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建新  石国 《科技资讯》2014,12(23):32-32
机载激光雷达它集成了激光测量、高精度惯性导航(IMU)和GPS全球卫星定位、数码相机四项技术设备.是通过同步获取激光回波信息、机载GPS信息、机载IMU(惯性导航装置)信息和测区内GPS基站观测数据,经过专业预处理软件差分计算后生成高精度的激光点云数据和影像数据.根据需求,在相关后处理软件平台下,生成高精度的数字地表模型DTM、DEM及DOM.  相似文献   

2.
利用单片机实现加密卡的硬件设计及其软件实现.其中硬件主控制电路采用Lattice公司的可编程器件GAL,控制PC机和51单片机的握手信号;软件部分采用软件加密方式实现加密功能.该卡现已通过调试,应用于实践.此果表明,该卡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加密.  相似文献   

3.
单总线技术在地电场多电极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传统高密度电法仪的电极系需用与电极总数相等的多根导线与主机相连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单总线技术,用7~10芯电缆即可控制几百根导线的智能电极控制系统,设计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发送、接收和智能电极等各部分的硬件结构,并应用于地电场数据采集系统中;此外,以偶极-偶极为例给出了智能电极自动转换的软件控制算法;对整个系统进行电阻网络物理模拟测试及误差分析,并对该系统进行水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解决了各部分之间的硬件接口技术;所采集的数据质量可靠,真实地反映了被测目标电场信息,达到了野外数据采集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尖峰顶隧道为依托,重点论述了监控量测方法和数据回归分析处理技术。根据监测资料,按照新奥法原理中的开挖与时间效应,应用Excel数据处理功能进行回归分析,精确反应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断面收敛及沉降情况,指出了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为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今后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隧道净空收敛量测及其数据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聿渊  何晖 《科技信息》2011,(7):I0259-I0259,I0233
本文按照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隧道净空收敛量测方案;并以茶镇公路隧道净空收敛量测的实测资料为依据,选取量测中一个典型的测线数据,应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回归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该断面的回归方程和最终位移预测值;对隧道的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能测量粉、块、粒状物料位的装置,它具有自动测量、显示,越限报警,异常数据的记录与查询,测量控制系统故障的智能诊断等功能,文章对智能料位仪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和多种抗干扰措施的设计和实现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通渝隧道围岩收敛位移量测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渝隧道地质条件复杂,集涌水、岩爆、塑性变形、高地应力于一身,是典型的复杂条件下的长大公路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进行了新奥法监控量测指导施工,特别是围岩收敛量测,并及时将量测散点的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将得出的信息反馈于施工,以了解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稳定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重点介绍了通渝隧道围岩收敛量测的方法及其数据回归分析的原理,并对量测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通渝隧道一般在开挖后35 d左右或围岩的当日变形速率小于0.1 mm/d起,隧道围岩变形即进入基本稳定期,并且当围岩变形都达到最终变形的80%以上,可进行二次衬砌,即二衬的合理时机为开挖后35 d左右,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小区网络主机功能单调、不能很好地实现小区内各终端互连以及人机交互界面不够友好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的智能小区网络主机的设计.设计采用32位ARM1176芯片S3C6410,移植linux-2.6.28内核,以SAA7113为视频采集单元,以AK7756为音频采集单元,并采用Qt技术设计了GUI界面.该网络主机具有成本低、安装维护容易、软件功能扩展能力强、用户使用方便的优点.其人机交互界面友好并可通过小区互联网与智能终端机、管理中心机联网来实现所有强大功能,能满足智能小区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时多采用全站仪进行,虽然其监测精度较高,但需在被测处放置特定装置,测量工作量大、效率低。三维激光扫描仪能提供视场内、有效测程的一定采样密度的点云数据,并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极高的数据采集效率,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变形监测数据的局部性和片面性,即以点代面的分析方法的局限性。针对运营地铁线路要长期进行隧道变形监测的需求,本文开发了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处理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点云去噪、配准、断面提取和拟合。通过导入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的隧道点云数据可以生成不同里程隧道断面图和变化分析图,从而实现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激光隧道位移实时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隧道位移量测工具,具有实时、精度高、数据客观可靠、能远程监测等特点。将该系统应用于隧道塌方处治监控量测,以其它常规量测方法为补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摩托车发动机台架试验测控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台架试验是发动机性能测试的主要手段,采用以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台架试验自动测控与监测系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老式发动机台架增加数据采集系统,采用集散型控制进行自动化改造,以及利用WEB和FTP等技术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其中主要讨论了单片机数据采集系统、上位机测试软件、WEB程序的开发以及FTP技术的利用.该系统实现了台架试验中的测控过程和试验后数据处理的全自动化,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试验人员的工作环境.尤其是在WINDOWS环境下采用Delphi开发出的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显示直观,操作方便灵活.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超前平行导洞开挖对主洞影响,依托玉龙雪山隧道工程,基于现场长期监测数据,结合有限差分程序FLAC3D建立数值分析模型,研究超前平导对主洞围岩应力、围岩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的影响,明确主洞与平导间最优间距。研究结果表明:主洞开挖过程中,当掌子面与监测面距离为3.63倍主洞洞宽时,监测面拱顶沉降、上收敛、中收敛和下收敛值占最终变形值的80%以上,围岩变形稳定后上收敛值和中收敛值均大于拱顶沉降;平导超前开挖可有效改善主洞围岩应力环境,主洞与平导间距较大时,围岩应力改善效果不佳,随着二者间距逐渐减小,围岩应力改善效果逐渐增强,但主洞与平导间距过小时,二者开挖产生的塑性区会贯通,综合考虑,确定主洞与导洞最优间距为3.5倍导洞宽度;主洞拱顶沉降值和拱底隆起值随着主洞与平导间距的减小而增大,左右拱腰水平位移值随着主洞与平导间距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当二者间距由5.0D减小至3.0D时,拱顶沉降值和拱底隆起值分别从-0.598m和0.426m增加至-0.679m和0.514m。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虚拟显示作为飞机结构静强度虚拟试验中的重要功能之一,在航空结构试验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促进了虚实融合试验新模式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当前航空虚拟试验中的关键问题,基于自主CAE图形引擎SABRE.visual,从试验数据实时监控处理、三维云图快速绘制、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及支持多镜头的用户界面设计等4个方面总结了在虚拟显示领域的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了一款虚拟显示软件,具备试验应变数据三维云图实时显示和试验应变片快速定位及关联显示功能,并在航空型号试验现场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智能变电站对自动化数据监测、记录和分析所提出的新需求、新功能,阐述了在智能变电站中将网络报文记录分析装置和故障录波装置功能整合、一体化设计的必要性.提出一种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一体化报文记录和故障录波装置(简称一体化装置),实现从采样点到原始报文的数据记录,支持记录数据逐层、综合分析和关联检索,进而为按需调阅、故障自动分析和保护动作评价等高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该一体化装置符合智能变电站发展新方向,技术经济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Nopen的协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以CANopen(control area network open)协议为对象的智能协议分析系统,并成功应用于船舶自动化机舱监控报警系统.实际测试运行证明,实现的嵌入式CAN(control area netwotk)总线侦听捕获装置可以取得对大流量报文的高捕获率,具有多路CAN总线独立侦听和分析功能,并具备高效实时的CANopen应用层协议分析算法.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一种适用于物料挂壁严重、静电放电干扰强、温度漂移较大的密闭容器内之物位监测设计的新方法.环境自适应数字式智能料位计采用智能分析方法,以单片机为主控,探测换能元件与信号分析处理线路结合为一体的形式,并在抗干扰及稳定性方面进行特定设计,实现自动适应现场环境变化,动态调整工作参数,自我诊断和修复的功能.确保了仪表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在其他领域接触物位监测方面提供选择.  相似文献   

17.
针对共轨ECU快速原型平台建立底层硬件函数库的复杂性,采用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器技术和NI FPGA技术,从控制层软件功能要求出发,开发了信号输入方式模块、信号处理模块,PWM和开关量输出模块,实现多路传感器信号同步多速率输入以及控制信号输出。将输入输出功能封装成子VI,控制层软件调用此子VI实现对硬件端口的直接操作。同时,集成信号的显示、数据存储及回放功能,为平台的数据监控功能和数据后处理功能提供数据来源。经发动机台架验证,表明开发的功能模块具有运行可靠、功能完善、界面友好的特点,此种开发方法效率高、功能强。  相似文献   

18.
针对振动传感器横向灵敏度校准过程中人工记录、计算、插值和绘图等数据处理工作量大而繁锁的特点,利用AT89C51设计了一种自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完成校准数据的采集、处理、运算、显示、绘图和打印等功能,消除人工读数误差及采样时间差,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通过对加速度计的校准,进行了软、硬件功能的综合调试,试验结果表明,校准精度提高10%~25%,校准及数据处理过程由原来的5、6小时缩短到半小时以内。  相似文献   

19.
光电轴角编码器转角精度检测装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  何景宜 《长春大学学报》2014,(12):1652-1655
为实现对光电编码器转角精度检测、动态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传输与误差矫正,本文提出了一种检查装置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并可以在线校正编码器精度。首先,采取了多面体及激光自准直平行光管为检测设备的主要仪器,在计算机自动检测并传输的模式下,完成检测与数据采集的过程;然后,对采集数据进行误差计算,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矫正;经过多组数据采集实验,装置在检测编码器的转角精度时,能够高速、实时的完成数据的传输及计算工作。本装置具有检查速度快、使用方便等优点,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效率6倍以上,可以用于多种型号编码器的检测。可以在检测编码器转角精度时广泛应用,满足编码器转角精度的检查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20.
精准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必要的支持,制造和检验技术是精准农业机械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本文运用VB语言编程开发了光滑极限量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功能及特点。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输入基本尺寸、上下偏差、精度等级等原始参数,该程序即可生成量规工作数据;该程序结构简单,检验效率高,能保证被检工件在装配中的互换性要求,可在大批量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