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科学》2017,(4):577-583
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沙河街组沉积时期广泛发育碎屑岩滩坝砂体沉积.综合利用岩芯观察、岩石薄片分析、测井录井、粒度分析等资料,结合研究区古地理背景,对其沉积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岩性以粉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高.根据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滩坝可划分为坝和滩两个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坝主体、坝侧缘、滩席和滩间四个微相.中央隆起带滩坝砂体的分布受古地形、古水深和古物源供给综合控制.在平面上滩坝砂体沿着断鼻轴线展布,断鼻南翼较缓的地形更加有利于滩坝砂体发育;沙一下亚段和沙三上亚段沉积时期发生湖侵,浪基面与枯水面之间的作用带展宽,广泛的浅水环境为滩坝砂体的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等物源供给速率是滩坝持续发育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基于分析盆地构造活动对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可以明确构造对沉积体系发育和展布规律的控制,从而可以预测油气藏分布,为此,通过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古地貌对砂体和油气藏控制作用进行研究。结合油气勘探成果,探讨构造-古地貌背景下发育的砂体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沉积演化,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不同;缓坡、陡坡及它们之间的转换带为主要物源方向,局部隆起为次要物源方向;依据古地貌的形态特征及成因机制,划分陡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同向断阶型、缓坡反向断阶型及洼槽边缘型4种古坡折类型,不同构造带位置、不同类型坡折带所发育的沉积砂体类型迥异;洼槽边缘断裂坡折带是最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滩坝的定义,综述了湖盆滩坝研究的相关成果。滩坝可根据其沉积物、发育位置以及对与潮汐作用响应等进行分类。基于沉积物,滩坝分为碳酸盐岩滩坝和碎屑岩滩坝;基于发育位置,滩坝分为近岸滩坝和远岸滩坝等;基于对潮汐作用响应,滩坝分为小潮差滩坝、中潮差滩坝和大潮差滩坝等。针对滩坝砂体沉积特征提出滩坝的沉积模式,并可进一步对其内部微相进行划分。滩坝发育的控制要素为古地貌、水动力条件、沉积旋回、物源以及古水深、古气候等,古地貌的控制体现在岸线形态和局部地形起伏;水动力条件的控制体现在不同强度的波浪作用;沉积旋回的控制体现在基准面的升降和旋回;物源的富集及贫乏对滩坝的形成类型起到决定性作用;古水深、古气候则影响滩坝的发育与否。  相似文献   

4.
滩坝砂岩油藏作为一种重要的岩性油藏类型,具有分布复杂、预测难度大的特点。以BZ34油田东营组J砂层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岩矿特征、沉积构造、测井相标志明确了其滩坝砂沉积特点。利用古地貌分析手段和地层切片技术进行有利砂体预测,古地貌恢复显示研究区为宽缓的斜坡带,形成大范围的滨浅湖环境,深湖区局限,有利于大规模滩坝砂体形成和分布。井上资料显示有利砂体多发于在古地貌高点。地层切片技术与古地貌预测的砂体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可信度较高。因此在古地貌的地质约束下,结合切片技术确定了潜力砂体的分布区。  相似文献   

5.
摘要:盆地的古地形和构造坡折带的形态和类型决定着沉积充填的特征和砂体储层的分布{1}。本文根据对南贝尔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南贝尔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 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6.
复杂构造背景导致川西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沉积格局不清。为明确有利沉积相带展布规律,采用碳酸盐岩石学、古生物、地震资料结合的方法,对区内栖霞-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川西地区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受龙门山-米仓山前带差异性构造沉降背景控制,原始沉积物类型复杂,多发育虫-藻组合,地震剖面显示为低缓沉积背景、典型台地特征不明显,总体属北东倾斜的差异型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栖霞组二段及茅口组3段内缓坡砂屑滩及生屑滩于龙门山前缘呈狭长形分布,中缓坡生物滩在广元-旺苍一带呈宽弧状分布。古地貌差异控制了栖霞-茅口组滩体"八"字形分布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7.
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区。对金湖凹陷构造进行了岩相分析,油藏描述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建立了缓坡断阶滩坝构造岩相带模式,探讨了未熟油的生成,断阶带滩坝沉积和成岩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辽河油田茨79断块主要含油气层段为沙三1+2亚段,岩性为浅灰色细砂岩、砾状砂岩和灰绿色、紫红色泥岩的互层,沉积厚度受古地形控制.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沉积层序和砂体展布特征,将该区沉积相解释为河流作用影响的滨浅湖沉积,除了发育障壁砂坝和砂滩砂体外,还受到岸上间歇性或小型河流的影响,但河流作用在该区尚未形成三角洲体系,主要储集砂体类型为湖滨滩坝和水下河道,油气分布受构造和沉积砂体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研究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根据地震沉积学原理,利用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岩性地球物理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30 Hz为最佳调谐频率值;沙四上中部砂体最发育,沉积特征较为显著;滩坝砂经历了一次明显"湖退砂进"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滩坝砂沉积模式呈湖退进积"坝"砂沉积为主,湖进退积"滩"砂、浅湖泥沉积为主的特征;滩坝砂沉积主要控制因素为水动力作用和古地形条件等。  相似文献   

10.
贝南凹陷古地形对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贝南凹陷的盆地边缘的古地形、古地貌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将贝南凹陷白垩纪发育的古构造坡折带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控制5种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崖型坡折带控制着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陡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及前方的远岸湖底扇体系的形成和分布;断阶型坡折带控制着斜坡扇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缓坡型坡折带控制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形成和分布;在基准面下降阶段,盆内坡折控制着远岸湖底扇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1.
金湖凹陷箕状湖盆缓坡未熟油断块油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状断陷湖盆的缓坡是重要的油气(特别是未成熟油)聚集区.对金湖凹陷构造进行了岩相分析、油藏描述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建立了缓坡断阶滩坝构造岩相带模式,探讨了未熟油的生成、断阶带滩坝沉积和成岩演化规律.研究表明,缓坡断阶带断块圈闭形成早于未熟油生成期.未熟油聚集条件好,而且未熟油聚集期是储层早期成岩作用的A亚期,因此油层物性好,储能大.此外,探讨了断块油气差异聚集的原因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古地貌是滨浅湖滩坝砂体形成的主控因素,通过去压实校正恢复地层原始沉积厚度、通过"岩相分析+相序法"精细校正沉积时水深,对古地貌进行精细恢复,再通过预测浪基面深度确定滩坝沉积体边界,刻画出滩坝沉积范围,并利用属性分析和地层切片技术进行滩坝砂体厚度预测,确定渤海南部海域古地貌主控下滩坝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现代辫状河沉积体系的定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代辫状河沉积的卫星照片可以获取辫状河沉积体系的平面分布定量数据,从而建立其沉积体系之间的相关关系。介绍了现代辫状河沉积的研究现状,比较了两种类型的辫状河的沉积特征,简要说明了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规模的方法,测量了不同地区不同沉积环境的辫状河的心滩坝宽度、长度及辫流带宽度,得到了诸多测量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不同环境中辫状河的心滩坝宽度与心滩坝的长度、心滩坝宽度与辫流带宽度的相关式;利用这些相关式可以为辫状河心滩坝砂体构型的分布规模提供依据,指导辫状河心滩坝储层构型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分析坡折带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输导条件、封盖条件与圈闭条件,并对不同沉积时期不同坡折背景下的隐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受海南隆起持续隆升和中部凹陷区持续沉降,及福山凹陷非对称拉伸应力的控制,在流沙港组沉积期,福山凹陷南部缓坡东、西部形成不同的坡折带类型:即西部受美台断层控制的断裂坡折带,东部受南部缓坡古地形控制的挠曲坡折带。南部缓坡坡折带控沉积作用受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给的影响显著,流二段沉积期控制作用弱,到流一段沉积时期显著增强,坡折背景下流一段低位期和流二段的浊积体形成机理、发育规模及展布样式也存在差异;因坡度、坡折面延伸规模及坡降产生的可容纳空间大小的不同,断裂坡折带和挠曲坡折带控制了不同扇体发育规模及沉积相带纵向分异特征。南部缓坡坡折带是形成隐蔽油气藏富集带的有利地区。该研究结果将为福山凹陷油气藏勘探部署提供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运用沉积学的分析方法,对饶阳凹陷大王庄地区沙三段碳酸盐岩的沉积特征及含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湖相碳酸盐沉积可以划分为3个沉积区——滨湖区、浅湖区和较深湖区,4种亚相——生物滩亚相、鲕粒滩亚相、湖湾亚相、泥晶碳酸盐岩亚相以及若干种微相。这些亚相和微相明显受到古构造和古地形控制,进而建立起缓坡型与陡坡型两种碳酸盐沉积模式。缓坡型模式的特点是地形平缓,沉降慢,相类型多,相带宽,储集性好;陡坡型模式则以地形较陡,沉降快,相类型单调,相带窄,储集性较差为特征。讨论了沉积环境对碳酸盐岩分布及储集性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缓坡带沙河街组物源体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骅坳陷缓坡带位于埕宁隆起和黄骅坳陷的过渡地区,地形坡度较小,显示为埋藏型低角度缓坡带。根据砾石成分、砂岩成分、重矿物、砂体分散体系和沟-谷体系分析的研究成果,对缓坡带的次级古物源口及古水系进行分解,将其从西到东分为西部物源口、中部物源口和东部物源口。它们呈东西向线状分布于埕宁隆起的北侧缓坡带,古水系的轴向垂直于主要构造线,具有线状物源的特点。此外,在该缓坡带上所发育的3条古水系以短轴的横向水系为特征,水系走向呈近南北向,垂直于主要构造线。研究结果表明,3个次级物源口和古水系不仅控制了缓坡带上砾石成分、砂岩成分、重矿物组合在东西方向的分区和变化,同时多级断阶也控制了砂体分散体系和沟-谷体系在南北方向上的空间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从单井相分析入手 ,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 ,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 ,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 ,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 ,湖水向南退出 ,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 ,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 ,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 ,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 ,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 ,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 ;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 ;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 ;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 ,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 ,广泛发育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9.
东营凹陷南坡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及模式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东营凹陷南坡古近系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滨浅湖滩坝砂体沉积.在钻井岩心描述及其相关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和古地形研究,系统探讨滨浅湖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滨浅湖滩坝砂体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其中石英含量中等,长石和岩屑含量较高,粒度概率曲线以发育跳跃和悬浮组分的两段式为主,沉积构造以浪成交错层理、浪成波痕、生物扰动等为特征,且沉积相序主要为反序、复合相序;根据滩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分布,可划分出坝亚相和滩亚相,其中坝亚相又可划分出坝主体、坝侧缘微相,滩亚相又可划分出滩脊、滩席微相.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人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湖水向南退出,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广泛发育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