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寓言与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喜欢用寓言故事来说理论事.但<庄子>中的寓言与<孟子>、<韩非子>等其它诸子著作及<战国策>、<国语>等历史著作中的寓言不同.寓言在庄子及其后学手里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智慧的诗性形式,是体"道"的艺术手段;寓言的艺术功能是"体"、"悟"而不是"比"和"喻".在<庄子>中,"道"和寓言的关系是"非物"与"物无际"的关系,它体现的是"道"的精神和物心交融的审美情趣.<庄子>中提出一整套关于寓言理论即所谓的"卮言"、"重言"、"寓言"."三言"的共同属性就是"顺物自然",是"道法自然"在艺术中的反映,自然的原则使道与寓言联结起来融为一体,<庄子>是诗化哲学,<庄子>寓言是"诗性智慧"的"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2.
"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是比较文学中接受美学的两个关键点.以此为理论依据,同时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鲁迅的<伤逝>各自的写作背景和寓意的基础上,对<玩偶之家>之于<伤逝>之重大影响以及<伤逝>之于<玩偶之家>之个人取向进行探讨,从而表明,文化接受事实上是一种文化过滤.  相似文献   

3.
"中庸",<辞海>(1979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释文②:儒家伦理思想.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态度,认为是最高道德标准.<论语·雍也>:"中庸之为道也,甚至矣乎!"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后来泛指平庸、妥协、保守、不求上进.本文欲以重要的教学方法即数学模型方法的内涵证明,"中庸"作为处理数学问题的方略,成效非凡,借此彰显"中庸"科学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替天行道"在<水浒传>中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体现.<水浒传>作者对"天"的理解应宗于墨家的"天罚"和"非命"思想,而"道"则是对理想世界的重新建构,这是墨侠思想在民间的流落和渗透.<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思想,不自觉地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世界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是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的演讲纪录稿,其内容主要由<中国小说史略>而来.本文从"有意的总结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等方面论述<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的价值,并在与<中国小说史略>的比较中窥测先生的一些变化和发展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60余年美学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前期(1924-1949)与后期(1949-1986)两个阶段.<谈美>(1932)与<谈美书简>(1980)可以说是朱光潜美学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作.以此可以一窥朱氏美学思想的演变轨迹及其特点:即在话语"突围"中有观念的"固守",变外在的被动的"思想改造"为内在的主动的"美学突围",从而将前期立足于康德-克罗齐直觉主义的"人生美学"改造为后期的基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美学",而审美与艺术必须为"人性"服务之人文主义目标却始终未变.  相似文献   

7.
<老子>经济观,不是从<老子>个别论述中引申出的某些经济思想,而是与<老子>主旨相符的一种经济哲学.这样的经济观包括"尊道贵德的经济观"、"阴阳辩证的经济观"等,它因其"共时性"特征而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老子>经济观的主要启示是:经济活动隐含着"无为而治"与"道法自然"等要求;经济运行隐含着"供求互动"与"显隐转换"等法则.  相似文献   

8.
"暴力美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由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技巧论形式美学观念.常因镜头过于血腥暴力,给观众带来理解的难度.通过对"暴力美学"形式感的解析.阐释"暴力美学"所负载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分析日本的"暴力美学"电影<大逃杀>的主题:对人性的弱点投以最大的同情和悲悯;同时.还极力刻画人性的温存,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9.
庄子美学的本质是人生美学,是建立在庄子哲学基础"道"之上的一种指向人生对个体生命进行终极关怀的美学.因此,"道"是其人生美学的基础和核心.以"道"的人生审美精神为轴心,研究、剖析了达"道"者形象的美学象喻.这些形象群诠释着庄子对美的认识和追求.蕴涵着庄子丰富而深刻的人生审美感受.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庄子将自己对审美境界的体认与追求融入到形象体"道"的心灵状态的描绘中.  相似文献   

10.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太明 《广东科技》2009,(16):94-95
佛家主张"悟空",于是有所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之真言."理性之美"是汉赋美的本质,这是冷成金<试论汉赋之美的本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提出的.何新文<赋家之心苍括宇宙>(<文学遗产>1986,1)总结汉赋"以大为美"的特点,认为具体表现在追求体制的宏大、展示力量威势无比巨大的大美、展现阔大无比的想象境界.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柳宗元不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古文,而且在古文理论上也有很大的建树,提出了"文以明道"、"及物求道"、"有乎内"和"饰乎外"等古文创作理论。文章主要探究影响这些理论产生的美学背景。  相似文献   

13.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自来被视为李白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文中李白第一次完整地向世人宣示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人生理想.不过,细读此文可以看出,文章采取的"檄移"体及"假山灵之意"的第三人称表达方式,都体现出与南齐孔稚圭的<北山移文>之间的紧密关联.由此而深入考察,不难发现李白此文中隆重宣示的"功成身退"思想,其实是他在<北山移文>强调隐逸的道德意义的前提下,为自己借隐求仕寻求一种正当性、合理性而作的一种表达.据此,文中所谓"功成身退",与其说是体现其追求的人生理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毋宁说是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选>所选颂体文的内容、形式与<诗经>时代相比,有很大变化.颂体文独立过程中,虽逐渐脱离了<诗经>设定的原初轨道,但与论、赋、雅、赞等文体的界限仍然不十分明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构建和谐人心、和谐人生、和谐社会的新视角出发,对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做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五行>的主题是通过对德与善的探索试图建构一种将五种社会道德规范(即"五行")内化为人们的品德信念(即"五行型于内")以及将人们的品德信念外化为具体的品德行为的道德体验模式.阐明了圣人既能闻君子道、洞识君子道,将君子道内化为品德信念,又能将君子道外化为品德行为,圣人能将天道、人道、君子道集于一身,探索美德,追求美德.论述了君子是"和则同,同则善"的集人道之大成的"善"的探索追求者,是追求四行和的"善"的境界的智者.<五行>的和谐思想既不同于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和谐思想,也不同于孟子的和谐思想,亦不同于<左传>的"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相似文献   

16.
<青春>独特的历史价值在于,从影片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文革"话语的延续,另一方面又能发现一种新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尚的暗自滋长.它是两个时代、两种观念、两种政治与美学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叠加与博弈的产物,是一座连接历史裂缝的浮桥.从中不难看出,当时的电影创作是如何一步一步摆脱"文革"禁锢,逐渐孕育、塑造了"新时期"电影美学新的品格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恶搞的典范文本<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例,从美学的角度切入,考辨"恶搞"的词源,分析其流行的原因,概括其美学特征,最后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传统乐曲改编的钢琴曲<夕阳萧鼓>以其独特的"形"、"神"、"韵"成为代表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钢琴佳作.本文通过参照民族器乐合奏曲的分段标题,结合乐曲结构特点分析了<夕阳萧鼓>的钢琴演奏手法及音乐形象的把握与意境表现.  相似文献   

19.
<皇朝经世文编>是晚清经世派兴起之宣言书,它的成书,学术界普遍认为主要是魏源的贡献,甚至避而不谈另一核心人物贺长龄.但从<皇朝经世文编>编撰所需的思想基础、<皇朝经世文编>编撰所需的物质条件、贺长龄本人的看法及后人的有关论述等方面来看,在<皇朝经世文编>的成书上,贺长龄做出了比魏源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以焦循所撰<尚书补疏>为考察对象,分析焦循对<尚书>这部古经意义的新探索.焦循维护伪<孔传>的经典地位,是他确认伪<孔传>蕴含着"二帝三王之道"的真谛,体现了经典的古代意义与传注的现代诠释的统一,具有思想史上的价值.同时,焦循提出<舜典>未亡、<大禹谟>和<皋陶谟>原为一篇的猜想,现据<郭店楚墓竹简>所提供的文本,倒可备为一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