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制备工艺以新鲜香蕉皮为原料,采用湿法制粒制备香蕉皮多酚颗粒剂。通过正交试验,以颗粒粒度的合格率、外观形状,吸湿率为考察指标,优化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乙醇浓度为70%,干燥温度为60℃,蔗糖为0.5:3.5,提取物用量为0.5:1。并对香蕉皮多酚颗粒剂进行了质量检查。试验说明香蕉皮多酚颗粒剂成型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
保肝Ⅰ号为傣医院院内制剂,作为一种针对治疗肝损伤的复方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需求.但保肝Ⅰ号浸膏粉(BGYH)易吸湿、不易制粒及其服用剂量较大等特点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研究了保肝Ⅰ号的颗粒制剂的制剂工艺,根据《药典》要求考察辅料A、辅料B、玉米淀粉、微晶纤维素、木糖醇、甘露醇6种辅料的不同添加比对颗粒剂性质的影响,并进行了小试放大研究.结果表明:BGYH,辅料A,辅料B的质量比为5:6:1时有较好颗粒剂性质,BGYH的颗粒剂临界相对湿度(CRH)为69.66%,BGYH的生产和贮存不得高于此湿度.经过小试放大,成功地制备了含药量为125g的保肝Ⅰ号颗粒剂一批.为保肝Ⅰ号5类新药申报提供重要数据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玉米多肽微胶囊,分析了壁材浓度、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比例、壁芯比3个因素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基础上,依据响应面分析法确定了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并分析其在体外模拟胃肠液环境中的释放特性.微胶囊最优制备工艺:壁材浓度1.2%,明胶︰CMC为7.59︰1,壁芯比为5.97︰1,在...  相似文献   

4.
就武夷岩茶呈味性成分进行研究,结合产地、火功对各组分的含量进行分析,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呈味性成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武夷岩茶中呈味性成分以多酚类物质为主,其次为咖啡碱、氨基酸类物质;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提示氨基酸、水浸出物,表没食子酸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可以作为武夷岩茶呈味性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中、藏医药理论将藏药材ES与黄芪、麦冬、枸杞子、山药等中药进行组方配伍,运用降糖活性评价筛选其制剂处方,并确立藏药EH复方降糖颗粒制剂的最佳成型工艺,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考察了水提液、醇提液对肾上腺素模型组小鼠血糖的影响,以吸湿性、溶解度、成型率为指标,筛选出处方中加入辅料的品种、配比及最佳成型工艺,以高温、高湿、强光照射及加速试验对颗粒剂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藏药EH复方水提液及醇提液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高血糖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以水提液高剂量组为佳;同时,最佳制粒成型工艺:将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28~1.30(60℃)的稠膏,加入1.3倍的可溶性淀粉-糊精(1:1),混合,制软材,用10目筛挤压制粒,升温到40℃下先干燥30 min,然后升温到50℃,保持2 h,取出后过一号筛和四号筛整粒,密封即得.该制剂在60℃、相对湿度75%、照度4000Lx的条件下,颗粒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受温度、湿度及光照的影响较大,采用密封性及遮光性较好的铝塑复合袋包装后,加速稳定性试验表明成品质量基本稳定.结论:藏药材ES与中药组方制备成颗粒制处方合理,成型制备工艺可行,对肾上腺素致小鼠高血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颗粒剂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肖玲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292-1295
网络销售势必引起商品包装设计变革,以网络销售商品中的武夷岩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武夷岩茶网络销售现状、包装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针对网络销售的特殊性,提出武夷岩茶包装设计的对策,包括改变现有的包装装潢设计,加强武夷岩茶茶文化的宣传,进行包装容量改革。结合生态包装设计发展的趋势,提出了重复利用、减少包装层次、节约成本等可操作的武夷岩茶包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考核指标,优选挥发油β-CD包合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以颗粒剂的制粒情况为考核指标,优选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确定挥发油β-CD包合物最佳制备工艺和颗粒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发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采用胶体磨法制备挥发油β-CD包合物,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为8∶1,加10倍量蒸馏水,研磨30 min;颗粒剂最佳制备工艺为:药物粉末与可溶性淀粉和糊精的比例为9∶0.5∶0.5,以80%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制颗粒,于50℃下干燥,整粒,即得.从而确定了包合工艺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设计合理、结果稳定,适合于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
在多元化市场需求驱动下,以武夷传统文化的现代应用为研究主题,以研发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为例,首先,对传统武夷岩茶文化的资源进行素材分析;其次,深入探讨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的设计策略;最后,对现代武夷岩茶文创品的市场开发与途径提出几点思考。期望此研究可对我国茶文化的现代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可参考的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吴畅  杨敏 《甘肃科技》2016,(19):109-113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法选取经典古方保胎无忧散中主要中药加以配伍制成妇科保胎颗粒,以颗粒合格率、堆密度、流动性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颗粒剂的成型工艺中最佳制备工艺为A2B2C2D2,即羧甲基纤维素钠:糊精为1:2,辅料用量为15g,干燥温度为60℃,乙醇用量为20m L。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可控,产品质量基本稳定,工艺可行。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武夷岩茶中不同产地、加工工艺过程中茶叶的咖啡因含量,采用Agilent Tc C_(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和水;流速:1.00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4 nm;进样量:10μL进行测定.并讨论了溶剂种类、提取时间、提取功率、净化剂选择等因素对咖啡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甲醇作为溶剂、超声波时间为25 min,提取功率720 W,采用无水Na_2SO_4和大孔树脂作为净化剂为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最佳提取条件,分析8个样品得知在不同产地、加工工艺过程中茶叶中咖啡因成分在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茶叶中咖啡因含量变化为指标,可以作为区分武夷岩茶产地武夷岩茶品质之一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优选阿维菌素微囊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制备阿维菌素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复凝聚法,以生物可降解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囊材,选取明胶浓度、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3个因素为考察因素。按均匀设计U10(103)表进行设计、实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3个因素中,明胶浓度对评估指数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乳化剂用量,搅拌速度对评估指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法制备阿维菌素微囊制剂,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新型节能、低碳排放的武夷岩茶干燥技术,自主研发了热泵-电辅热一体化烘干机,设定了9种不同干燥处理条件,对武夷岩茶初制过程中的揉捻叶进行干燥试验研究,获得武夷岩茶热泵干燥工艺参数及相应的干燥特性曲线、干燥速率曲线,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在干燥室送风温度110℃,热泵回风温度75±5℃的试验条件下,试验处理5设定的摊叶厚度3.5cm,第一次干燥时间20min,第二次干燥时间20min,肉桂毛茶品质最好,综合得分90.85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热分析方法(TGA)对5种武夷岩茶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氮气流量、热分析时间对热重分析图谱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品种武夷岩茶具有各自的热重图谱,根据5种武夷岩茶热重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大叶雀舌的热稳定性最高,矮脚乌龙的热稳定性最差.热分析时间越长、氮气速率越低、升温速率越慢都会使茶叶热失重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玉泉丸口腔速崩片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玉泉丸口崩片,在单因素实验后用正交试验考察质量稳定的最佳处方。结果比例为明胶占2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占2%、甘露醇占30%、柠檬酸占2%。结论按获得的最佳处方制备的玉泉丸口崩片在口腔内能迅速崩解、口感和外观均良好患者顺应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实验,建立金铃子复方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川楝素HPLC含量测定的方法,对金铃子复方进行提取精制工艺研究,为成型工艺的研究做准备。方法:采用HPLC法对金铃子复方提取液中延胡索乙素、川楝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乙醇倍数、乙醇浓度为主要考察因素,以延胡索乙素、川楝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金铃子复方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延胡索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4倍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 h;川楝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1.5 h。结论:本实验所优选出来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以复方五花颗粒的总黄酮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并按权重系数综合评分,采用单因素筛选实验,考察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复方五花颗粒总黄酮提取率和干浸膏得率的影响,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提取工艺,得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20:1,煎煮2次,每次煎煮0. 9 h.在中试规模下进行验证试验,验证试验结果与最佳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工艺可行、稳定,可为复方五花颗粒的前期提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优化验方加味酸枣仁汤的提取工艺,为进一步研制加味酸枣仁汤颗粒剂提供理论依据.在进行单因素实验的前提下,选取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加水量(A)、煎煮次数(B)、煎煮时间(C)),采用正交设计方法,以酸枣仁皂苷A、细叶远志皂苷、总皂苷的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综合考察多种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加味酸枣仁汤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进而筛选出研制加味酸枣仁汤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筛选得到加味酸枣仁汤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10倍,煎煮3次,每次煎煮1 h.该工艺作为研制加味酸枣仁汤颗粒剂的提取工艺简便,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化湿颗粒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黄芩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化湿颗粒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加水10倍量,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该优化工艺操作简单,结果稳定,适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离体皮肤渗透试验优化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复方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乳化剂,卡波姆,月桂氮酮和丙二醇为考察因素,以盐酸丙胺卡因和盐酸利多卡因释放速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利多卡因/丙胺卡因复方凝胶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卡波姆 2%﹑乳化剂 2%﹑月桂氮酮 1%﹑丙二醇 3%.结论 优选的凝胶制备工艺简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20.
肺毒清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肺毒清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可行性与稳定性,选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苦参、木蝴蝶及栀子的提取工艺,通过多因素平行试验对醇沉浓度进行优选,确定栀子的纯化工艺,并采用单因素平行试验对辅料及其用量、干燥条件等进行成型工艺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肺毒清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苦参与木蝴蝶加10倍量75%乙醇提取3次,每次1.5 h;栀子加12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栀子提取液纯化工艺为,将栀子提取液浓缩为相对密度为1.20左右的清膏,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5%;成型工艺为,取纽甜3.75 g加入到12%投料量的20%乙醇中,混匀,备用,取苦参与木蝴蝶提取物150 g、栀子提取物75 g、可溶性淀粉660 g,麦芽糊精112 g,混匀,加入含纽甜的20%乙醇溶液,混匀,制粒、干燥、整粒、即得.本制备工艺合理、稳定,操作简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