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构建福建省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城市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协调度的概念,建立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测度模型,对福建省各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以G IS软件为平台制作空间分异图谱。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类型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和濒临失调5类。(2)福建省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协调发展,但协调层次不高,而且地区差异较大。(3)协调度较好的县(市)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中部以及闽中的县级市地区,其中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尤其厦门协调度最高,而协调度较差的县(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南部和闽西北的部分地区。  相似文献   

2.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作用的时空规律,建立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协同论的思想,构建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福建省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布基本符合由南向北递减、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规律。2)根据协调发展度大小并结合区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大致将福建省九个设区市划分为优质协调型、良好协调型、勉强协调型、濒临失调型、失调型等5种类型,其中濒临失调类型所占比例较高,达到30%。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为研究区域,对福建省沿海旅游地入境客源市场进行了竞争态分析和地理集中度分析,对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地理集中度分析、市场等级划分、市场份额随空间距离变化的分析.结论表明:福建省沿海旅游地境内外客源市场分布较广,市场较为稳定;入境客源市场基本形成国际市场、香港市场、台湾市场“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国内客源接待...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是生态大省,对全省生态旅游资源作总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分析评价是突破以单体为单位的旅游资源评价的尝试,也是突破旅游资源发生学分类及评价并代之以诊断分类及评价的尝试,对省级生态旅游资源的宏观评价应以定性为主,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具有典型性,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是:总量较多,规模较大;种类较多,为沿海亚热带型;环境质量较好,环境容量较大;功能较多,与人互动性较好;品位较高,品牌知名度偏低;开发不足,保护难度较大,福建省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是: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组合较好,功能多样;重点突显,分布较均衡。  相似文献   

5.
以福建省66个国家级及省级特色小镇为例,利用Arc Gis空间可视化手段,对其空间分布均衡性进行定量化分析,归纳出空间分布特征.同时进一步剖析福建省特色小镇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建省特色小镇在省级空间尺度上总体分布较为均匀;从市级尺度来看,高密度区有福州东部沿海、莆田东部、泉州东南沿海以及厦门与漳州交界地区,而宁德、南平、三明、龙岩地区特色小镇的分布较为分散;市场、交通、资源、地形等都是影响福建省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创新驱动特色产业发展,才能推动福建省特色小镇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五大发展理念与职能三要素为支撑构建城市等级和职能结构的评价模型,并将两者纳入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测度,分析长江流域城市等级与职能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1)从城市等级与职能单指标来看,等级体系整体呈现出“自下而上”综合水平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了多子系统以上海为首,集聚程度高且强的反“C”形分布特征;职能结构综合指数三要素均衡发展(上海、成都等)、双要素支撑(武汉、苏州等)与单要素基底衬托的三级体系,空间分布上在流域东北部形成一片高水平集聚的“角形片区”;(2)从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看,耦合度与协调度的水平分布出现较大的反差,整个流域耦合协调性表现为86%的优质耦合与80%的轻度协调并存的分布差异,即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而协调度则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只有类似于上海、武汉、重庆等高水平、大规模的城市才具备“双高”的统筹能力;(3)从耦合协调度的组合类型来看,绝大多数城市的等级与职能的耦合协调类型都为高耦合低协调,处于非理想的发展状态,未能产生较好的“共振效应”;(4)从影响因素看,耦合协调度主要受发展阶段、战略规划、区域分工与对外开放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集...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厘清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时空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探测、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0-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率高于2010-2020年.(2)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境内,范围不断收缩,冷点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南部;经济增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天津沿海、河北东北部及河南省内,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内.(3)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良好与基本协调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轻度与严重失调区趋于山区、省域边缘区分布态势,零散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省内.  相似文献   

8.
福建暴雨洪涝灾害时空格局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福建省灾害性气象年鉴和气候影响评价资料,采用洪涝灾害致灾因子(Zy)灾情(年均灾次)指标,应用Mapinfo7.0技术,编制福建洪涝灾害时空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洪涝灾害年际变化大,并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内群发性强;空间分布不均,Zy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沿海,闽中的德化、永春、安溪、南安和闽西北的南平、邵武、武夷山等地,灾情高值区却集中分布在除福州、厦门以外的东部沿海,致灾与成害空间分布不太吻合,体现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能力对洪涝灾害的影响.针对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提出福建应该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并重,加强洪泛区风险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洪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揭示海南岛台风灾害危险分布规律,耦合孕灾环境敏感和致灾因子危险两方面因素,利用海南岛1980-2019年台风数据,运用组合权重法,构建海南岛台风灾害综合危险评价模型,并按10年间隔划分为4个年代,得到海南岛不同时期台风灾害综合危险分区.结果 表明:①孕灾环境敏感程度在空间上具有从东部、西南部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趋势,以中低敏感区为主,面积占比30.88%,高敏感区面积1495.02 km2,占比为4.42%;②致灾危险程度随时间推移呈现上升一下降—上升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呈逐级递减趋势特征;2001-200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低的范围最广,面积为25624.85 km2,占比达75.7%;2010-2019年致灾因子危险程度高的范围最广,面积占比达34.78%;③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随时间变化呈现下降—升高趋势,空间上均具有从东北部、西南部沿海向中部内陆和西北部沿海降低特征;2001-2009年综合危险指数最低,面积占比为29.61%;2010-2019年代综合危险指数最高,面积占比达42.08%;④台风灾害综合危险高值区主要分布东部、西南部沿海的文昌、陵水等6市县;中值区分布在沿海、内陆的万宁、保亭等6市县;低值区则分布在中部内陆至西北部的五指山、临高等6市县.海南岛台风灾害随时间变化具有较复杂的演变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台风灾害的任务将更艰巨.  相似文献   

10.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基于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协调发展度模型,对山东省17市2015年土地集约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7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协调度较好,分值区间为0.71-1,协调性较好,然而,山东省17市的协调不是真正的协调,也不是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协调,因为其协调发展度分值均处于0.5以下,分值区间为0.238-0.498,协调发展类型属于濒临失调衰退类、轻度失调衰退类和中度失调衰退类三个大类;山东省17市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分区有东部沿海各市协调发展度普遍高于西部和内陆地区,协调发展度分值分布有明显从西向东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一大趋势。城市经济区通过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布局、市场体系、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方面会发挥积极作用。乌昌经济区也正是迎合了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了尽快增强乌昌地区综合实力,从而有效带动全疆大发展,乌昌地区应该进一步完善其经济区功能。  相似文献   

12.
刘芮华  刘坤 《河南科学》2012,(10):1540-1543
通过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数学模型的建立,从交通发展指数、区域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三个方面与公路建设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并最后从整体性评估高度对公路建设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进行了综合的评价,以借此对河南省公路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把黄河两岸地区作为河南省经济建设重点地区进行高层次综合研究的主张.并全面分析了这一地区的战略地位、加速开发的有利条件和进行开发治理综合研究的任务和方法,为该地区的区域研究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4.
霍山县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国领  耿亚东 《科技信息》2010,(23):I0387-I0388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国家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极力强调保持现有耕地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建设用地的利用。建设用地的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研究对霍山县这样山多地少的地区更为重要。本文依据霍山的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趋用两种方法研究了其未来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闽台旅游合作背景下的福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福建经济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随着台海局势的变化,闽台旅游发展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上述背景下,从促进福建对台旅游的角度切入,对福建对台旅游发展的战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在新形势下能够将现存的劣势转化为优势,把挑战转变为机遇,从而加快福建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浪底水利枢纽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完整的基础设施在枢纽区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日趋凸显。地下管线是枢纽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枢纽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开展地下管线探测,摸清和掌握地下空间资源,是建设的需要,也是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普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集约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以贵州省普安县为研究区域,利用综合评价法,界定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提出普安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人力资源发展在资源分布、资源结构、整体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均衡,这种不均衡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山东省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存在着反差与冲突。这不仅制约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也制约着人力资源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山东省人力资源只有在解决反差和冲突中完善各项机制和机构建设,最终实现为经济发展服务的人力资源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9.
县级图书馆是国家基层文化建设体系中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对其所在区域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等具有积极的影响。阐述了县级图书馆的研究内容,包括县级图书馆发展现状的研究、县级图书馆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及县级图书馆为下级机构服务的研究,探讨了县级图书馆建设的方案,包括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  相似文献   

20.
无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应服务于区域,才能服务于区域人民、经济建设和企业需求。从无锡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存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使高职专业设置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