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为满足由于井下煤产量增加而需提高提升能力的需要,在不更换设备的情况下,将矿井提升系统单机拖动改为双机拖动,既提高了提升能力又节省了设备投资。提出了在两电机不同转速时,其双机拖动系统的机械特性以及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机械特性,并由两台电动机的负荷分配情况,提出了不同容量双机拖动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字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的巨大变革,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当今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制造业作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主战场,行业竞争空前加剧,如何通过新的模式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质性和量化方法,通过对浙江省内6家制造业企业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扎根理论并结合已有研究框架、文献提炼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一步选取中国数字经济产业中的59家制造业企业作为案例样本,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能力存在5个影响因素,即技术基础设施、技术管理、企业数字化重视程度、企业创新战略及营商环境。(2)组态条件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5条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的等效路径,具有“殊途同归”的特点。根据核心条件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归纳为4类提升模式,即技术驱动型、技术—组织型、组织驱动型以及技术—环境复合型。研究发现对揭示不同技术、组织、环境条件下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连接方式的梁柱节点构造进行分析,发现采用新型节点形式(下栓接贯通隔板-上焊接外环板)更有利于发挥悬链线机制,提高构件抗连续倒塌能力。运用ABAQUS软件,对该节点形式下的不同跨高比、不同跨度比以及局部削弱截面下的失效模式、承载力-位移曲线、抗力机制进行分析,为提升梁柱节点抗连续倒塌能力提供了新的节点形式,为抗连续倒塌性能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分别从创新基础、创新成效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选取创新指标,并构建创新指数.通过分析2011—2015年期间不同创新要素的绝对和相对发展水平,提出了一种兼顾双重发展态势的评价模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东北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创新基础、创新成效、创新环境三方面的绝对能力虽有所提升,但相对能力均有所下降,应警惕由相对水平下降引起的绝对能力的退步,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由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分析入手,从参加不同类型的培训、参与不同种类的活动及进行其他方式的继续教育学习等方面,剖析如何提升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力求帮助兼职体育教师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达到体育教学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当下高中数学教育工作的需要,进行高中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必要的。所谓的数学解题能力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基础应用能力,这里面包含着基本的解题方法及其逻辑方式。如果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能力,就必然能够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这也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考水平,通过对这一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也会得到巨大提升。在实践过程中,解题能力培养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解题技巧、知识、方向的把握。让学生学会解题,并且从中得到某些能力。  相似文献   

7.
脐带缆终端是水下脐带缆关键的硬件设备,其在深海环境承受载荷复杂恶劣,对连接系统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南海某气田使用深水脐带缆终端为研究对象,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和挪威船级社(Der Norske Veritas, DNV)相关标准,对脐带缆终端外结构部件按弹-塑性和纯弹性应力分析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得到其在生产工况下的轴向载荷能力、剪切载荷能力、弯矩能力和扭矩能力,并分析了不同吊装提升方式对深水脐带缆终端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生产工况下计算所得承载能力均满足相关标准评价指标;不同吊装提升方式对深水脐带缆终端承载能力影响不同;与两点提升吊装方案相比,四点提升吊装方案更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满足安全强度要求。研究成果可为脐带缆终端设计和现场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箕斗容积、耙斗机斗容、提升斜长、提升速度和提升方式对综合排矸能力的影响程度,探讨了提高斜井施工装提综合排矸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提升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研究,首先,阐述新型智库建设对提升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具有保证资源信息的丰富性、保障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新型智库建设中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升现状,指出存在经费投入力度有待提升、服务方式有待完善等问题。最后,针对新型智库建设中提升党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给出采用不同筹资方式、采用不同服务营销方式、传统资源库与数字资源库结合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数字创新的驱动要素,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探讨大数据分析能力对企业数字创新产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组织能力在此路径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框架模型,对285份来自企业的有效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数字创新及3种组织能力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动态能力与创造性即兴能力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自发性即兴能力不具有中介作用。在理论上揭示了不同组织能力在大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字创新之间的影响路径,在实践上明确了企业需要重视大数据分析资源的开发与相关组织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数字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1.
作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企业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技术创新战略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应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针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相同或不同的指标之间存在相互联系,首先应用WBS方法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任务分解,构建初始评价指标,然后借助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初始的指标体系进行优化,选择重要性相对较高的指标来构建更实用的指标体系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为企业创新能力管理和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辽宁科技参考》2007,(1):14-16
目前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企业都已经把合作创新作为企业的基本创新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和企业问合作。我国企业目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决定了更需要通过产学研合作来快速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更有效进行产学研合作.首先必须要选择科学、可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路径。其次,针对不同的产品创新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合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常玮  张颖  殷洁 《科技咨询导报》2014,(12):221-222
该文针对年轻科技人才群体的特点,通过对年轻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将年轻科技人才从新员工到成为科研骨干的成长阶段进行了细致划分,即适应期、成长期、提升期和成材期。同时,通过调研分析得出年轻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素质,以及有效的培养措施,为今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训培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该文研究了电子商务平台如何通过甄别机制区分不同的卖家,并进一步分析了甄别机制对于平台收费结构和利润的影响。通过构建并求解一个双边架构的甄别模型,并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研究表明:接入费的结构与平台甄别能力密切相关,当甄别能力较弱时,平台对低质卖家收费较低甚至提供补贴。而随着甄别能力提升,平台的定价能力增强。在一定范围内,甄别能力对平台利润有正影响。因此,甄别功能的建立和完善,能够增强平台的盈利能力,提升平台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钱松  贾生超 《科技资讯》2014,(26):177-177
高职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高职院校实践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于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缺失问题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原因的深刻分析。通过对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论证,提出了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校企合作具体可操作性策略及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静  王秀兰 《科技信息》2009,(24):24-24,28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表现在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两方面,中职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影响着中职教育服务能力。本文探究学生的基本职业技术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内涵,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问题,提出了中职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提升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的现实需求。分析国内外教师教学能力的特征、结构与评价研究进展,探索提升我国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学习成绩优秀和不佳的学生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元认知发展水平的显著不同。本文探讨习题教学中运用自我提问法、出声思维法等元认知策略,教会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不断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协同理论视角,通过对宁波54家物流企业的调研,识别出提升服务能力的9大因素,并对各因素的层级关系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物流设施设备和信息化水平是影响物流服务能力提升的两个基础性因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两个因素构建的企业双网协同发展是提升企业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混合人工驾驶车辆(human-driven vehicle, HV)与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CAV)的交通流环境下,为提升快速路交织区的通行效率与行车安全性,深入分析了混合交通流的基本特性.首先,结合交织区通行能力计算模型,研究交织区域长度、交织交通量比和CAV渗透率等因素对交织区通行能力的影响;其次,推导混合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并在不同期望车头时距和CAV渗透率下对混合交通流基本图参数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分别探讨在由车辆换道行为所产生的单一扰动和频繁扰动条件下,混合交通流行驶速度与车头间距的时空演化规律及交通流稳定性.结果表明:CAV渗透率的提升可以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以及混合交通流交通效率;交织交通量比的减小和交织区域长度的增大可提高交织区通行能力;提升CAV渗透率可以有效提高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但较小的车头间距也会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