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青海甘蓝型春油菜对施用不同用量氮肥的肥效响应程度,以青杂2号为材料,在青海省春油菜主产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氮素含量、氮素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60~240 kg/hm~2,油菜籽粒产量可提高13. 7%~25. 6%;茎秆产量可提高1. 1%~8. 6%,角壳产量可提高16. 7%~30. 4%。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油菜植株不同器官内的氮素含量及氮素累积量(P 0. 05),氮素总累积量可由不施氮时的93. 6 kg/hm~2增至143. 1 kg/hm~2。油菜成熟期,地上部氮素累积量分配规律为:籽粒茎秆角壳,分别占总累积量的73. 0%,16. 8%和10. 2%。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偏生产力(PFPN)、氮素农学效率(AEN)、氮素表观利用率(REN)均呈下降趋势。因此,在青海省甘蓝型春油菜区以120 kg/hm~2作为推荐施氮量,可达到高产和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7,(6):914-917
在河南省驻马店砂姜黑土上进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控施肥料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加施氮肥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增产幅度29.2%~52.3%;两个试验点产量最高的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达到8 632.7 kg/hm~2和8 807.0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285.0 kg/hm~2和142.5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玉米产量下降,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减施氮肥存在减产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取裂区设计,探讨测墒滴灌下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光合特性与氮素积累转运的变化特征.其中,氮肥为主区,设3个水平(N_1:100 kg·hm~(-2),N_2:250 kg·hm~(-2),N_3:350 kg·hm~(-2));滴灌为副区,设3个水平(W_0:滴灌底墒水,W_1:滴灌底墒水+拔节水,W_2: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结果表明:相同滴灌水平下,小麦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在开花期达到最高,N_2处理高于N_1,N_3处理;小麦叶绿素含量全生育期均表现为N_2,N_3显著高于N_1处理;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在N_2水平下最高.N_2W_2处理下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最高;相同氮肥处理下,氮素总积累量、氮素籽粒积累量以W_2水平最高,产量在N_2W_2最高,为6 684.71 kg·hm~(-2).综合籽粒产量、氮素积累与转运和光合特性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250 kg·hm~(-2)的施氮量、滴灌量为214.52 mm为最优的节水节氮、高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设置了0、120、240、360kg/hm~(2 )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氮肥用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在施氮量为240kg/hm~2时,产量最高,达到9868.20kg/hm~2.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稻米品质评价指标中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大小、垩白度、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呈增加趋势;而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热浆黏度、最终黏度、消减值、回复值、糊化温度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食味方面,外观、黏度、平衡度以及食味得分均是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只有硬度呈上升趋势.综合考虑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把施氮水平控制在240kg/hm~2左右时有利于优质食味粳稻品质南粳9108在豫南地区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氮肥施用方案,为其科学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自然栽培条件下,试验设置对照组(N_0)和150(N_1)、225(N_2)、300(N_3)、375(N_4)、450(N_5)、525(N_6)、600 kg/hm~2(N7)7个氮素水平,探讨油用牡丹‘凤丹’盛花期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对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的响应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氮处理的牡丹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关键参数均有明显提高,且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施用氮肥在N5水平时,‘凤丹’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47%、70.06%和32.83%;而胞间CO_2浓度则降低至最小值,较对照降低了11.43%。千粒质量(318.58 g)和单株籽粒产量(41.58 g)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氮处理(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6.17%和282.16%。【结论】氮肥在N5水平(450 kg/hm~2)时,‘凤丹’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有大幅提高,450 kg/hm~2尿素为合理的氮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冬小麦矮抗58为材料,在小麦生育期不灌水(W0)和拔节期灌水(W1)两个水分处理下,研究了不施氮肥(N0),180 kg/hm(2N1),240 kg/hm(2N2),300 kg/hm(2N3)4个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灌水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明显高于不灌水处理,但灌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不灌水处理.相同水分处理下,不同施氮处理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均以240 kg/hm2施氮处理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在拔节期灌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籽粒灌浆后期存在"灌浆小高峰"现象,这可为最终提高籽粒千粒重,进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奠定基础.综上所述,适宜的水分处理和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控释尿素在冬小麦上的一次性施肥节肥增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科学》2017,(11):1797-1800
在驻马店市砂姜黑土上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控释尿素在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与只施用磷钾肥相比,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幅度为19.4%~41.7%;两个试验点产量达到最高的试验处理均为控释尿素全部一次性基施处理,分别达到7 333.0 kg/hm~2和7 621.0 kg/hm~2,与优化施肥处理相比提高76.5 kg/hm~2和249.0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产量,说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可降低20%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花丹参为试验材料,通过低、高两种施氮水平、5种种植密度的复因子试验,分析了丹参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根冠比,探讨了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丹参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对丹参干物质积累影响大于密度效应,以施氮180 kg/hm2、密度14万株/hm2为宜,地上、地下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高;N2比N1平均增产23%,5种密度平均产量以M2产量最高,M5产量最低,M2比M5高20%。在每公顷施180 kg氮肥的情况下,以密度12万株/hm2最高,产量为6 207 kg/hm2;每公顷施135 kg氮肥的情况下,以14万株/hm2氮肥偏生产率最高,为38 kg/kg。丹参生长后期根冠比为0.600.65,大于前期,不同生长期N2根冠比大于N1。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不同施氮量大田试验,研究油葵在主要生育期不同器官的氮肥吸收利用情况、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比较,增施氮肥促进油葵地上部的养分吸收,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地上部吸氮量先增后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呈降低趋势,即N_1P_2K_2处理下氮肥利用效率最高,达16%;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且N_3P_2K_2处理与N_1P_2K_2,N_2P_2K_2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氮肥农学利用率、生理利用率降低,且各处理间存在差异但不显著;可显著增加油葵的株高、茎粗.综合考虑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等因素,建议在宁夏中部干旱区种植油葵的适宜施纯氮量为270kg/hm~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氮肥调控下测墒滴灌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浆动态的影响,通过2013-2015年的大田试验,在3个施氮水平(90 kg·hm~(-2)、240 kg·hm~(-2)和350 kg·hm~(-2))下,于冬小麦的播前、拔节期及开花期通过测墒补灌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以全生育期0灌溉及漫灌作为对照,分析了滴灌对冬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及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田间耗水量随滴灌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土壤贮水和降水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显著下降,灌溉水所占比例明显提高.施氮量为240 kg·hm~(-2)时,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籽粒产量最大,达到10 109.79 kg·hm~(-2),WUE和IUE分别比漫灌显著提高50.52%和68.01%.在整个灌浆过程中,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均明显高于弱势粒,灌浆参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测墒滴灌能有效增加冬小麦的终极生长量,并且提高平均灌浆速率,提升灌浆能力.综合看来,施氮量为240 kg·hm~(-2),测墒滴灌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较高,籽粒的灌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在适宜的时间和科学的用量下施用氮肥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本试验于2018—2019年选用京农科728(JNK728,氮高效品种)和郑单958(ZD958,高肥品种) 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分别设置4个氮肥用量(0、150、250、350 kg/hm~2)和4个施氮时期(苗期、6叶期、12叶期、吐丝期),探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JNK728在1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ZD958在250 kg/hm~2施氮量下产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2个玉米品种产量与氮肥后移指数间存在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产量的变化主要由穗粒数的显著差异引起。因此,氮肥在中后期追肥(12叶展或吐丝期)可作为黄淮海地区滴灌夏玉米高效生产的氮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下,观测了夏玉米季两种追氮方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常规拔节期一次性追氮(T1)、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氮(T2)三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在总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两次追氮(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无论在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还是氮肥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追氮(拔节期).因此,在砂壤质潮土区域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更有利于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磷肥及钾肥对小麦新品种绵阳31号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氮肥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与磷肥,它们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钾肥对产量影响较小,未达到显著水平。四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肥>密度、磷肥>>钾肥。在四川绵阳31号获得高产(产量大于7500kg/hm2)的具体栽培技术措施为:密度为225.34~246.62×104/hm2基本苗,纯氮量189.79~198.93kg/hm2,P2O5用量86.83~110.04kg/hm2,K2O用量97.78~125.32kg/hm2。同时通过播期试验得出绵阳31号的最适播期为10月27日至11月2日。  相似文献   

14.
控释氮肥对长白落叶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白落叶松1年生播种苗为研究对象,进行梯度剂量的控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对比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的苗高、Ⅰ级侧根(长度大于5 cm)数均比施普通氮肥的多。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控释氮肥培育下苗木总生物量不断增加,当施氮量为360 kg/hm2时,长白落叶松播种苗生物量比施普通氮肥的增加24.3 %;但与施普通氮肥相比,控释氮肥培育处理下的播种苗高径比和茎根比没有显著差异。在120 与240 kg/hm2施氮量时,控释氮肥处理下苗木体内氮的积累比施普通氮肥的高,且叶片氮含量占单株氮的比率均较小。因此,控释氮肥有利于氮向苗木的根和茎分配。长白落叶松播种苗在此次试验地条件下的最佳控释氮肥量为240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适宜于川西南高海拔山区马铃薯肥料施用及种植密度的优化种植技术模式。[方法]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N、P、K肥及种植密度对"西芋3号"产量、主茎数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各试验因子对净光合速率影响的重要程度为:氮肥磷肥种植密度钾肥;对主茎数的影响重要程度为:氮肥种植密度磷肥钾肥;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钾肥氮肥磷肥种植密度。产量大于2 000 kg/667 m~2、净光合速率大于16μmol/(m~2·s)及主茎数在3~6个/穴的试验方案共计39套。[结论]高产栽培应合理控密控氮,施足磷肥,增施钾肥。马铃薯"西芋3号"最适农艺措施为:种植密度4 317~4 529株/667 m~2、N施用量6.39~7.52 kg/667 m~2、P_2O_5施用量5.00~5.83 kg/667 m~2、K_2O施用量24.94~28.66 kg/667 m~2。  相似文献   

16.
滴灌频率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时研"为试材,研究滴灌频率和施氮量对番茄生长及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试验灌水定额1800 m~3/hm~2,设立高频灌溉W_1(2 d 1次)和低频灌溉W_2(10d 1次)2个灌溉频率,N_1(施纯氮360 kg/hm~2)和N_2(施纯氮600 kg/hm~2)2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条件下,高频(W_1)较田间经验常用的低频(W_2)相比,株高、茎粗、果实产量分别平均增加10.7%、25.8%、20.6%,W_1N_1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产量达76840.05 kg/hm~2。适量施氮下,高频灌溉可促进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含量品质改善。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生育进程呈双峰曲线变化,当灌溉频率一致时,N_1处理叶片的酶活性显著高于N_2。在座果期间,N_2比叶面积上升,随着氮肥的增加,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建议新疆日光温室滴灌番茄施氮量为360 kg/hm~2,灌溉频率为2d 1次。  相似文献   

17.
不同肥料和种植密度对谷子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谷子品种吨谷1号和龙谷31号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不同施肥量配比试验,研究不同密度及肥料配合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量与种植密度处理下,产量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在黑龙江省一、二积温带该谷子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万株/hm~2,最佳施肥搭配组合为N:P_2O_5:K_2O=2:1.38:1,基肥为尿素85kg/hm~2、二氨200kg/hm~2和硫酸钾120kg/hm~2,追肥尿素125kg/hm~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水氮互作对新春6号春小麦旗叶渗透调节物含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2年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设置2400m3/hm2(W1)、3200m3/hm2(W2)、4000m3/hm2(W3)3个灌水处理;设置450kg/hm2(N1)、600kg/hm2(N2)、750kg/hm2(N3)3个氮肥水平。试验通过小区控制试验,分析测定了小麦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于收获后测定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重度干旱条件下,增施氮肥则降低了渗透调节物的含量,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理功能;中度水分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含量不断的提高,表现出了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高水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得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比较缓慢。水氮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性状的调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其中以W3N3处理组合产量最高,达788.90kg/667m2,增产显著。表明在滴灌条件下,灌水量4000m3/hm2、施氮量达750kg/hm2能有效促进滴灌春小麦旗叶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春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干旱期控制灌溉和施化肥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影响.本试验设计包括干旱期灌溉供水30,60,90 mm和不灌溉等四种水处理,施肥处理包括施化肥(磷酸氢二铵248kg/hm~2)和不施肥两种处理,二者相互交叉配置共组成八种水肥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处理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与无灌溉处理相比,干旱期灌溉能产生更大更深的根系和更大的叶而积指数(LAI).与相应无灌溉处理相比,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可导致0~120 cm土层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30.6%,49.5%,74.4%,LAI最大值(开花期)分别增加了12.3%,28.1%,45.1%;施肥条件下平均根生物量最大值分别增加了31.7%,52.3%,75.1%,LAI最大值分别增加了13.6%,28.0%,47.1%.这表明干旱期灌溉与施肥具有克服干旱胁迫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显著效果.干旱期灌溉与播前灌溉等相比,具有增加产量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显著效果.其中不施肥下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处理下籽粒产量分别达到1 849.5,2363.4,2871.2 kg/hm~2,比相应的无灌溉的产量(1326.8 kg/hm~2)分别增加了39.4%,78.1%,116.4%,WUE提高了26.6%,48.2%,66.1%;施化肥且干旱期灌溉30,60,90 mm,其籽粒产量分别为2 104.9,2 715.7,3 318.6 kg/hm~2,比相应只施化肥不灌溉的籽粒产量(1465.2 kg/hm~2)分别增加了43.7%,85.3%,116.5%,WUE分别提高了30.6%,54.4%,74.2%.各处理下的最高籽粒产量(3318.6 kg/hm~2)、最大水分利用效率(8.516kg/hm~2·mm))在干旱期灌溉90 mm且施化肥的组合处理下一致达到,表明这是半干旱区的一种高产高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以上研究结果为半干旱区集水农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氮肥处理对水稻群体生态的影响,以杂交水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施用水平下群体小气候、产量及纹枯病发病情况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杂交水稻的产量增加,但在高氮条件下产量增加不显著;增施氮肥后虽然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但是有效穗数显著增加(30%左右)导致了单株产量(19%左右)的提高.同时氮肥增加后其群体通透性(包括透光性和透气性)显著降低,温度降低但湿度增加;这一系列群体小气候的恶化导致纹枯病发病程度增加.氮肥过低无法保证产量,过高则会引起群体生态环境恶化.在中等施氮水平下(150 kg/hm~2),水稻的产量既不会显著降低,群体小气候条件也优于高氮处理.进一步研究不同肥料处理对群体小气候和产量的影响,可以探索出既能达到高产又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