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文歌词汉译对中日文化交流意义重大,但其实践不尽如人意。本文从介绍日文歌词特点出发,引入译诗大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理论,再以诗体翻译日文歌《星之所在》并与官方半散体翻译对比鉴赏,探讨该理论对日文歌词汉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翻译迪伦的诗化歌词,应合理再现其美学元素。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看,迪伦诗化歌词的汉译,应匹配原曲节奏并兼顾韵式对应以再现歌词的语音美;注意优化选词以凸显歌词的文字美;利用句法变异和频度以再造歌词的句段美;充分应用移情的手段,在正确把握意蕴的基础上显现歌词的意象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是现代流行歌曲中兼具"谱曲可唱"的音乐性与"离谱可赏"的文学性之双重特性的类型。以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为研究对象,联系文学理论的有关知识,采用追本溯源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国风"歌词中韵味无穷的意象美与含蓄空灵的意境美,全面展现怀旧中国背景与现代元素二者合力打造的"中国风"歌词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翻译史上,翻译的定义经历了从"译"到"翻译"的变迁。中国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单字本位到双字词本位的发展。从"译"的字本位定义到"翻译"一词的出现及其理论依据来看,翻译定义的变迁过程不仅仅是定义从单个字到双字词的变化,而是体现了早期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对翻译的探究,体现了翻译活动在中国文化中不断前进,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的内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5.
"对等"是西方翻译历史中的重要概念,它推动了西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相对来看,在中国翻译历史中"对等"似乎不是一个显性的概念。从支谦到钱钟书等学者都提出过对等翻译的概念,这些概念不但清楚地表明了从古至今中国翻译实践中"对等"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中国对等翻译在实践中的流变,以及对中国译学潜移默化的构建作用。对中国对等翻译思想的追溯,不但可以揭示中国翻译的本质,还可以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发展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顾晓燕 《科技信息》2007,(31):150-151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在翻译界讨论已久,对"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大家已达成共识。然而,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翻译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根本指导作用,使翻译理论有机地融和到翻译教学实践中,以提高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黄静 《科技信息》2013,(25):172-173
尤金·奈达和彼得·纽马克作为西方两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各自提出了具有创建性的翻译理论。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和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是他们理论的核心内容。通过对二者的理论进行对比研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翻译理论,从而应用于翻译实践,还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两位翻译理论家。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歌词的意境之美,歌词的人物个性刻画之美,歌词的隐喻之美,歌词的地方风情之美等四个方面浅析了会昌畲族风情山歌剧《畲山情歌》的歌词之美。全文夹叙夹议,引用了大量的原剧歌词,以娓娓道来的语言,对该剧的歌词进行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9.
很多电影片名的翻译都被视作是对"忠实"原则的颠覆。从操纵学派的"三要素"理论来看,在片名翻译中,译者被套上了三重枷锁,片名翻译出现创造性叛逆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论述了诗学观、意识形态和赞助人三要素对片名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翻译研究已经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争端不断,创新不穷。但纵观翻译研究的发展历史,众多学者在对翻译进行研究时对于"普适性"的追求从未停止过,但是否真的存在"普适性"原则呢?本文从"普适性"的定义出发,以翻译研究的发展线索为骨架,论证翻译研究中"普适性"原则的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的旅游资料应该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信息的准确传递。通过对昆明的"云南民族村"景点介绍的汉译英文本的翻译效果调查,分析了旅游资料翻译中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和语言错误,指出"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的翻译可以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文化内容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对<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研究,针对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差异和效果来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西游记>文化内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理念,它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均衡性,以全新视角对翻译现象进行诠释。本文在阐释"生态翻译学"内涵的基础上,将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纳入"生态翻译环境"这个更为广阔的视角进行剖析,进而从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能力的评估等方面详述了"生态翻译观"对理工类院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以期更好地指导翻译教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崔峰博士在研究翻译家鲁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发现了鲁迅先生的"中间物"意识,不仅对我们深刻认识我国翻译理论与实践有启迪作用.而且对我们深入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一些翻译例证的分析,指出隐藏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中问物"意识对于准确翻译异域文化,以致"洋为中用",推进我国文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阐述了英汉文化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索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当翻译中涉及到文化差异时可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特定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外层"与"内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等值翻译理论成为翻译界许多名家争论或探讨的亮点.例如,雅各布森的"差异中的等值"、奈达的"动态对等"等以不同的语言模式为基础,从语言、交际或翻译等不同角度对翻译等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到了八十年代,纽马克的理论联系实际,对翻译中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型的等值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研究.各理论家还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理论,使"等值"这一标准更具可操作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理论的不断发展,我们对翻译等值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绝对的等值是不可能的."翻译等值具有相对性,本文拟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论述翻译中的等值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之视角对清末民初的翻译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功利"的文学观及其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和游戏的消遣的文学观与翻译文本的选择,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观的变化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自提出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达、雅"本是三位一体的有机体,是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但"雅"字引起较多争议,褒之贬之,见仁见智。本文是对其翻译思想的综述,从三个方面分析严复并未严格遵守"信达雅"的原因,并指出他的翻译思想还包括变体翻译思想。  相似文献   

19.
南京2014年青奥会官方公布了6条中英对照的备选口号,其中一条"天天向上"的英语翻译是"day dayup",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本文运用Peter Newmark的交际翻译理论来对口号的翻译进行分析和解释,并从翻译技巧方面对这6个口号一一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一种新的口号翻译技巧"中式英语"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该种方法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严复提出的"三字"翻译标准对推进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有少数人屈解严复提出的这个翻译标准,企图彻底否定这个翻译标准。笔者对这些人的否定一切的态度及其所提出的种种标准未敢苟同。现从如下几个方面对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加以分析、论证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