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的环境伦理学以现代规则伦理学为理论资源,将道德关怀拓展到人类物种之外,为自然的道德地位极力辩护。这种以规则伦理为向度的环境伦理学以自然的固有价值或自然的权利为逻辑起点展开论证,加上规则伦理学本身的"等级式"和"整全式"的理论结构特征,使得规则伦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伦理学走入了发展的困境。完整的环境伦理学应当包含环境规则伦理学和环境美德伦理学两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不像长久以来人们所误会的那样,实用主义不仅不与环境伦理相冲突;相反,它还能对环境伦理有所裨益。因此,实用主义可以、也应该进入环境伦理。实用主义进入环境伦理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环境伦理的实用主义",将实用主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运用于环境伦理学中,以实现对传统环境伦理学的实用主义改造;二是"实用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实用主义哲学内部挖掘与环境相关的伦理与哲学思想,以证明实用主义本身就是某种意义的环境伦理学或环境哲学。实用主义进入环境伦理为构建某种形式的"环境实用主义"奠定了基础,成为走出当前环境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3.
生命伦理学视野中的德性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健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4):17-20,25
德性伦理作为一种古老的伦理学传统,曾在古代医德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代以来,随着医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规则伦理逐渐走向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前台,德性传统受到冷落。然而,规则伦理在现代生物医疗科技实践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从而使得人们重提德性伦理学,在现代生命伦理学领域出现了德性伦理的回归。本文认为,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具有互补性,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人们应重新估价德性传统的价值,积极探索一条德性伦理与规则伦理有机融合的生命伦理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道德难题,这导致以解决道德难题为使命的应用伦理学的产生.依据道德难题产生的原因,我们把道德难题区分为事实性道德难题、规范性道德难题和元伦理难题.环境伦理学存在着上述三个层面的道德难题,元伦理难题是带有根本性质的道德难题.环境伦理学的元伦理难题主要是其核心范畴"内在价值"的定义难题,基本范畴"自然权利"的定义难题以及如何确证从"内在价值"推出环境伦理的有效性难题.这些难题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是一种新的伦理学形态;另一方面,也表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的有效性仍有待于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程伦理学正值"起步"阶段,其学科建设方向是一个热门话题。生命伦理学已经在我国"起飞",其理论和体制化建设都取得瞩目成绩,并已在医学和生命科学技术研发中开始发挥对实践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借鉴生命伦理学20年的建设经验,就工程伦理学的建设提出几个建议:工程伦理学不能等同于工程师职业伦理;工程伦理学以实践为指向,但仍然需要构建本学科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工程伦理学在其体制化建设中,可以借鉴生命伦理委员会的建制,通过工程评估委员会对工程合理性的评估,发挥工程伦理学宏观层面的决策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往社会学中关于转基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态度和购买意愿的研究上,缺乏公众对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的认知调查;而关于技术伦理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科技哲学层面上的探讨,缺乏针对具体问题的实证性调查研究。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文使用社会调查方法调查了公众对于转基因玉米的技术伦理问题的认知情况,并给出了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从理论上丰富了社会学和技术伦理学的相关研究内涵;为技术伦理学中的技术伦理问题的概念做了进一步的界定;同时也为社会学和技术伦理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界面"既是促进农业系统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容忽视的伦理学基本要素,农业伦理学应对"界面"有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与理解。农业生态系统界面具有特异性、系统性、确限性与开放性并存等几大伦理特征;由于不同系统之间共同的"序参量"而引发的系统耦合,界面为农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提供了伦理学依据;而伴随着生态系统的层级进化,界面还具有提升管理分级水平与能力的伦理学涵义;尤其是借助于界面的催化潜势、位差潜势、稳定潜势和管理潜势四大潜势,界面具有解放生产潜势的深刻伦理意涵。界面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也存在着系统耦合与系统相悖之间的伦理关联,当前农业伦理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协调系统相悖扩大农业系统耦合,使其多层次、广覆盖,促进农业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发展伦理学中伦理主体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的根本差别在于:发展伦理学在历时性时间视野中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一种把后代人拓展为伦理主体的发展伦理学原理应该视"历时性时间视野"为第一条件,而"人是有理性存在者"为其存在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存在主义哲学家约纳斯撰写的《责任的命令:寻求技术时代的伦理》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名著,德文版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重印了九次,销售了20万册,"责任的命令"成了德国绿党及其同情者的口令。自费希特与黑格尔以来,从未有哪一本哲学著作如此大地影响公众生活。本文基于该著的解读,认为约纳斯的技术伦理克服了现代虚无主义,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与生物中心主义的纷争,为环境伦理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德国是较早开展纳米伦理学研究的国家,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德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在该领域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在理论层面,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注重对纳米伦理学的哲学反思,如对纳米技术技科学特征的分析;在实践层面,则包括对纳米技术的评估和如何应对纳米伦理问题的思考,如纳米技术的远景评估、纳米技术智慧伦理的应对策略;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提出了"探索性的纳米技术哲学"的研究路径,并试图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去理解纳米伦理问题。德国纳米伦理学研究立足本国特点,旨在为纳米技术的可持续性发展和负责任的创新提供理论上的反思和政策上的建议,但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对当前我国的纳米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伦理与科学——兼评张华夏的《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张华夏教授先建立后放弃的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给以详细介绍和高度评价,并对张教授放弃此系统的理由即在现代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等领域中所遇到的“反例”给以消解;进而阐明仁爱、正义和功利等重要伦理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与爱因斯坦的准公理化的伦理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它们都是不同于科学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科学的现代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现代技术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福祉,同时也引发重重的伦理风险。现代技术伦理风险内蕴着丰富的文化属性,技术主体的文化选择作为现代技术伦理风险防范的关键,要求利用文化调控技术伦理风险。通过对现代技术伦理风险消解与文化治理能力提升从应然到实然的系统剖析,探求面向现代技术伦理风险文化治理能力提升的实践路径,以此来规约和消解现代技术伦理风险,实现对技术伦理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伦理学、社会学都从各自理论视角出发对传统的"共同体"进行了满怀追忆色彩的回访,由此构成了"生命共同体"生成的逻辑起点。整体主义站在"整体优先于个体"的立场上对个体主义进行了嘲讽,而个体主义则从"个体的固有价值"视角进行了反击,二者的论争构成了"生命共同体"发展的逻辑主线。从整体与个体相融合的视角出发,引入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范式,消除分歧,整合思想;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出发,消除困境,开展行动,是超越西方生态伦理学"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传统核伦理学伴随着核武器产生而出现,重点是研究核威慑战略理论的伦理问题.随着民用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以及核安全事故的不断发生,现代核伦理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核安全伦理问题.核伦理学研究虽然出现过两次"浪潮",但研究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已远远落后于核实践的现实需要.随着人类核实践活动的蓬勃发展,核伦理问题倍受关注,亟待研究.未来核伦理研究将在核实践的正当性、安全性、公平性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现代技术以微观和宇观为取向的发展使其逐渐超越人们日常的生活经验,困扰着人们对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的判断和认知。以人类理解性的精神活动为对象的诠释学,为理解现代技术及其伦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前理解"作为形成理解的必要前提是现代技术伦理的自觉向度;"视域融合"作为深化理解的基本途径是现代技术伦理的间性澄明向度;"实践智慧"作为理解的内在要素和真正本质为现代技术伦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生命伦理学及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技术的进步、使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难题,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生命伦理学产生的根本原则、生命伦理学是应用规范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对医学伦理学的扩展,是将伦理学应用于解决生物医学技术引起的难题和挑战的。生命伦理学的兴起和迅速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新技术的使用进行社会化控制的要求。本文从生命伦理学基本原理及目前生物医学技术发展趋势出发,对由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若干社会化问题予以较为全面的分析,并试图寻求其中正确的、合乎伦理道德的答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关于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颇为热门,但从伦理学角度予以贯通论述却不多见。从伦理根据看,绿色技术创新欲求更正技术效益错位、破除技术权责失衡、弥补技术正义缺失的伦理失范;从伦理内涵看,绿色技术创新是一种彰显生态自觉性、合乎生态规律性、遵循生态规范性的伦理活动;从伦理价值看,绿色技术创新以增殖绿色技术资产、提升绿色技术福利、推进绿色技术文明为价值追求;从伦理践行看,绿色技术创新要落实到心灵内在范导、文化外部设计、制度运行保障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10):104-109
信息和通信技术(ICTs)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现代生活中的诸多方面,其所引发的众多新的伦理问题也令人深思、亟待解决。然而,这仅仅是第一代信息伦理学的任务。弗洛里迪试图构建第二代信息伦理学,对ICTs引发的伦理学难题背后的哲学框架和概念基础进行深入思考,并从信息哲学的研究视角构建一种原创性的信息伦理学框架,以填补概念上的“真空”和澄清一些概念上的困惑。我们尝试厘清弗洛里迪信息伦理学基本概念上的疑惑,并讨论该伦理学与当代机器道德实践研究的关系,最后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相关伦理思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12):115-118
伦理观与所有制关联度十分密切:任何伦理观都有特定的所有制基础,而任何所有制也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伦理观。以"三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伦理,堪称伦理学的革命,而这个伦理学的革命始于所有制的革命——公有化运动。私有化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碎片化,而伦理之殇恰恰缘于背离正义的碎片化。因此,和谐伦理与私有制不兼容。唯有公有制才能氤氲化生强大的和谐正能量,为和谐伦理之花提供适宜的所有制"水土"。在公有制的"水土"中盛开的和谐伦理之花,反过来又彰显了公有制之善、之美。  相似文献   

20.
斯多亚派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技艺观念的重要改造在于在实践领域中时常将技艺与知识、德性相等同,从而增强了技艺概念的知识性、伦理性,并较好地解决了技艺之可得与善用的统一问题。对于斯多亚派来说,技艺之为技艺,始于生活所需,源于生活经验,成于生活中训练,服务于生活总体。人作为一种技艺动物,可以在以生活为质料的持续训练中习得作为技艺之技艺的德性,并同时将其他技艺提升为一种"类似德性"的技艺,从而实现其技艺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