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FK506对同种异体兔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建立48只新西兰白兔角膜缘于干细胞缺陷症动物模型,随机分成FK506治疗组、环孢霉素A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分别给予质量分类为0.5%FK506滴眼液、1%环孢霉素A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用药4周。术后持续观察10周,以角膜缘植片水种、混浊程度、排斥反应发生时间、角膜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作为眼表评估指标。结果:观察期内,FK506组上皮排斥反应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均低于环孢霉素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成新生血管和假性胬肉指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早期应用FK506眼液点眼可以抑制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环孢霉素A微粒体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微粒体对人高危眼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环孢霉素A微粒体,观察10例角膜移植术后常规皮质激素+口服环孢霉素A治疗(对照组)和9例使用皮质激素+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实验组)的角膜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测定两组病人外周静脉血中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水平。结果:观察期对照组有2例病人发生过角膜排斥反应,环孢霉素A微粒体治疗组未发生排斥反应;术后同时期比较,实验组外周血T细胞CD2 5分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结膜下注射环孢霉素A微粒体能够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效果优于口服CsA。  相似文献   

3.
抗CD25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抗CD25单克隆抗体(ART-18)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应用SD大鼠对Lewis大鼠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用抗CD25McAb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00%;ART-18治疗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3.3%;ART-18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6.7%。结果表明:抗CD25McAb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普乐可复(FK506)替换环孢霉素A(CsA)以减轻CsA所致毒副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对47例CsA肝中毒、15例高脂血症、5例牙龈增生、5例多毛症的肾移植患用FKS06替换CsA治疗。停用CsA 24h后开始给予FK506,初始剂量根据患体重、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手术后的时间确定,服药后根据FK506谷值血药浓度调整剂量,术后半年内维持在8~10μg/L,术后1年6~8μg/L,术后1年以上4~6μg/L,严密监测患的肝肾功能、FK506血药浓度、血糖、血脂及临床表现。结果:47例CsA肝中毒的患改用FK506后,45例分别在9~45d肝肾功能恢复正常,2例改用FK506后,肝肾功能仍无明显好转,经治疗无效而死亡。15例高脂血症的患改用FK506治疗3个月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5例牙龈增生的患在改用FK506后,牙龈增生均得到控制,其中3例恢复正常。5例因多毛影响外观的患在改用FK506治疗后明显得到改善。结论:对应用CsA后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多毛、牙龈增生及高血脂症的肾移植患改用FK506是一种较好的补救办法,同时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而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眼表疾病新方法。方法:应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48眼)眼表疾病患者,随访0.6~2a,回顾性评价疗效。结果:术眼移植片成活好,无新生血管长入,48眼均无复发,视力增进,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可靠,无排斥反应,是目前治疗和预防眼表疾病复发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现已成为角膜移植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研究角膜移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告了用同一供体皮肤移植引起兔同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描述了角膜移植术后和皮肤移植术后的经过,排斥反应的临床表现,组织学标本,包括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标本的制作方法,重点报告了排斥反应实验组的角膜和对照组透明角膜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发现对照组的透明角膜,除了在供、受体组织交界处形成疤痕外,植片和受主角膜表现与正常角膜相同。而在发生排斥反应的角膜,则有大量新生血管侵入,植片有大量的浸润细胞,这些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还有巨噬细胞、浆细胞、多形核白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植片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受主角膜除了有新生血管生长和有少量浸润细胞附着以外,没有受损。本文讨论了有关动物模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病理组织学与免疫机理及功能的联系,新生血管在排斥反应中起的作用等问题。我们认为本组实验动物模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符合典型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亦有体液免疫参与。血管在免疫排斥反应的传入、传出弧中均超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茱萸总甙滴眼液眼内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制出山茱萸总甙 (COG)滴眼液 ,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并观察其局部应用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建立封闭群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随机分为 4组 :A组为空白对照组 ,B、C、D组分别为使用质量分数 0 5 %、1%和 2 %COG滴眼液组。用裂隙灯显微镜记录及比较各组角膜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COG滴眼液在新西兰白兔眼内为一室模型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 :A =4 316 μg/mL ,Ke=2 0 5 6h- 1,Ka=2 5 79h- 1,LagTime =0 198h ,t1/ 2 ,Ka=0 0 2 3h ,t1/ 2 ,Ke=0 2 5 7h ,Tmax=0 986h ,ρmax=1 2 94 μg/mL ,AUC =1 6 0 1μg·h/mL ,其拟合的动力学方程为 ρ(t) =10 6 0 5×Dose×(e- 2 0 56× (t- 0 198) -e- 2 579× (t- 0 198) )。术后各组发生角膜移植排斥时间 ,A组与B、C、D组、B组与C、D组、C组与D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其中作用最强的为C组。结论 :COG滴眼液能有效地防治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COG滴眼液眼内有效峰浓度出现在点药后 0 986h ,4h基本被代谢清除  相似文献   

8.
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动物模型 ,总结模型制作中的并发症出现原因和相应对策 ,以及增加异体移植排斥率的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远交系Wistar雌性大鼠和SD雌性大鼠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模型。为了提高建立异体角膜移植排斥模型的成功率 ,在取供体角膜植片时靠近角膜缘取材 ,术后保留角膜缝线。结果 自体角膜移植组无排斥反应发生 ,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 10 8d± 2 1d ,排斥率为 10 0 %。两组 6 8例模型术后并发症有虹膜前粘连 5只 ,虹膜脱出 5只 ,眼内出血 1只 ,白内障 3只和眼内感染 1只。结论 实验中采用的大鼠角膜移植模型 ,其临床表现与人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相似 ,排斥反应发生较早且排斥率高 ,适用于模拟人类角膜移植排斥现象进行深入的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轻柔熟练的显微操作技术 ,锐利的手术器械 ,以及充分散大的瞳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选择组织相容性抗原间差别大的品系、偏中心移植和术后保留缝线是增加移植排斥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芬萍 《甘肃科技》2012,28(10):132-133
探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在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中的作用.以68例(7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术后观察6~24月,平均(13.1±2.3)月.植片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发生.随访期2例(2只眼)翼状胬肉发生复发.1例发生巩膜裸露区溶解.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简单、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OKT3在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抗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3预防及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的效果和安全性、副反应等.方法 对照组128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常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MP)、强的松(Pred)、硫唑嘌呤(Aza)、骁悉/布累迪宁和环孢素A(CsA)、普乐可复(FK506);实验组36例在上述用药的基础上,术后前10d连续应用OKT3 10mg,使用前以MP 200mg诱导.结果 实验组AR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推迟,其AR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725,P<0.05).6例耐激素性急性排斥反应(SR-AR)应用OKT3治疗,4例逆转,逆转率为66.7%.结论 OKT3作为肾移植术后的预防用药,能减少AR的发生率,并能降低排斥反应的强度,可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率.OKT3作为肾移植AR的治疗用药,能较好的逆转SR-AR反应,可使一部分患者避免因AR丧失移植肾,OKT3进入人体能引起首剂综合症等很多副反应,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M W Harding  A Galat  D E Uehling  S L Schreiber 《Nature》1989,341(6244):758-760
The structurally novel macrolide FK506 (refs 1,2) has recently been demonstrated to have potent immunosuppressive activity at concentrations several hundredfold lower than cyclosporin A (CsA). Cyclosporin A, a cyclic peptide, has found widespread clinical use in the prevention of graft rejection following bone marrow and organ transplantation. The mechanisms of immunosuppression mediated by FK506 and CsA appear to be remarkably similar, suggesting that these unrelated structures act on a common receptor or on similar molecular targets, perhaps the CsA receptor, cyclophilin,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by Fischer et al. and Takahashi et al. to have cis-trans peptidyl-prolyl isomerase activity. We have prepared an FK506 affinity matrix and purified a binding protein for FK506 from bovine thymus and from human spleen. This FK506-binding protein (FKBP) has a relative molecular mass (Mr) of approximately 14,000(14K), a pI of 8.8-8.9, and does not cross-react with antisera against cyclophilin. The first 40 N-terminal residues of the bovine and 16 residues of the human FKBP were determined; the 16-residue fragments are identical to each other and unrelated to any known sequences. This protein catalyses the cis-trans isomerization of the proline amide in a tetrapeptide substrate and FK506 inhibits the action of this new isomerase. The FKBP and cyclophilin appear to be members of an emerging class of novel proteins that regulate T cell activation and other metabolic processes, perhaps by the recognition (and possibly the isomerization) of proline-containing epitopes in target proteins.  相似文献   

12.
在大鼠皮肤移植模型上应用FK506并与CsA作比较,以探讨其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FK506组移植皮肤生长良好,完全存活率为70.05%,与CsA相当;使用FK50621d后,FK506组脾细胞Il-2及sIl-2R的产生较对照组减少,且血中sIl-2R较对照组低。证明FK506通过抑制Il-2和Il-2R及sIl-2R的产生,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N A Clipstone  G R Crabtree 《Nature》1992,357(6380):695-697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免疫抑制剂FK506(Tacrolimu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强,用药剂量少,毒副作用少等特点,在角膜移植实验研究嗵有效防止排斥反应发生并使同种移植排斥反应逆转。  相似文献   

15.
16.
保存人羊膜用于角膜缘缺陷兔眼表面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羊膜移植术在角膜缘缺陷兔眼表面的作用,建立兔全角膜缘缺陷的动物模型,移植眼早期应用保存的人羊膜移植于受损区域,对照眼常规保守治疗,观察其角膜新生管及上皮层愈合情况。愈合后1个月,取角膜,做普通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眼角膜上皮层愈合较慢,新生血管粗大丰富,愈合后上皮层不稳定,含有杯状细胞。羊膜移植的眼表面上皮层愈合快,新生血管细小,愈合后的上皮层光滑,稳定, 杯状细胞主要分布于周边角膜。表明羊膜移植能促进上皮细胞移行、增殖、获管稳定的眼表层。羊膜移植后,上皮仍为结膜型上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在不同部位移植胚胎干细胞(ESC)的心肌组织形态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梗塞未治疗组(梗塞组)、梗塞中心移植组(中心组)、梗塞周边移植组(周边组)共4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成急性心肌梗塞模型,梗塞后1周移植体外分化并经标记的ESCs,移植后4周分别检测组织形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结果周边组移植细胞稳定存活,而中心组移植细胞未能存活。心功能及组织学检测表明中心组与梗塞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梗塞组比较,周边组梗塞面积显著小于梗塞组(P〈0.01),(21.0±1.3)%VS(40.7±2.2)%;左室重量小于梗塞组(P〈0.01),(702.0±24.0)nagVS(882.2±32.6)mg;反应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和左室内压均大于梗塞组(P〈0.01),分别为(7.9±0.7)X103mmHg/sVS(5.9±0.5)×103mmHg/s和(117.5±10.7)mmHgVS(89.24-8.1)mmHg;而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均明显小于梗塞组(P〈0.01),(8.5±0.3)mmHgV8(13.6±1.2)mmI-Ig。结论梗塞周边区移植ESCs可以阻止心室重构、减少瘢痕面积、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Molecular cloning and overexpression of the human FK506-binding protein FKBP.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相似文献   

19.
应用淋巴细胞体外活化模型和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观察异体角膜体外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的调节和FK506对T淋巴细胞CD28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淋巴细胞CD28表达为21.3%;受异体角膜或PDB刺激后,T淋巴细胞CD28表达分别为52.4%和81.4%,同时加入FK506的实验组,T淋巴细胞CD28表达分别为24.5%和41.9%·结果表明异体角膜体外能够刺激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FK506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CD28分子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