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普通理论型本科教育,同时又不同于职业教育,"基于项目教学理念构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学生参与项目教学开发实践为手段、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全面胜任专业领域的项目开发任务的培养模式。为此需要重新分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在兼顾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专业课程的教学是体现其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应用型本院校科的教学实际出发,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融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及学习,以达到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8,(2):100-103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建筑企业所需的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的能力,建立了适应自身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生为本、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工程素质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协同育人平台。经过项目实践,学生工程素质、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土木工程专业为广东省"应用型本科示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较为成熟、可行性高,实践教学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取得的成果可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梁培峰  郝君  祝长生 《科技信息》2012,(32):49+52-49,52
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特征,以电气类应用型本科培养改革为依托,从教学团队、实验室管理和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探索和总结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教学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探讨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产教融合是指通过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来促进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尤其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当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重点。该文分析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策略,希望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7.
一种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应用型本科为背景,讨论了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一二三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应用型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一个主题、两个能力、三件作品、四个层次的架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合当前形势,论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紧迫性,以黄山学院为例分析了高等院校化工专业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化工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护理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及良好职业素质的高级应用型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通过"全天候"护理开放实验室、"情境教学"模式的教与学、学生"小教师"的互学等护理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基本护理操作技能和护理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主,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应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教育改革的新变化,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公共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抓手,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好公共艺术教育。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科研。本文以科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为指导,深入分析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一种基于"KAP 2+1+1"的递进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加快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要目标,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属性角度,探讨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提出了应用型工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培养要求,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和扩展能力要求;提出了"模块化"教学改革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方向能力、专业能力与"模块化"教学、专业能力培养与课...  相似文献   

13.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强互动教学的"IWHY"教学模式在动物科学本科专业课上的应用。针对IWHY教学法和专业课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考核和教学反馈。在IWHY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占主导地位,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也显著提高。因此在专业核心课教学中开展IWHY教学模式对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在应用型本科院校推广。  相似文献   

14.
何绍华 《科技信息》2010,(34):143-144
本文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中心"的教育宗旨,以实现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为目标,就《机械制造技术》课程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的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改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和办学理念,不断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外贸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通过真实的操作和实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级化,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必然选择、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定和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时,要突出实践、强化应用,要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基于通识教育基础和能力培养本位,将课程改革作为突破口,革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为了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运行,离不开相应保障系统的强有力支撑,即适应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学队伍、高质量且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和完善的教学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实践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需要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加快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建立一套合理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文章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为实现培养目标,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课堂实践性教学是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基本的教学环节。探索课堂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对实践性教学的现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也会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院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已成为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教学内容与方法入手,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教学能力与完善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寻找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模具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有发  李东南 《科技资讯》2011,(18):178-179
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介绍了以模具工程项目运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以模具技术岗位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阐述了模具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的实施过程及效果。实践表明,实践训练环节引入模具工程项目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模具工程实践能力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