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探究糖代谢及其酶对月季脱离母体后的生命活动的影响,以月季(Rosa hybrida Hort)切花"黑魔术"(cv.Black Magic flower)和"影星"(cv.Movie Star flower)为试验材料,分析瓶插期间花瓣糖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月季切花瓶插时间的延长和花瓣开放,花瓣中葡萄糖(G)和果糖(F)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随之降低,切花"影星"的己糖(G+F)含量、花径的增长和花朵鲜重都明显高于"黑魔术";花瓣中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与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相比具有较高的水平,AI活性与蔗糖降解指数(SDI)成正相关,AI是降解蔗糖并积累己糖的关键酶,而花瓣中己糖积累在月季切花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本地产玫瑰香葡萄果实为材料,研究SO_2对鲜食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糖含量及相关代谢调控的影响。结果发现:SO_2保鲜剂能够提高葡萄果实贮藏期间的好果率,抑制果实的自溶软化,延长果实保质期。贮藏期间,对照组果实的蔗糖、葡萄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果糖含量变化不明显,而SO_2组蔗糖、葡萄糖含量降幅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贮藏初期水平,果糖含量升高,致使贮藏后期SO_2组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具有蔗糖分解功能的蔗糖酸性转化酶的活性先升后降,中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活性先降后升,SO_2处理组果实酶活性始终低于对照组。基因转录检测发现,贮藏后期检出的编码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12个基因中9个在SO_2组下调表达,与酶活趋势一致。研究结果表明,SO_2能够从转录水平调控蔗糖代谢相关酶,抑制采后葡萄中糖的分解代谢,有效保持葡萄果实中糖分的稳定,从而维持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价值,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配比施肥对银杏碳氮代谢的影响,为银杏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银杏实生苗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设置5种不同铵硝比[m(NH+4-N):m(NO-3-N)]处理,分别为T1(100:0)、T2(75:25)、T3(50:50)、T4(25:75)和T5(0:100),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银杏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全碳、可溶性糖、淀粉和蔗糖含量以及淀粉酶(AMS)、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NO-3-N比例的增加,银杏幼苗叶片碳氮代谢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总体上(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碳氮代谢物方面,T3处理的蔗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T4处理的全氮、全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和蔗糖含量均最高,而T1处理除可溶性蛋白含量外,剩余碳氮代谢物的含量均最低。酶活性方面,T3处理的SS和SPS活性最高,T4处理的AMS、NR、GS和GOGAT活性均最高,而T1处理的AMS、SS和NR活性均最低,T5处理的SPS、GS和GOGAT活性均最低。总体上,T3和T4处理碳氮代谢物含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T3与T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H+4-N和NO-3-N混合施用增强了银杏的碳氮代谢能力,在当前土壤条件下,m(NH+4-N):m(NO-3-N)为25:75时效果最佳,在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江苏几种杨树优良外生菌根真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2种外生菌根真菌接种I69杨、I72杨和小叶杨后,发现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与3种杨形成菌根化率均大于50%,且可以显著促进3种杨的苗高生长,为较广谱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南林895杨的6种菌根真菌中,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chrysenteron)、劣味乳菇(Lactarius insulsus)、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可促进南林895杨扦插苗提早萌芽,处理120 d后能显著促进南林895杨苗的生长,与对照比较差异显著,其中劣味乳菇对杨苗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接种试验苗根系最为发达。菌根真菌均在南林895杨根系表面形成菌丝套和哈缔氏网结构,并可以显著促进宿主的须根萌生并增加植物根系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盐胁迫下水杨酸对南林895杨组培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林895杨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盐胁迫下水杨酸(SA)对其耐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独盐处理(100 mmol/L NaCl)相比,盐胁迫下添加SA(0.01、0.05、0.1 mmol/L)能显著地提高南林895杨苗的含水量和总生物量;显著提高根和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叶中除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等5种抗氧化酶活性和抗坏血酸(As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两种抗氧化剂的含量,其中0.01和0.05 mmol/L SA处理对保护酶提高效果显著;而0.05和0.1 mmol/L SA处理显著地降低了根和叶中O.2-和H2O2的含量,且在根中降低的程度远大于叶片中,另外SA处理也显著降低了叶片中MDA的含量。总之,水杨酸主要通过提高南林895杨根和叶中保护酶活性、增加抗氧化剂含量来清除活性氧,根和叶中对活性氧的清除存在不同的机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参与了叶片中H2O2的清除,而根中H2O2的清除主要由过氧化物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来完成。0.01~0.05 mmol/L的水杨酸可以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南林895杨组培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研究钙离子对藜麦籽粒中淀粉合成的影响.以LL-3,H-1藜麦为实验材料,以Hoagland营养液为对照,以Hoagland营养液加硝酸钙溶液进行高钙溶液处理,以缺钙的Hoagland营养液加钙离子螯合剂进行低钙处理,对灌浆期藜麦籽粒中的淀粉含量和淀粉合成关键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LL-3在高钙处理下,可明显提高其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而低钙处理下直链淀粉的含量降低,支链淀粉的含量无显著变化.淀粉合成相关酶在高钙处理下的峰值时间不变,平均酶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提高.低钙处理下,蔗糖合成酶(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的活性峰值时间均提前,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峰值时间与正常组一致,籽粒提前成熟衰老,淀粉含量减少.H-1在高钙处理下,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含量无显著变化,而低钙处理下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降低.在低钙处理下,SS,SSS,GBSS与正常组相比,其活性峰值时间均提前,高钙处理下,平均酶活性与正常组相比明显提高.钙离子对藜麦籽粒中淀粉的积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6种外生菌根真菌对895杨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红绒盖牛肝菌、劣味乳菇、紫金蜡蘑、美味牛肝菌和2株彩色豆马勃(分别编号Pti、Pt2)接种895杨扦插苗,发现菌根真菌对895杨的矿质营养吸收有显著的影响.6种菌根真菌处理的895杨树体内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高了杨树根系活力,其中红绒盖牛肝菌、劣味乳菇、美味牛肝菌和Pt2处理的895杨体内硝酸还原酶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氮、磷的吸收均显著高于对照;接种红绒盖牛肝菌、劣味乳菇、美味牛肝菌的895杨根系活力提高较为显著,其中接种美味牛肝菌的895杨,根系活力最强.接种紫金蜡蘑、Pt1处理的杨树对于磷的吸收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下钾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根真菌后895杨体内微量矿质元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铜、铁、锰、锌元素增加量最高,可见优良的外生菌根真菌可以提高宿主对矿质元素吸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扦插密度对杨树无性系苗木生长及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NL 1388杨、NL 80 35 1杨不同扦插密度的扦插成活率、叶面积、生物量及生长量指标进行系统观测 ,研究了 1年生苗密度效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扦插株行距增大 ,4种无性系的单株叶面积 ,茎、叶生物量及地径均相应增加 ,叶面积指数以 4 0cm× 4 0cm的扦插株行距最高 ,单位面积生物量随扦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扦插密度的减小 ,苗木质量明显提高 ,南林 95杨、南林 895杨I级苗出苗量以 4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 ,NL 1388、NL 80 35 1杨I级苗出苗量以 5 0cm× 5 0cm株行距最高。结合苗木产量和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4种无性系的扦插密度以 4 0cm× 5 0cm的株行距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正常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及发育期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糖分积累过程的影响,以期为气候变化对果实发育期糖分积累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宁夏枸杞苗木为试材,采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3个CO2浓度:正常大气CO2浓度[(380±20) μmol/mol,CK]作为对照,0.5倍增浓度[(570±20) μmol/mol,TR1],1倍增浓度[(760±20) μmol/mol,TR2];分别取经不同CO2浓度处理的宁夏枸杞果实幼果期至成熟期果品,测定其形态指标及不同发育期含糖量。【结果】TR1、TR2处理的宁夏枸杞果实较CK处理,在幼果期、青果期单果质量,以及横径均显著上升。青果期,其纵径、淀粉及果糖含量较CK处理显著增加。至成熟期,果实横径显著增大,蔗糖含量显著上升,单果纵径/横径显著下降,而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TR1、TR2处理宁夏枸杞果实较CK处理在转色期蔗糖、淀粉质量比显著上升,初熟期显著下降,成熟期极显著上升;CO2浓度升高处理使宁夏枸杞果实在青果期单果质量与淀粉含量、转色期单果质量与果糖含量、转色期蔗糖与淀粉含量、成熟期单果质量与蔗糖含量间均达显著正相关。【结论】CO2浓度升高可显著促进宁夏枸杞在幼果期、青果期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使其青果期纵径及果糖、淀粉含量显著增加,处理至成熟期,可使宁夏枸杞果实单果质量、蔗糖含量显著上升,纵径/横径显著下降,影响果实发育过程中淀粉和蔗糖的积累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介绍转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基本理化特性及SPS基因的克隆情况,综述利用转基因SPS植株研究作物叶中的SPS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积累以及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氮素转运的影响,以及SPS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反应和SPS活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SPS的研究重点应该围绕解析SPS和磷酸蔗糖磷酸化酶(SPP)之间的关系,以及选育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的转SPS基因的甘蔗和木薯品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甜高粱品种叶片中糖分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12个品种甜高粱叶片中不同时期果糖、葡萄糖、蔗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高粱糖分积累主要是以蔗糖为主。叶片中果糖含量与葡萄糖含量具有显著正相关(R=0.705,P0.01),果糖与蔗糖无显著相关性,葡萄糖与蔗糖呈负相关(R=-0.338,P0.05)。在生长最旺盛的拔节期,叶片中葡萄糖和果糖是整个生长期中的最高值,成熟期蔗糖含量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2.
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调节甘蔗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根据课题组已经构建的甘蔗SPS5侧翼序列驱动GUS表达的载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转化模式植物烟草,获得26棵抗性植株.抗性植株的PCR结果表明,获得3株转基因植株.GUS染色分析说明,SPS的5侧翼序列可以驱动GUS基因表达,SPS的5侧翼序列具有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13.
分别用浓度为5mg/L、15mg/L、25mg/L、35mg/L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D处理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种子12h,在(20±1)℃恒温箱中培养7天后测定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LSD法)统计处理数据.结果表明,GA3可以显著提高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保护酶活性;IAA能够显著提高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并使亚麻幼苗的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亚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随NAA浓度的升高而增加;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能够调节亚麻幼苗的生长发育,其中GA3和IAA有较好的壮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 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南林895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Cl2溶液叶面喷施处理20 d后,研究扦插苗光合作用参数的变化及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下扦插 苗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Ca2+浓度的升高,20 mg/L Ca2+处理下Ci值最大;但Pn、Tr、Gs在200 mg/L Ca2+处理下才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性显著,分别比对照高22.34 %、57.76 %、105 %。(2)外源Ca2+处理可显著提高扦插苗株高和地径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其差异性达 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200 mg/L Ca2+处理对株高、地径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分别比对照高25.74 %和70.15 %。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Ca2+可以改善杨树扦插苗光合作用状况, 从而有效地促进扦插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药用植物桔梗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药用植物(桔梗)种发无菌苗幼嫩茎尖、茎段为外植体,附加不同种类、不同质量浓度的激素进行组织培养,建立了快速繁殖体系.得出如下最佳培养基组合:诱导分化培养基MS 6-BA1.0mg/L NAA0.05 mg/L;增殖培养基MS 6-BA0.4 mg/L NAA 0.1 mg/L;生根培养基1/2 MS NAA0.5 mg/L和1/2MS IBA0.5 mg/L.为桔梗优良株系的繁育和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料(杨树凋落物和城市生活污泥堆肥)进入镉(Cd)污染土壤后对该土壤上杨树的生长及生理生化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对不同含量Cd2+污染土壤上‘南林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 ‘Nanlin 895')生长3个月后植株地上部分生物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①添加污泥堆肥(CS)处理的杨树地上部分干质量、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CK)处理; 添加杨树叶(PL)处理的杨树地上部分干质量在低Cd2+(0、10 mg/kg)污染土壤上高于对照处理,在高Cd2+(50、100、150 mg/kg)污染土壤上则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而与对照相比,除了不添加Cd2+外,PL处理下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都低于CK处理。②随着Cd2+含量升高,3种处理杨树叶片SOD与CA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CS处理杨树叶片SOD及CAT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下的对照(CK)处理; PL处理叶片中SOD及CAT的活性在不添加外源Cd2+时均高于CK处理,而Cd2+含量≥50 mg/kg时均低于CK处理。此外,杨树叶片MDA含量受外源物料类型的影响,CS处理的MDA含量均低于同等条件下的CK处理; PL处理的MDA含量则高于同等条件下CK处理的。【结论】镉污染土壤上不同处理间杨树生长的状况总体表现为:添加污泥堆肥处理的杨树生长最好,其次是对照处理,而杨对凋落物处理的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17.
以2个小白菜品种南京长梗和抗热60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铝浸种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10~5000μmol/L的铝浸种处理对2个小白菜品种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5000 μmol/L的铝处理显著降低了小白菜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萌发后,南京长梗和抗热605分别在100和1000 μmol/L的铝处理时根长、根重和茎重显著降低.10~100 μmol/L铝处理对小白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较小,但中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 μmol/L)显著增加了MDA含量和POD活性.可溶性糖(SS)含量随铝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小白菜种子萌发期较幼苗期有更强的耐铝性,不同小白菜基因型品种对铝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中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μmol/L)对小白菜的伤害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有关,而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则有助于缓解铝毒害.  相似文献   

18.
杨树根系浸提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林农复合经营系统中杨树根系浸提液对几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南林95杨和NL-80351杨根系浸提液处理几种主要的农作物种子,并进行了发芽试验。结果表明:南林95杨和NL-80351杨根系浸提液对这几种农作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均具有一定的影响。两种杨树无性系根系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大白菜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浸提液浓度较高时表现尤其明显,其抑制程度从大至小分别为小麦、油菜、大白菜;相反,两种根系浸提液对棉花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则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南林95杨根系浸提液对小麦和油菜萌发及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棉花萌发和高生长的促进作用均强于NL-80351杨的;但对棉花根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则南林95杨弱于NL-80351杨的;南林95杨根系浸提液对大白菜种子萌发和根长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NL-80351杨的,对其高生长的影响南林95杨主要表现为抑制,NL-80351杨则表现为促进。  相似文献   

19.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无菌苗材料为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上,通过不同外源添加物、接种密度、活性炭浓度、切割手法对白芨假鳞茎芽无菌苗增殖影响试验,研究提高白芨假鳞茎芽无菌苗增殖系数的因子,以确定最适宜增殖条件.结果表明,在不同外源添加物的试验中,白芨假鳞茎芽无菌苗增殖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BA 2. 0 mg/L+NAA 0. 2mg/L+琼脂7. 0 g/L+香蕉.试验中以MS+BA 2. 0 mg/L+NAA 0. 2 mg/L+琼脂7. 0 g/L+蔗糖30 g/L为基础培养基,其中接种密度为6、活性炭浓度为3 g/L,交叉相切的切割手法,接种密度为4的同时中间横划一刀,均能显著提高白芨假鳞茎芽无菌苗的增殖系数,最高可以达到4,本实验为白芨快速繁殖和工厂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用野生通江百合的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切取叶片、叶柄、茎段基部小鳞茎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预处理去翅后,经75%(v/v)酒精浸泡杀菌30s,0.1%(v/v)氯化汞消毒5min,灭菌效果最好;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 1.0mg/L+蔗糖30g/L;培养基MS+6-BA2.5mg/L+NAA 0.1mg/L+蔗糖30g/L诱导不定芽及增殖效果最好,平均繁殖倍数9.38,增殖率100.0%;培养基MS+IBA1.00mg/L+蔗糖30g/L最适合用于诱导通江百合不定芽生根,生根率可达93.3%;炼苗后移栽成活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