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6,(10):1766-1770
选取江苏省2007—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江苏省高技术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个子系统19个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江苏省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也逐年提高,但总体协调度水平仍然不高,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因此,江苏省需要继续扩大高技术产业,实现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更高层次的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运用机械学中齿轮传动原理构建起了齿轮模型.借用该齿轮模型,通过确定有关待定参数进一步深化了已有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最后,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剖析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找出了耦合度和协调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状态总体理想,还有部分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江淮城市群11个城市进行了案例分析,对11个城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江淮城市群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合肥和沿江城市较高、中北部城市较低的空间格局,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加剧.城市经济水平高,或旅游资源丰富且旅游经济发展较快城市的耦合协调度得分较高,城市经济水平低、旅游资源欠缺或区位条件一般城市的得分较低.未来发展应重视旅游产业增长对城市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拉动作用,推动旅游与城市的同步发展,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区域性的综合开发模式,从区域旅游空间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旅游形象整合和管理体制四个方面对旅游资源进行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加权山地交通可达性,优化了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模型,将2009、2014、2019年旅游资源优势度数据分别与当年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演变情况进行了耦合分析,以探索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优化方式。结果表明:山地交通可达性影响着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交通节点和干线周边的乡镇旅游优势度明显提升;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变化幅度较小,但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拉大,形成“强周边弱核心式”经济发展格局;2009~2019年拉萨市旅游资源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向相关,旅游资源优势乡镇过度依赖外部经济,本地产业发展受到制约陷入“资源诅咒”,旅游资源弱势城镇在离开投资驱动后沦为人口、资源流出区,形成“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构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模型,对2010—2016年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互动性、协调性强,在年际变化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其中苏南地区两系统互动性最强,其次是苏中地区,最后是苏北地区,三大区域历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苏南地区最高,属高度耦合,苏中、苏北地区属中度耦合;江苏省大部分城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并且耦合协调等级逐步提高,根据各市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优势互动型、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滞后发展型四类;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二者深度耦合,各地均衡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河南科学》2016,(11):1934-1942
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区域经济发展也为旅游产业水平的提高提供经济基础.首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河南省18地市进行空间和时间两个层面的耦合协调研究,随后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做进一步探讨和优化.结果表明,在空间层面上,郑州市、洛阳市、焦作市和南阳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其他14地市则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同时,除郑州市达到优质协调外,开封市、洛阳市和焦作市为区域经济相对滞后型,其他14地市均属于旅游产业相对滞后型;在时间层面,河南省不同地市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郑州市提高幅度最大,济源市提高幅度最小,两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不断拉大.最后提出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打造国际旅游品牌等提高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建议,促进河南省由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序列的角度动态分析2004—2013年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同.2004—2013年间,四川省区域经济系统综合指数呈现出总体上升的态势,而旅游产业系统综合指数则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分别在2008年和2013年出现下降.二者耦合协调度则呈现出持续增长的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0.680 6,处于初级协调的耦合类型.  相似文献   

8.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探讨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作用机理,构建了两系统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基于1993—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两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空间上保持了较强的同步性;两系统耦合协调度时空地域差异十分显著,三大地带自西向东呈现"梯度递增",南北地区呈现"南强北弱"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
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模型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6年,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有较大提升,且存在显著的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乌兰察布市新型城镇化滞后的年份较多,但在2014年之后,旅游产业开始出现滞后;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小幅度的上升趋势,呈现向协调发展趋近之态势.从静态角度来看,2者耦合协调度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等要素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各因素对乌兰察布市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空间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生态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制,构建区域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聚类分析法对2010—2017年14个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及空间差异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各地级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变化特征基本稳定,大体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且空间差异明显.桂林市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初级协调,南宁市从濒临失调上升至勉强协调,柳州市、北海市、百色市、河池市从轻度失调上升至濒临失调,梧州市、防城港市、贵港市从中度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钦州市、玉林市、贺州市和崇左市从中度失调上升至濒临失调,来宾市从严重失调上升至轻度失调.可见,经济基础滞后和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滞后都将成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提高广西各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需较长的发展周期.  相似文献   

11.
通过构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地区为例,探讨区域城市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上海、杭州、南京等区域中心城市及其邻近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都相对较高,苏北和苏中地区城市相对较低.综合耦合度和协调度,将区域划分为旅游经济与城镇化和谐区、磨合区、拮抗区和低耦合区4种类型.培育政策保障与政策调控机制、结构转型与旅游产业运行机制、旅游服务提升与市场推广机制、社会保障与社会公平机制等多元驱动机制是提高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旅游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广西区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2003年~2013年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对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的时空演变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紧密,且旅游业发展水平指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指数均表现出较好的上升态势;基于时间维度,广西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状况从较低水平耦合协调过渡到高度耦合协调阶段,现已进入良性耦合协调时期;而空间维度上,广西区域内部关于两者间的耦合协调状况差异性显著,其中仅桂林、南宁和柳州3市达到了中度以上耦合协调类型,而其他城市的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大都处于濒临失调或轻度失调类颉颃阶段.由此可见,区内部分城市旅游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模型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3年,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已从低度协调耦合迈入中度协调耦合阶段,但省内差距逐年增大;广东省区域旅游系统与交通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逐年优化,从空间的角度看,耦合协调度呈现珠江三角洲地区高、粤东西北地区低的中心外围格局.  相似文献   

14.
在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改革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因子,也是城镇发展特别是城市群的主要业态,二者构成了互动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为此构建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云南省16个市州为例测算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分析了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度空间分布特征,并划分了协调度类型.结果表明:1云南旅游与城镇发展综合水平总体偏低,且空间差异显著,辐射带动作用弱;2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在0.15~0.65之间变化,75%的市州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处于严重失调或中度失调状态,整体协调度偏低;3旅游与城镇发展协调度总体上呈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水平和城镇发展质量较好、旅游资源丰富的市州协调度较高;4按协调度类型划分,旅游滞后或城镇滞后的失调类型市州数量多,旅游与城镇同步发展的协调类型市州数量较少,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不协调.旅游产业与城镇发展协调关系与区域地理区位、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国家政策等众多因子密切相关,其驱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根据高速交通优势度评价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年辽宁省高速交通优势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比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高速交通优势度在空间上形成以沈阳为核心,向外围逐渐减弱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中部城市交通优势度相对较好,东部地区交通优势度总体上高于西部地区。2)辽宁省旅游经济形成了沈阳、大连两大核心区域,沿海地区旅游发展水平较高,北部、西部边际城市发展水平相对滞后。3)辽宁省交通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整体上协调度一般。以沈阳为主中心地区协调性高,西部、北部边缘城市发展协调性低。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16年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乌兰察布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等级较低,虽有上升趋势但却不明显;从耦合类型来看,旅游产业严重滞后于文化产业发展,属于旅游滞后型.乌兰察布市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从创新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优化文化旅游产业系统结构,提升文化旅游的科技内涵,加强市场营销与区域合作以及加强文化旅游人才保障等方面入手,通过有机耦合,实现2大产业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密切相关,陆路交通设施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经济发展存在耦合协调性关系.以交通优势度表征陆路交通设施水平,改进陆路交通优势度赋值测度法,尤其强调了高速公路的出入口个数、通达方向以及火车站的等级、个数与线路技术等级对陆路交通优势度的影响.结合GIS空间表达技术刻画了江苏省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规律.并利用两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了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现象,全省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为协调,但苏北协调性相对较差.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陆路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旅游绩效进行量化测度与评价,并从空间视角研究遗产地旅游绩效与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联关系,解析其空间分异特征。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文中具体采用了AHP法、熵值赋权法、相关性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遗产资源的优越度指数和规模度指数均较高,但其开发利用水平呈现出空间不均衡的格局;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系统和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参差不齐,与其自身旅游绩效的发挥有着紧密的关系,并受到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深刻影响。提出通过进一步提升区域内文化遗产利用的绩效水平,实现绩效空间的均衡化,加强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与旅游绩效系统的协调性,对于实现区域文化遗产利用价值,促进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19年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评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演变为勉强协调,两系统之间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且耦合协调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还应多方面探索加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和广西打造国际知名宜居康养胜地的战略目标,加速推进广西构建区域康养旅游协调发展模式。从自然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状况、旅游产业要素和康养保障水平四个维度构建康养旅游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康养旅游综合适宜度,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对广西111个县(区)的康养旅游发展适宜度进行空间格局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康养旅游适宜度整体水平不高,各县(区)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五区”划分整体不均衡,康养旅游高层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桂西北、桂东地区,中下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桂中、桂南区域。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制定因地制宜的高适宜、较高适宜、中适宜、较低适宜与低适宜康养旅游区发展策略,确保广西康养旅游的有序适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