东南商人。晋中商人是在隆庆五年"封贡通市"后,才大量闯关东、走口外的。他们拓展了长城以北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晋商的经营范围,逐渐超越了晋南、晋东南商人。进入清代后,晋中商人创办了票号业,施行了股份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更辉煌的晋商业绩。  相似文献   

19.
“朱耷八题”续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曾否亲身参予抗清军事活动,言人人殊,向无定论;又其五十岁前之编年史缺环颇夥,空白甚巨,且于清顺治五年左右、康熙十三年前后等重大历史关节点内,盲点、疑点、误点过多,积成朱耷生平谜中之谜。本文首揭朱耷师兄一浊即南昌中洲龚夔一足,龚一足“中洲”家世及其“茶陵”抗清逸史发覆,为深切了解朱耷旧传在进贤介冈灯社与奉新芦田耕香院“竖佛称宗师”廿九年间丛林秘史真相及动向,提供了首个可靠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20.
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吴梅村先是与清廷对抗,表示誓死不仕清的决心,后又做了屈辱的“贰臣”,而又用他的全部后半生赋出其生命永远的悔,其思想的矛盾,行为的反复与他尴尬的生存处境和懦弱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吴梅村的变节是屈辱的、无奈的、同时也是值得同情的,后人应有博大的胸怀,宽容地包容一位有心忏悔决意悔改的末路文人,使他获得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