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群体特点分析与改进帮困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目前高校贫困生群体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从建立准确、全面的贫困生档案入手,从根本上完善贫困生的助学帮困体系和相应的机制以及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和心理指导,做好贫困生群体的“心理解困”工作,使高校贫困生群体助学帮困的对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贫困生作为高校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必须关注的热点.贫困生不仅经济困难,往往在精神和心理上也存在“贫困”。文章以宁波高校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量等方式全面了解宁波高校贫困生生活、学习、心理及救助现状,深入分析研究当前高校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根据宁波经济、文化等特点,提出解决高校贫困生经济与心理救助的相关对策,并为改进和提高宁波高校贫困生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烨 《科技信息》2010,(21):144-144,325
贫困生,这个高校内普遍存在的群体,已然是高校学生工作中重点工作对象,而关心和帮助贫困生也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但在新形势下,贫困生工作中出现的认定问题及贫困生面临经济压力而出现的心理困惑等等,这一系列关于贫困生工作的问题都值得高校学生工作者好好探究。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解困问题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连年扩招和招生类别的多样化,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分析了贫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生理、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贫困生助学体系和解决贫困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重视,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力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随之而来的高校贫困生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阻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进一步向前推进。对贫困生认定方法的科学性、经济贫困导致心理贫困以及被动帮扶导致贫困生心理依赖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与心理扶助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拮据给高校贫困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带来心理偏差,使他们具有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心理特点.这些心理特点具有较强的消极影响。当今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生的经济问题后,逐步建立健全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的心理空间,帮助他们树立坚强向上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7.
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路径,一是以获得经济自立能力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制度关怀;二是以实现心理成长为旨归,实行对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三是以担当公民责任为旨归,生成高校贫困生弱势群体的关怀能力。  相似文献   

8.
贫困生“心理贫困”对就业的影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瑾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7):115-117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贫困生面临双重贫困即经济贫困和"心理贫困"。据调查,贫困生的"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可怕,它不仅影响贫困生的健康成长,还影响着他们的毕业就业。为此,缓解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帮助贫困学子心理脱贫,解决贫困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高校履行育人职责,帮助贫困生走出"心理贫困"。加强就业指导,多方位服务贫困生就业;政府出台积极政策,提高贫困生的求职择业能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葛谢飞  钱晓田  汤美玲 《科技信息》2009,(13):178-178,186
本文研究了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特点,在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体系、关注贫困生心理健康、强化育人环境、助困与育人有机结合等措施,不断增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危机,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费萍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6):99-102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诸多问题。深入全面地分析贫困生的心理现状,知其所思所想,所欲所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学习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鉴于此,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层面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求应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措施,以期为高校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11.
赵加明  陈阳  陈法法 《科技资讯》2014,12(25):244-244
贫困生在各个高校中普遍存在,各个高校对贫困生的帮扶通常只片面地强调对贫困生的经济援助,对贫困生的心理呵护甚少,甚至缺失。本文重点分析了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隐患及其成因,并从学生视角分析了贫困生在助学金评定时心理隐患及疏导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现有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局限于"助人",贫困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封闭心理、依赖心理和不满心理,"自助"尚显不够,由"助人"走向"自助"才是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根本目标。"自助"要义包括四个方面:是接纳而不是同情,是发展而不是生存,是优势而不是问题,是增权而不是去权。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高校收费上学的推进,贫困大学生问题日益突出。相当数量的贫困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如沉重的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自卑心理、忧郁和焦虑心理、自我封闭、性格孤僻内向、嫉妒心理、过度的敏感、虚荣心及悲观心理等。贫困生的许多心理问题都与经济贫困有关,切实有效地帮助贫困生缓解经济困难对解除其心理障碍至关重要。在通过银行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等方式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救助的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询,鼓励贫困生积极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文体活动及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贫困生的双贫困生存状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信培  张文光 《科技资讯》2009,(30):171-172
目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越来越大,贫困生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这已经引起当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的贫困中不仅表现在他们经济上的贫困,于心理状态上也表现为一种贫困状态,本文旨在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高校贫困生的双贫困的生活现状、成因以及贫困生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的分析,就如何更好解决贫困生双贫困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魏芹 《科技信息》2013,(9):261-261,264
近年来,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国家、高校和社会都密切关注高校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各界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贫困生经济困难这一方面,而忽略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浅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的特征和成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胡晓鹏  谢瑞莲 《科技信息》2008,(36):204-204
在构件和谐社会的当前形势下,贫困生的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是在不断发生变化,有原先的问题存在,也有原先的问题消亡,或在原来问题上演变产生的新问题,或产生了新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形成原因、生活现状、心理状态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同时,如何促使贫困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经济负担,做好资助工作,建立经济解困与资助体系,也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本文结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提出建设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心理危机日益突出,自卑、强烈自尊、抑郁、封闭、人际交往障碍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危机,分析贫困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认为加强思政教育和心理疏导,注重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是解决贫困生心理危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山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贫困大学生,不应忽视山区高校;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必须注重思想教育。山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关注贫困生的心理,解除他们的焦虑;增强贫困生自信心,完善自我:加强贫困生艰苦奋斗教育。山区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的方法是:各种资助与自励教育相结合;心理咨询与自我调适相结合;人关怀与应有的尊重相结合;普遍教育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往往注重经济资助而忽视人文关怀,致使贫困生产生了思想和心理上的许多问题。对此,可以采取建立健全资助贫困生的长效机制,尊重并开发贫困生的主体性,做好心理疏导,重视校园精神传承和环境熏陶等措施,以促进贫困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