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京地铁14号线西局站—东管头站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区间隧道位于砂卵石地层中,地层自稳性较差。区间隧道需穿越西三环丽泽桥桥区,穿越桥梁数量达到14座,隧道与桥梁基础的最小净距仅为0.84 m,给施工带来极大的风险。为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风险分析,综合应用加固技术、隔离技术措施,有效控制了沉降,规避了风险,为地铁暗挖隧道穿越桥桩群桩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许锁镇 《太原科技》2012,(3):106-109
结合在建的哈尔滨地铁南站—农科院站区间隧道工程,简要介绍了区间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技术。哈尔滨地铁南站—农科院站区间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铁双线隧道施工对其穿越桥梁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铁隧道施工经常有穿越既有桥梁基础的现象,穿越施工对桥梁造成的潜在威胁受业内普遍重视.北京地铁奥运支线工程奥体中心站—奥林匹克公园站区间隧道(简称奥—奥区间)为双线隧道,在北辰桥处南北向垂直横穿北四环路.北辰桥上部由3座跨线桥构成.为提高桥梁的整体性和抗沉降能力,桥墩基础在设计时已考虑了下穿地铁区间的影响,但是奥—奥区间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北辰桥产生扰动,从而引起U形槽结构和桥墩的附加沉降.本文以区间隧道穿越北辰桥施工为例,基于FLAC 3D建立的三维模型,对由于双线隧道穿越既有桥梁施工引起的桥梁沉降与变形进行了全过程计算和分析,并对2号桥的盖梁内力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桥梁构件的变形指标与内力指标都低于容许限值要求.现场监测数据也证明该施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以青岛地区某区间隧道穿越建筑物工程为例,该地铁隧道因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矿山法施工,施工风险较高.本文结合该区间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特点,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上软下硬地层中采用矿山法分上下台阶施工安全、经济、快速,可以有效控制地表和拱顶沉降以及衬砌和支撑结构受力,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并提出了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确保该工程的顺利进行.对将来隧道在上软下硬地层中下穿既有线或建构筑物的施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盾构隧道穿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上海地铁7号线东明路站~杨高南路站区间隧道穿越原水管工程实例,重点介绍了盾构地铁隧道穿越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并提出了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复杂多变地层和环境下盾构精细化掘进技术,提出以掘进单元链取代传统按区间控制的理念,定义了掘进单元的内涵、划分原则、划分步骤和应用条件,并进一步形成了一套地铁区间盾构隧道施工的掘进单元控制方法.最后将掘进单元控制法运用于杭州地铁1号线穿越钱塘江工程,针对性控制55个掘进单元,首次成功采用土压平衡盾构穿越钱塘江.  相似文献   

7.
当盾构隧道下穿城市建筑物时,因隧道周边土体与建筑物间存在相互作用效应,盾构施工诱发的地面沉降必然与其穿越无建筑物的自由地层有所不同.为此,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无锡地铁1号线盾构区间部分风险点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将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比,揭示了盾构施工扰动对地层位移场以及建筑物隆沉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需要穿越溶洞的地形,就要重视溶洞的地质因素和施工难度,并正确考虑地铁隧道施工方法的采用。结合地铁隧道穿越溶洞施工实际,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对地铁隧道穿越溶洞施工处理技术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正确的溶洞施工处理技术。同时,提高溶洞段施工的整体效果,保证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能够满足地铁隧道施工需要,为地铁隧道施工提供良好的帮助和支持,保证地铁隧道穿越溶洞施工能够在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上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高磊  金晶  黄卫东 《工程与建设》2014,(1):15-16,19
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对地铁隧道穿越桥梁的前评估工作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地铁施工对桥梁结构的影响,给出了确定桥梁变形控制值的方法和应该重点考虑的因素,提出了桥梁前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地铁施工穿越桥梁的前评估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辉 《工程与建设》2022,(1):205-207
南大干线某跨线桥邻近广州既有地铁2号线,桥梁桩基与隧道区间最小净距为3.35 m.针对本工程施工难点——如何确保地铁隧道区间位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技术措施;考虑桩基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根据比选方案对比分析,最终采用静压长护筒跟进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方案和既有地铁隧道区间周边土体加固相结合的防护措...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托太原铁路枢纽新建西南环线盾构隧道,结合盾构施工中的监测资料,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下,并结合实际监测资料,研究了盾构下穿高架桥时地表和地下结构的稳定性,得出了地表、桥承台和桥桩的变形规律及隧道周围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富水地层中盾构下穿高架桥工程中,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是必要且合理的;盾构隧道施工前采用隔离桩结合深层地层注浆的加固措施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桥承台和桥桩变形;盾构掘进过程中主要影响桥桩水平横向位移,对水平纵向和竖直方向位移影响较小;桥桩顶部受到的附加弯矩较大;深层地层注浆加固措施能减弱隧道周围流固耦合作用,降低隧道内涌水风险。  相似文献   

12.
针对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半挖半填路基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过渡段制定了施工方法、工艺和要点,提出了过渡段施工的技术措施和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13.
缆索承重桥梁桥塔自立状态涡激共振及其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的某大跨度悬索桥位处东南沿海,桥塔施工时期处于台风多发期,设计风速较高.对比其他同类型的桥塔,该桥桥塔发生涡振的可能性较大,有必要在初设计阶段评价桥塔涡振性能,并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涡振控制措施.通过裸塔气动弹性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桥塔在多种工况中的涡振响应特点,表明涡振效应不容忽略.比较了气动措施、机械措施以及桥塔动力特性形态和风环境因素对于涡振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秀山  吴镇  王磊  王寒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710-12717
以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王府庄站~大杨庄站区间盾构隧道下穿京台高速公路桥梁为工程依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比分析有无注浆两种工况下桥墩变形特征,计算结果表明:无注浆加固条件下,桥墩竖向沉降最大值达10.24mm,接近变形控制值10.0mm;采用袖阀管注浆加固条件下,桥墩竖向沉降最大值为6.35mm,加固效果对保护桥梁变形效果明显。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盾构掘进参数、同步注浆、补强注浆、渣土改良技术等施工精细化技术措施来减小盾构施工对桥梁扰动;针对桥梁沉降达到预警值、控制值分阶段采取洞内径向注浆、应急支顶措施,确保桥梁结构安全。监测结果显示,盾构整个穿越过程中,桥墩最大沉降值为3.11mm,表明袖阀管注浆加固对控制桥梁变形起到很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天津地区软土地层隧道盾构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的影响,以下穿京沪高铁的天津地铁7号线外院附中站-榆关道站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段区间盾构隧道进行设计,通过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数值分析方法对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南仓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总结盾构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揭示了盾构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京沪高铁天津南仓特大桥桥桩附加弯矩较小,桥面、承台、桥墩及桥桩沉降最大值均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桥桩水平位移最大值在控制标准值范围以内,不会对大桥产生破坏影响。可见在软土地区盾构施工对高铁特大桥有一定程度影响,但通过施加工程措施后,可有效降低对桥的影响程度,保证高铁桥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类型工程施工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进一步查清了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技术指导。以某隧道为工程背景,运用TSP地震波探测方法,对掌子面前方围岩岩性变化带进行了预报,提出了施工要求和预报质量的控制措施,降低了地质灾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杨家堡变电站跨汾河电缆隧道工程中各种防水措施的施工要点,指出在跨河施工中,电缆隧道防水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采用多种施工措施保证电缆隧道工程的不渗漏是整个工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既有铁路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座中型铁路桥梁加固的工程实例,阐述了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既有铁路桥梁的原理、技术特点、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加载检测,结果证明采用碳纤维材料加固既有铁路桥梁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公路隧道工程施工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采用的相应技术处理措施作了介绍,并提出了隧道坍方防治施工技术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路基三背(桥背、涵背、挡墙背)回填是公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处理不好会产生桥头跳车、边坡失稳等问题。为了寻找经济合理的治理措施,文章对引起三背的病害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