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莲 《科技信息》2009,(35):162-162,175
《触龙说赵太后》是西汉刘向著作中《战国策》中的一篇经典故事。主人公赵国左师公触龙步步为营巧妙的说服赵太后,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解救赵国于危难之中。本文运用语用学的违反合作原作的理论,Leech的modestylTl.axlm和格林的质原则来分析整篇文章,从而能够看出触龙说话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氏求救于齐”,这“赵氏”有的认为指赵太后,有的认为指赵国的国君。它究竟指谁呢?为什么有人把“赵氏”理解为赵太后?因为古代的妇女称“某氏”,直到解放前的农村  相似文献   

3.
《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氏求救于齐”,这“赵氏”有的认为指赵太后,有的认为指赵国的国君。它究竟指谁呢?为什么有人把“赵氏”理解为赵太后?因为古代的妇女称“某氏”,直到解放前的农村里还有这样的称呼。但是你稍稍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古代妇女称“某氏”,是在她娘家姓的后面加“氏”,而不是在她夫家的姓后面加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赵策·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其中“亦哀之矣”的“哀”,诸家选本或者不注,或者注为“哀怜”、“哀痛”、“悲哀”等。例如: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第一分册末注;北大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末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古代散文选》,末注;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也末注。有的选本考虑到这是阅读或教学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于是便作了译或注。如: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现行高一语文教材的两处文言注释提出疑问,并阐明如下观点:一、《勾践灭吴》中“疾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疹”通“疢”,音Chen。二、从先秦礼仪的角度入手,援引相关史料分析了先秦诸侯已嫁之女“归宁”、“来归”的两种情形,挖掘出《触龙说赵太后》中“必勿使反”之“反”的文化蕴含,指出“反”具有“古代已嫁之女被夫家遣返回娘家”的特指义。行文的目的是试图为传统说解提供些许文化性补注。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教学王力先生主编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古代汉语》(下简称《古汉语》)一书中,发现个别地方的注文有欠妥之处,兹就三则,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当之处,望同仁们斧正赐教。《战国策·赵策》《触(龙言)说赵太后》:“少益曾食”,《古汉语》注释说:“少(Shao)副词,稍稍。益,副词,更加。耆,通嗜,喜爱。”(见《古汉语》修订本《触(龙言)说赵太后》,中华书局,1981年版。) “少”,在这一语言环境里,音义皆同“稍”,所以注为“副词,稍稍”是正确的。“耆”,训为“嗜”的通借字,也正确不误。但“益”注为“更加”就错了。很明显,“稍稍”和“更加”,是两个表示不同程  相似文献   

7.
将古书中“唯(恣、纵)……所”句里“所”字,解为疑问代词“何”,则怡然理顺,解为特别的指示代词则杆格难通。兹讨论如下,求教于同仁。一、一般古书注释把“唯(恣、纵)……所”句的“所”字俱作特别的指示代词。如刘世南、唐满先译注《古文观止》,在苏轼《放鹤亭记》“纵其所如”注:“不合语法,和‘纵一苇之所如’同病。”这是误指古人瑕疵之一例。还有《古代汉语讲授纲要》〈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触龙说赵太后》“恣君之所使之”。蒋绍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的真理内核在于他把握住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两个根本的逻辑——主体逻辑与客体逻辑。我们如要正确认识和揭示历史,就应把握住这两个逻辑,而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本主义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上,而在于我们如何通过历史发展的主体逻辑认识资本主义对社会历史主体人自身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这正是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评价系统中的评价介入理论对大学体验英语第四册中的Majoring in English for Fun and Profit这篇文章进行研究,分析作者如何运用介入手段一步步说服读者来赞同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论证该理论对语篇分析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种劝说模式在说服行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对说服这一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在说服他人的过程中,恰当使用逻辑诉诸(logos)、人格诉诸(ethos)和情感诉诸(pathos)这三种修辞劝说模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利于最终达到说服。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政治舞台上,慈接太后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其政治活动几达半个世纪,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长时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将慈接太后视为顽固派的代表,对其政治活动大加挞伐,特别对她镇压戊戌维新运动,更是同声斥责,已成不刊之论。笔者认为,慈橹太后在政治舞台上的表演,虽有违背民心国情、阻滞社会发展的行径,然也有合乎时代潮流,有利社会进步的举措,不能一概而论。慈橹太后与“中体西用”的关系,即属于后者。但这一问题长期来均为论者所忽略,未能深究。“中体西用”思想曾经长期被视为洋各派的思想体…  相似文献   

12.
马丽  仲计锋 《科技信息》2007,(19):220-220
人们常说:“爱徒如爱子。”然而爱是什么?爱是炎夏的一阵清风,爱是黑夜的一盏明灯,爱也是老师一个抚慰的眼神……。在这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做班主任不长的我感到:“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石。一、爱心是平等对待学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科技知识动漫》2011,(7):41-41
已知身体最长的恐龙是地震龙。在你的脑海里勾画一只梁龙,把它的体长乘以2,就是地震龙的体长。同时把脖子和尾巴按照与身体的比例相应延长,你就大概知道地震龙的模样了。迄今为止,仅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莫里逊岩石组里发现了一具地震龙的骨骼化石,时代为侏罗纪晚期。据推测,这种恐龙的体长约有50米。假如让两到三头地震龙头尾相接地站在一起,就可以从足球场的这个大门排到另一个大门。  相似文献   

14.
元代包公戏中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爱憎分明,或善良柔弱,或霸道狠毒,或放荡淫乱,剧作者通过这二十几位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元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及文化风貌,并通过剧中爱夫爱子的女性形象展现了他们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说服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说服不是压服,它需要教育者谙熟说服的技巧,具备说服的能力和素质,需要科学地设计说服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教育者的"言辞魅力"使说服过程具有吸引力,教育过程的"理性魅力"具有以理服人的作用。重视"魅力"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的有效性,有益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延迟积分微分方程(DIDEs)的理论解渐近稳定性的充要条件,运用求解常微分方程的具有A-稳定性的多步RK方法求解相应的DIDEs的渐近稳定性.将有关文献的工作拓展到多步龙格-库塔(RK)方法,并在其中讨论了对应的延迟微分方程(DDEs)的多步RK方法的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赵天增提取方法,做了和龙和汪清两个地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特征提取物及地奥心血康胶囊核磁共振图谱,并计算了两地区的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特征总提物的收率,采用液相法对相应的特征总提物和地奥心血康进行了成分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和地奥心血康胶囊(黄山药Dioscoree panthaice为原料)的核磁图谱和液相谱类似,但和龙和汪清两个地区野生穿龙薯蓣根茎的特征提取物的核磁图谱和液相谱十分吻合,它们的特征提取物的收率不同。穿龙薯蓣根茎的核磁图谱存在其活性成分的特征吸收峰且重现性好,可作为鉴别穿龙薯蓣根茎的相对标准图谱。  相似文献   

19.
基于粘弹性分析的含蜡原油触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触变性是含蜡原油的一个重要流变性质,输油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分析需要对触变行为做出准确的定量描述。从粘弹性力学角度出发,在弹性应力和粘性应力两方面分析含蜡原油在触变过程中的力学响应,做出若干合理的假设,推出新的触变性计算模型。该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可用于求取停输管道的再启动压力。对大庆原油和中原加剂原油进行了触变实验,用该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触变行为。与其他触变模型相比,该模型具有参数较少和精度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指头是弹奏者与钢琴之间的媒介,触键的方式直接决定了琴音的力度,音乐等。这意味着触键方式是弹奏效果的重要要素之一。研究触键的种类,练习方法,及不同时期作品的触键要点对于弹奏者更好地诠释作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